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雷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吉林 长春 130033)
大量开发矿产资源,对矿产开发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的严重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可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受到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山地质环境作为环境和资源的有机体是我们必须有效处理的关键,决定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长久发展。因此,我们在开采矿石资源前就必须充分研究地质环境,制定科学的措施,保护当地环境,在环境和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我国很少有在矿山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开发地环境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的行为,个别地方甚至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也因此诱发大量地质灾害。目前,我国矿产经济亟待突破的瓶颈就是如何有效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目前,我国不断深化同非洲国家战略合作,积极引进非洲大陆矿产资源,与此同时,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强矿产地质环境的防治工作,以期能够缓解我国紧张的矿产资源。为了避免在今后的矿产开采中能避免“先破坏、先污染、再治理”的矿产资源开采老路,某些地方政府对已经开采的矿山资源中,闭坑、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追责。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产种类也十分齐全,但人均不足,另外我国因为人口众多,造成的资源消耗也是巨大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开采利用更是不断扩大。但是,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保护意识淡薄、开采技术落后等都对开发地的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进而打破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占用和破坏了土地资源。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地面塌陷、土地裂缝等都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
地表植被的破坏。开采前期,需要对采矿区的植被进行清理,植被破坏严重,从而为水土流失埋下隐患。
地面塌陷和裂缝。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大量矿石被开采,必然产生空体,如果开采地地表土壤及石层薄弱这时候就极易引起地表的塌陷和地裂缝的出现。
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雨水直接渗入土层,土层含水量加重,就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矿产资源开采以后,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在大雨,大雪等的影响下,直接导致多处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引起一系列连带反应,甚至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安全。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需要建立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实现有约束的开采。严格遵守《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现矿山开采有法必依。地方政府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一,推进矿产资源保护立法的进程。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准确的执行。
第二,革新备用金制度,建立分批次备用金制度,对采矿区的环境治理进行验收,严惩违法行为。
第三,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有针对的督促采矿企业完善环境保护措施。开发企业需要定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企业环保设备运转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开发企业是的动态;加强动态巡查制度,实施飞检、抽检,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保障开采和环境;对开发企业实施信用等级评价,纳入社会信用评价,并向公众公开。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需要保护矿山地质环境,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另外,还需要大胆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措施。
针对以前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建议由政府牵头,增加治理投入,建立专项治理基金,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市场运作;建立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运作机制,不断推进创新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研究的关键在于前期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调研、开发企业的监管和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制定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标准,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环保设备运行参数、管理赔偿办法等相关制度,使矿山地质环境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有效运行。
通过调查研究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不难发现,良好的地质环境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具有重大意义,对采矿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上文的分析,保证地质环境的质量,必须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环节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工艺,在保证开采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实现款山地质环境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