拘禁球囊技术在介入治疗分叉病变边支血管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效果研究*

2018-01-30 02:22段文涛
关键词:分支夹层球囊

段文涛 张 峰 史 东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四科 ,天津 300450)

冠心病指的是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阻塞,进而造成心肌缺氧缺血,心肌组织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冠脉分叉病变是常见类型,在接受介入治疗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就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术后效果进行对照,分析术前应用效果,分析拘禁球囊技术在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左主干真性分支病变:主支、边支病变血管管腔直径在2 mm以上;狭窄程度均超过70%,分支开口位于病变段。同时,符合介入治疗的手术指征。排除合并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肺栓塞、肾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冠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或者分叉病变中的任一支发生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排除分叉血管伴有严重钙化或肌桥的病变;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排除分叉血管伴有严重钙化或肌桥的病变;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药洗脱支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过敏的患者;排除预计生存时间在一年以下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39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65.5±2.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40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65.9±3.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均在治疗前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给药剂量分别为300~600 mg、300 mg,然后行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治疗治疗,在主支血管药物洗脱支架之后,交换导丝,并在边支血管上实施常规球囊对吻扩张必要时行边支血管支架植入。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先于边支血管处预埋伏与边支直径相近的球囊,在主支血管内的球囊预扩张,正常输送药物洗脱支架后,以6~8 atm的压力对分支球囊进行预扩张(分支球囊的近端位于支架近端稍微靠下的位置,远端则位于分支血管内),同时将主支血管中的支架释放。至主支血管和边支血管中的球囊同时回缩后,将边支球囊撤出,交换导丝后支支架再充分扩张,达到支架贴壁良好的效果。介入治疗结束后,通过造影检查观察分支内的血流情况。同时,要求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或者阿司匹林肠溶片至少一年氯吡格雷的给药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给药方法是每天一次,每次100 mg。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等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术中胸痛、冠脉夹层、心律失常、血流减慢、支架膨胀不全,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操作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则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操作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即刻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介入手术治疗均成功,但对照组患者术中术中胸痛、冠脉夹层、支架膨胀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湖中心律失常、血流减慢及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9%和13.3%,观察组略低,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随访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冠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应用于冠脉分叉病变的治疗中,治疗成功率低,这是由于在患者的靶血管中,受斑块“铲雪”效应印象,有极高的斑块移位、血栓形成率以及血管痉挛率,分叉病变的一支血管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时候会对分叉的另一支血管造成影响,使其狭窄程度加重,尤其是窦房结支血管容易发生闭塞,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也较高[2],给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造成了较大的障碍。有调查研究显示,冠脉分叉部病变患者在所有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占比达到15%~20%,对其进行合理治疗,并对分差病变的分支进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球囊吻合术先行球囊扩张再行主支植入支架,并行对吻扩张的方法可以实现完全血运重建的目的,有很好的即刻治疗效果,但在治疗中可能因边支导丝穿过支架网眼重新进入边支时斑块移位及病变血管弹性回缩饿的情况导致边支进入阻碍,并在球囊对吻扩张中引起血管痉挛、夹层、内膜损伤的情况,诱发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并造成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升高[3];本研究将拘禁球囊技术和经典球囊吻合术的即刻及远期效果进行比较,可见拘禁球囊技术因操作简化,无需将导丝重新穿支架网眼,操作时间、曝光时间都显著缩短;边支血管预留球囊则可以对重要边支进行有效,由于血管壁的弹性较大,通过扩张球囊形成一定空间后再将球囊回吸,不仅退出方便,而且可促进濒临闭塞的边支血管血流恢复不易发生边支夹层,孕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也较低[4]。从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上可见,拘禁球囊技术和经典球囊吻合术的比较虽然总体相差不大,但前者仍有一定的优势。

总的来说,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可以对分支进行有效保护,且有操作简便,曝光时间按和手术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支架使用率少的优点,疗效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相当,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即刻效果和远期疗效都值得肯定。

[1] 陈耀贵,杜岗,边宁.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拘禁球囊分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临床观察[J]. 广东医学, 2017,38(7):71-73.

[2] 容志毅.拘禁闭陷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5):129-131.

[3] 邓锁琴,靳元,齐佳昕,等.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59-61.

[4] 张雨虹,贺铿,袁国军.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 2014,49(12):1377-1379.

猜你喜欢
分支夹层球囊
一类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系统Hopf分支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一类四次扰动Liénard系统的极限环分支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巧分支与枝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