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本质反思的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再认识

2018-01-30 19:59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本质生活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现代社会正在转向以数字化为显著特征的知识型、信息化社会。这种新的转向,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与社会动态的平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这一背景下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二者经常被在同等意义上使用。二者的区别在于,终身学习是就学习的主体而言,终身教育是就创造学习条件的教育系统而言,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终身教育成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我党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013年,在联合国举办的一次纪念活动的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举行,在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所致的贺信中,他再次强调: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作为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目前的现实来看,我们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的认知、思考和研究依然还不够深刻,社会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热情也不够,以至于相关研究不得不依附于国外的理论和实践,实践推动的步伐也很缓慢。本文中,我们试图从教育本质的角度对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对教育本质的反思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下,在这样一个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追问,社会变革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宗旨和使命是什么?当时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质?这一切追问的基础性追问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我国从1978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尽管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意义重大。

对教育本质的探寻,乃是穿越体系、权威、技术、功利和政治权力对教育的宰制,对教育追根究底的本质之思。这种本质之思乃是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把一切遮蔽教育本质、从而成为教育发展障碍的东西从改革道路上清理出去。只有经过深入地、彻底地“祛蔽”过程,才能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重新确立教育体系的稳固基石。在着眼于现实需求和实际效果的人看来,对所谓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辨,或对所谓教育终极性价值的拷问,对教育的实践来说,都是无聊地玩弄概念,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无济于事——他们认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的路径和技术。这种工具化思维忽略了一点:现实目标的看似自明性并不能就保证其合理性,尤其是不能保证其究极的合理性。教育技术和路径指向现实的教育目标,现实的教育目标指向目标主体,而最终必然与主体的整全存在、生命价值等形而上问题关联起来。若无教育主体整体性的存在价值的保证,工具性的教育技术要么最终失去力量,要么成为破坏性力量。教育哲学家们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的探索,应当成为教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及贯穿教育实践所有层次、一切环节的最高指导原则。根源于教育工具性品质、功能与逻辑,基于利益驱动和技术应用模式下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以及对西方“先进的”、“时代潮流”理论的嫁接,都不能触及中国当时代的教育本质,而恰恰是这些教育技术、信息符号、网络数字化以及频繁更换主题的教育概念舞台剧,把教育的本质遮蔽起来。这种模式下构建起来的教育理论大厦,将会把教育置于“碎片化”、“无根化”的境地。我们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对教育本质遮蔽的现象,是造成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困惑和阻力的主要根源之一。

(二)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始源于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社会生活。教育关涉于拥有完整社会生活、作为整体性存在的“人本身”存在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而致力于人整体生命存在的改善和提升,教育的一切理论、体系、技术,始源于直接的、先在的“人本身”的具体社会生活。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教育以人的社会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和前提,而人的生活本身再无前提。教育唯一的、直接的主体,是作为整体性存在的“人本身”;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整体性的存在价值,是教育的终极价值。

我们认为,不管我们如何界定教育的本质,我们都必须牢记这个基本的前提:教育的本质必须首先要在与人性(人的本质)的相互关系中去界定,而人的本质就是“人本身”。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德国人解放的立足点就是承认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学说。”顾明远先生在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文化论坛上讲到: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安强身先生在《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本质与价值》一文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发展本性的顺守和促进”。教育关系到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人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致力于改善和提升人的整体生命。研究和学习“高深学问”,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是满足人性求知本能和追寻自身存在价值的需求;文明和文化传承是满足人性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研究和学习实用的科学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是满足人性对生存和物质财富的需求。早在1972年,《富尔报告》就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日臻完善”。1996年《德洛尔报告》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即是教育应该关注人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所谓每一个方面,指教育是对人的生存、心理、智力、道德、精神等各个方面的教育;所谓每一个环节,是指教育贯穿了人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涵盖了儿童的启蒙教育,包括了公民的职前教育、职中教育、职后教育,乃至老年人的临终教育。

二、终身学习是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

《德洛尔报告》指出:“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 世纪的一把钥匙。它超越了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传统区别。它能够响应迅速变革之世界的挑战……”,终身教育所对应的是终身学习,报告中说:“今后, 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它知识。”报告中还指出: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相衔接,职前教育、职中教育、职后教育、培训相贯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配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全方位发展、生命全过程的发展落到实处。换句话说,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教育本质最充分的实现形式。

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存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中指出:在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更新周期变成了五年,进入21世纪,已缩短至两到三年,而且越来越短。对学习者们而言,掌握足够的知识以应付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农业经济时代,应付往后工作生活,仅需要接受8年、9年的教育。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所需的教育时间延伸到15年、16年。而在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老化速度急剧加快,只有延长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才能在这变化迅速的时代中生存、发展、取得成功。人的一生将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在这种状况下,现有的教育种类及学制,都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人们对学习、教育的需求。现代社会所强调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这是21世纪及以后人类的生存之道。

