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峡工程管理工作按照部党组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积极推进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和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相关工作,转变工作思路,加强监督检查,注重提质增效,大力促进三峡移民安置稳定,保障三峡工程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司长罗元华。
中国水利:请您介绍一下三峡工程管理司的职责定位。
罗元华:这次机构改革,水利部新设立三峡工程管理司,主要职责是在部党组领导下负责研究三峡工程运行有关政策,组织指导三峡工程运行调度规程规范编制并监督实施,指导监督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和三峡水库蓄退水安全工作。承担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研究提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调整完善的意见建议,负责组织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价工作等。
中国水利:三峡工程自建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目前三峡工程运行管理总体情况如何?
罗元华: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自2003年蓄水发电以来已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十多年运行实践证明,三峡工程已经成为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蓄水运行至今已累计拦截较大以上洪水47次,拦蓄洪量1 459亿m3;在枯水期已累计为下游补水1 950天,补水总量2 172.13亿m3,满足了下游航道畅通及沿江两岸生产生活等用水需求。2003—2018年,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11 889亿kWh。2018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 000亿kWh,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地区及广东省用电紧张局面,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节能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18年年底,三峡船闸已连续15年实现“安全、高效、畅通”通航目标,促进了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2018年船闸通过量达1.42亿t。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中国水利:三峡工程完成初步设计任务后,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前总体进展情况如何?
罗元华:三峡工程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31.03万人。在如期完成搬迁任务后,国务院2011年批准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峡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保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更好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7年来总体执行比较顺利。三峡库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移民小区和农村移民安置区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三峡库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速超过同期湖北省、重庆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生态屏障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污水日处理规模99.62万t,垃圾日处理规模13.72万t;三峡水库水质得到有效保护,长江干流库区段水质总体维持在Ⅱ、Ⅲ类水平,干流近岸及支流水域水质达标率超过95%区县达到16个;沿岸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由29.5%提高到50%以上,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已完成滑坡、崩塌、危岩体工程治理项目386处,高切坡工程防护项目328处,对受175 m试验性蓄水和涉水滑坡影响人员及时实施了避险搬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自三峡工程蓄水至今已连续15年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长江中下游重点影响区相关影响逐步得到妥善处理,保证了河势的稳定,对长江干流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洞庭湖区的荆南三河地区和鄱阳湖区等地实施了新建和改扩建取水、输水工程,提升了相应区域城乡供水水质和供水保证率。
中国水利:2018年在三峡工程管理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罗元华:2018年是三峡工程建设管理承上启下的重要改革之年。三峡工程管理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积极推进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和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相关工作,努力开创三峡工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持续推进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2018年持续加强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动态跟踪监测,督促地方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合理使用专项资金,按期进行项目验收和决算,尽早发挥项目效益。按照时间节点和有关要求及时组织2019年度项目申报审核工作。对标党的十九大明确的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继续做好规划实施相关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及风险评估,着力改进不足,进一步优化规划实施内容和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更好地实现规划目标。
切实加强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工作。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督促湖北省、重庆市组织编制消落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岸线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泥沙专家组启动三峡工程泥沙重大问题研究计划;协调质量专家组继续加强对三峡枢纽工程建设质量与运行的监督检查;延续开展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并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编制优化调整方案,完成了2017年度合同任务验收工作;组织开展三峡水库蓄水安全巡查和监测工作,保障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和综合效益持续发挥。
继续推进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地质安全防护工作。为保障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的地质安全,着力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地方尽快全面完成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藕塘滑坡、武隆县羊角镇危岩滑坡和湖北省巴东县城黄土坡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整体避险搬迁任务。指导和督促地方做好三峡库区安全度汛工作。针对2018年上半年长江上游持续强降雨和防灾防洪严峻形势,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检查,督促地方各级管理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全面开展移民安置区地质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强化监测预警预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及落实汛期值班和报告制度等。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络,积极与自然资源部有关司沟通联系,配合指导湖北省、重庆市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协调三峡船闸扩能增效。督促协调有关方面抓好既有船闸挖潜扩能研究成果的应用,加强升船机运行监管,高度重视缩短三峡船闸检修时间事宜的督办落实,持续提升三峡枢纽通过能力,缓解过闸紧张局面,保障船闸通航安全。
中国水利:“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对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您谈谈三峡工程管理工作践行治水总基调的措施和 2019年重点任务。
罗元华:2019年,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方针,按照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开拓创新,认真组织做好三峡工程管理各项工作。
着力推进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风险评估成果为基础,加强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补足短板。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政策指导,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和实施成效,坚持普惠制原则,紧密围绕促进三峡移民安稳致富、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障三峡库区水安全和地质安全、妥善处理长江中下游影响等目标任务,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内容进行优化,改进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化解实施风险,促进更好地实现规划目标。紧密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三峡后续工作的全过程,推动三峡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在强监管上狠下功夫。加强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管,通过修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多方位、全覆盖的动态高效监管体系。依据机构改革后的新要求,进一步落实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的各级管理责任,加强项目全程管控。与相关司工作密切配合,依托技术支撑单位,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巡查、暗访、现场抽查、跟踪监测、绩效评价和审计调查等,更好地推进规划实施,保证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和取得实效,督促地方不得安排偏离支持方向、存在较大风险的各类项目,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对查出的问题严肃问责。加快相关信息化项目和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为科学高效地加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辅助决策支持。
切实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的指导监督。组织指导三峡工程运行调度规程规范编制并监督实施,监督检查三峡水库蓄退水安全有关工作,调整建立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加强三峡水库汛期安全检查巡查,协调三峡枢纽工程质量专家组和三峡泥沙专家组发挥决策参谋作用,强化对三峡枢纽、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影响区的安全相关情况的持续监督管理,保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加强三峡升船机验收有关工作的协调,促进三峡工程早日转入正常运行。
积极推进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工作。以强化对三峡水库消落区保护管理和岸线管理为重点,禁止乱挖乱填、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耕乱种等“八乱”行为,规范占用库容管理,保障三峡水库库岸安全。加强对三峡水库水质保护的监督管理,加强库区漂浮物清理和增殖放流,有效保护和维系库区生态,促进三峡工程持续发挥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