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
档案是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记录,是学校文化的沉淀,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以其历史性、直观性、原始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档案资源“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已成为南京市第一中学的常态化工作。
依托南京市第一中学“和平院”,南京市教育局筹建了全国第一家教育史馆——南京教育史馆,“和平院”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学校现存唯一具有标准民国风貌的建筑,建筑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京市第一中学源起于1907年南京开明绅士孙绍云等利用原江宁府署的西花园与箭道创设的崇文小学堂,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是记载学校发展历史的文化遗产,是学校文化的沉淀。馆内丰富的档案史料和实物资料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南京市第一中学悠久的教育历史和成就,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百年一中发展历史画卷。为继承厚重的历史传统,学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形成了学生档案、会计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库藏结构。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南京市第一中学的档案记录了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是一本无声的教材。学校高度重视、深度挖掘百年老校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和教育价值。
整理校址典故。学校校址先后曾为孙吴周瑜都督府旧址、太平天国王府旧址、江宁府衙旧址、三江师范学堂筹办处旧址。学校整理校址沿革典故,邀请校友著名画家萧和先生作画,然后镌刻于大理石上展示,将地域历史文化内涵与学校环境有机结合,形成风格独特的校址典故历史文化墙。
发掘石刻资源。校园内外多处墙壁和石碑上分布着历史悠久的石刻,如蔡元培先生题写的“开校纪念”碑文,紫金山天文台张钰喆台长题写的“望星楼”碑,李泽椿院士撰写的《重建和平院碑记》,以及早期老校友题写的“百年树人”“止于至善”“测影授时”的石柱碑刻。这些石刻记录了一中辉煌的过往。2012年,我校贡泽培老师编写了《石刻的诉说》一书,完整梳理了学校石刻资源。
围绕档案教育社会实践这条主线,学校以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让每一份档案充分“活跃”起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观南京教育史馆和学校校史馆是新生开学第一课 。百年一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校友遍及神州,驰誉海外。有宗白华、水华、冯法祀等文艺大师,还有茅以升、李泽椿、饶子和、金翔龙等24名院士科学大家。他们留下的史料和激励人的事迹极大地教育了一中学子,鼓舞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对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请进来,走出去,拓展档案教育新领域。和校外档案馆、博物馆实现跨部门合作交流,开展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南京市档案馆合作,开展档案系列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紫金山天文台、民俗馆、档案馆的专家普及科技、传统文化、社会风俗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校庆110周年之际,组织“走进档案馆”活动,让学生走进档案馆,体验校史档案的查阅过程;走进南京税务博物馆,参观从春秋战国直至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税收档案,了解中国经济史。
实践证明,让档案不再沉睡于史馆中,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