终身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需要终身学习,但终身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存在。伴随着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公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的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已经成为公众的迫切需要。高品质的生活,一方面意味着物质生活的水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有没有适当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品质如何,也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的情况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精神生活品质的提高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需求。广大公众对公民素养、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早期教育、运动健身、养生保健、生活休闲等需求越来越多,要提升生活品质,推动生活方式向发展型、品质化转型,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当然,学习同时也是个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本身所富有的乐趣和意蕴,是其它任何形式的娱乐休闲所无法替代的。在一本名叫《真实的幸福》一书中,作者指出达到生活“满足”境界的几个重要条件,其中包括: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有反馈;深深的投入;控制感;忘我;时间停止。这几项都是学习所具有的特征。

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生命存在与自我价值,是贯穿一个拥有健全理性的生命个体一生的课题,这个课题并非“问题—答案式”或者“问题—方案式”的课题,而是随着人的生命进程,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演进和深化的问题。人对自我价值问题本身的认知,和对问题思考和应答方式的认知,从本质上来说,若非生命本身结束,总是一个无终点的进程,这个进程往往就是人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的进程。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实现,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从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生命的这一逻辑演进中,对学习和教育的需要并非是阶段性的,而是终身的。也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为人的自身完善与超越提供充足的可能。因而,我们应当看到,在现代中国社会,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只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是作为社会全面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公民,对教育和学习的需求不再只是为了谋生,为了职业发展的需要, 而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更是一种对自身完善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三、终身教育是促进全体公民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

终身教育是包括德性教育在内的全面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教育领域里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工具理性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压倒性优势。工具理性导向下,教育的着眼点在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学习者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职业技能的获得和经济财富的积累,至于理想树立、道德培养、价值观形成、意志与品格的形成等向度, 则被教育体系边缘化,成为无足重轻的东西。基础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这个倾向。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当前社会文化偏向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教育功能被不当分割和限定所造成的结果:人的一生被分割为受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受教育阶段主要是为工作做准备,而其他的价值问题、德性问题、幸福问题等则留待工作阶段,用其它的方式去解决。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德性教育成为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终身教育应当为德性教育提供合理、可行、可靠的途径。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有个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抗日时期的西南联大、延安抗大的师生们,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主动担负救国大任,为民族自救而探求真理,在这两所世界上堪称最简陋的大学里,走出了中国最杰出的学术大师、军事家、政治家。并非是这些大家们接受了多么完备的正式教育,而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民族解放运动这个大熔炉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和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沉淀了可贵的品格,让他们一生都保持着学习、奋进的动力和活力。今天的时代发生了变化,但理想树立、道德培养、价值观形成、意志与品格的形成,仍然是贯穿我国公民一生的课题,绝非某种形式的、阶段性的学校教育所能承担,尤其是,德性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学校教育中单纯的理论学习和知识灌输,不能够实现有效的德性教育。有效的德性教育只有在充分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后的教育阶段,正是以边工作边学习、工作即是学习为特征的,这是德性教育的广阔领地。所以我认为,一方面必须把德性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另一方面,终身教育也是彻底落实德性教育的必然方式。

终身教育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全民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既关系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也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民众福祉。教育公平就是要实现全民教育。对社会主义中国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公民自我价值的全面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我们应当认识到,教育公平一方面指全体公民青少年时代的基础教育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还包括了全体公民人生各个阶段更高一级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处于生命的哪一个阶段,是否是处于目前所界定的正式受教育阶段,我们都有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也应该能够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终身教育是全民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内涵。

四、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现实需要一个过程

从国际终身教育的历史来看,终身教育的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终身教育开始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潮,逐渐发展成一种制度,一种教育系统。

在我国,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现,是通过学习性社会的建设来推动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全体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能否有效提高,同时也关系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否能实现,是国家在教育方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从学习主体来说是学习动力的自主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个体的学习目的和意义得到升华,学习不再主要作为职业发展的工具,而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并重;从教育体系来说,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整个教育系统能够时时、处处为人人提供进行学习的机会、条件和资源;从本质上来说,学习型社会就是充分重视和强调通过教育和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征程中,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践,在我国教育系统的发展历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与理想中学习型社会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远远还没有形成全民共识;缺乏足够的人才物力的保障;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关的立法滞后,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尚未形成现有各种教育形式与终身教育的衔接模式;终身教育最主要的实现形式之一——社区教育系统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些问题需要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得到切实的解决。《论语.泰伯》一章中,曾子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充分实现教育的本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认为是一项异常复杂的伟大工程,我们全体成人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这项关涉人类福祉的伟大工程,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 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1.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本质生活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童年的本质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