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发挥及实现路径

2018-01-30 13:58:42恽鹏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

恽鹏伟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肩负着及其重要的职责和非常特殊的任务,可以说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可见,习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思政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突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如何正确认识思政课在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途径推动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是艺术院校所有思政课教师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全面理解思政课在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思政课在艺术院校中的课程定位不言而喻,作为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必修课,思政课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中,拥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肩负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要充分认识思政课在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1.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思政课无疑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传播途径,能够在思想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理性认知,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会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灌输有关理论,但大都呈现出零散化和碎片化的特征,而高校思政课从教材的编撰、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探索等方面,都突出传播理论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都强调传播理论体系的时代性和完整性。依托优秀的统编教材,依靠着学生喜好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借助严格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发挥艺术资源在课程教育中的突出优势,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艺术院校的传播。艺术院校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突出,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把握无疑是较为欠缺的,所以艺术院校应进一步突出强调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断提升艺术院校大学生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高水平艺术人才。

2. 肩负着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理想信念是统帅人们灵魂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有了浩然正气,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容易消极看待身边的所有事物,就容易丧失顽强拼搏斗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艺术院校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着社会实践能力较强,但对相关问题认知相对不足甚至扭曲的问题,部分同学针对一些不良思潮和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显得抵抗力偏弱,出现随波逐流、思想懈怠、精神迷茫、信心动摇等问题,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可以说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所在。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应立足于社会现实,充分结合艺术专业大学生们的思想情况与学习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使得同学们能够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更自觉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的品质,帮助学生拨开思想迷雾,去除不良信息干扰,逐步从内心深处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 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三观”的重要作用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从本质上来看是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引领也是思政课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高校思政课中含有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史教育的内容,有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和道德观教育的内容,有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内容,也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等内容,对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帮助作用。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三观”和政治道德品质由于自身学习发展的独特性而呈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表现出不准确、不深刻的特点,所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的真实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理论的灌输与讲授,并结合一定程度上的情感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对科学方法论的不断深入学习理解,为其思想健康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系统把握影响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功能发挥的阻碍性因素

从本质上看,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对影响思政课育人功能发挥的诸多阻碍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探寻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1. 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认识上的偏差

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秩序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这些现象从产生的根源来看,大学生们对思政课的教学认识上存在着误区。针对艺术院校中所开设的各门类艺术专业,学生们通常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积极,但是对于各类公共理论课的学习热情与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而且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的问题时有出现,所以在艺术类高校开设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照艺术专业课而言是相对较多的,针对某一相对比较容易的理论进行学习,讲得过多过深,学生们很难领会理论的真谛,讲的过少过浅,学生们又会觉得课程乏味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每学期因为这些因素致使期末考试不及格甚至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同学比艺术专业课要多得多。可以说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更制约了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

2. 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认识上的偏差

高校思政课和高校其他专业课有着明显的意义上的差异,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播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想引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含有价值导向性质的信仰教育。如果对思政课教学认知上出现偏差,必将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严重阻碍思政课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有的并未认识到思政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思想的主渠道,有的严重忽视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还有认为艺术院校应以艺术专业课为核心,开设思政课的意义和效果不大,这些对思政课教学认识上出现的偏差和错误,通常带来的是只注重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只注重理论上的说教和宣传,只注重历史进程的发展和变迁等问题状况,缺乏对相关社会热点的理解和把握,缺乏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给予分析和解答,缺乏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导致思政课课堂教学单纯注重知识性,却忽视和淡化了思想性。一旦没有深刻思想性的广泛存在,思政课的魅力必将荡然无存,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更是无从谈起。

3. 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通常存在着教与学相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呈现出思政课教师课堂上满堂灌、全程讲、无互动,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毫无求知动力,对讲授的内容毫无感觉,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二是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程讲授过程中,没有根据艺术院校学生的特征和喜好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编排,单纯注重教师的讲,对学生的听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没有热烈的讨论、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师生合作的愉悦、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结果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何谈育人功能的发挥?

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内容,由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学方法应贴近学生,采用学生比较易于接受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单纯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学生是否喜好、是否接受、是否认同某些教学方法却视而不见,产生了教师的讲授被多媒体课件所主宰。教师的引领被教材和视频所取代,教师的解惑被各类网络自媒体所替代,课堂中学生成为纯粹的课件抄录者,没有了思想的引领,没有了师生的交流,单纯的追问求解方法的多样性,使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课育人功能更是难以发挥。

三、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功能的路径分析

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使思政课课堂成为学生精神栖息地和思想加油站,必须要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采取一系列措施与方法,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1. 不断更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从本质来看,教学方法都是要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基于既定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思政课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存在着对理论学习的为难情绪,存在着重专业、轻理论的思想,存在着政治理论素养偏低等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思维活跃、活泼好动、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对感兴趣的事物勤于思考等特征。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特征的研究,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以学生易于接受、便于引发学生们思考、利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为原则,以提升学生们政治理论素养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情真挚真切地面对学生的存在真实问题,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帮助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合作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都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典型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教学方法完成了由原来的单一式教学方法向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转化,积极有效地推动着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育人功能的发挥。

2. 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关乎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关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关乎高校思政课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要求与期待,结合教学相关内容,以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引导学生认知概念,形成观点,坚定信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点还是在于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许多思政课教师对主导作用的认识较为模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支配学生的一切,把主导变成了主宰,这种陈旧的角色定位,难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其次,要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培训会、参观考察活动、教学能力水平比赛等形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得到启发,受到锻炼,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感受和领悟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教育;再次,要进一步增强在教育教学中的服务意识。面对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要及时准确地加以分析和解答,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带动学生,以良好的作风感染学生,教育教学活动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3. 不断改进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

高校思政课除了要进行课堂理论学习外,第二课堂建设也是提升思政课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环节。艺术院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建设,要突出教育目标的实现,要强调方法的多样性,要凸显内容的思想性,结合思政课课堂所讲授的相关理论内容,依托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艺术资源,组织学生们通过参观、考察、展演、汇报、演出、比赛等多种途径来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有效地把艺术资源融入到艺术院校思政课课程育人过程中。在艺术院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重艺术资源的融入,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采用其喜闻乐见的不同的艺术资源,引发其学习兴趣,自觉投入到第二课堂的学习中;二是要注重内容的思想性,要做到有的放矢的筹划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润如细无声中自觉接受相关的理论宣传和教育;三是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把方式方法和内容学习恰当、协调地统一起来,多采用混合式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彼此的交流沟通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4. 不断挖掘艺术资源的德育功能

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方面要强调思政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强调作为育人体系重点的大思政建设,不断发挥课程思政建设,把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艺术院校专业特色,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艺术资源的德育功能,实现艺德育人,对于切实有效提高思政课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必定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资源的德育功能的挖掘,实现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从教学方法视角而言,就是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探讨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阐述艺术作品对当时和当前的价值和影响,把艺术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引入思政课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从教学目的的视角而言,就是要通过挖掘艺术资源中存在的德育因素,把思政课讲授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与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深刻意涵进行适当融合,让同学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学理念的视角而言,就是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充分结合艺术院校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类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更加贴近学生喜好,获得学生们的认可。

总之,有针对性地、切实有效地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深入挖掘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正确分析影响思政课育人功能发挥的阻碍性因素,才能使艺术院校的思政课依托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多种贴近学生喜好的形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艺术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育的教学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客观需求。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8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音乐探索(2015年1期)2015-04-27 01:02:06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