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利局局长 吴盛海
2018年,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工作方针,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建设、民生水利等各项工作,全市人民得益于水利事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决定投资900亿元,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124座水库,补齐工程性缺水的最大短板。2018年安排重庆市大中型水库建设资金12亿元,增长38%,安排贫困县小型水库建设资金1亿元、占全国的1/10,7座新建中型水库纳入国家计划并全部开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受益人口248万人,新增恢复改善各类灌溉面积35万亩(1亩=1/15 hm2,下同),整治病险水库94座。
河长制不断深化。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担任市总河长,各巡河11次并发布总河长令,主持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领导及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共20人任市级河长,全市设四级河长、三级双总河长共1.7万余名。紧扣近期治水脏、中远期治水浑,编制完成4 300余条(段)河流“一河一策”。探索推行“一河一警”,助力加强河长制。41个工作组进驻区县、部门监督审计河长制执行情况。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安全,重庆市通过国家全面建立河长制中期评估核查验收。
防汛抗旱取得决定性胜利。2018年成功应对10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600余条次大中小河流不同程度涨水过程。抗御“7·12”过境洪水时鄂竟平部长3次电话询问汛情并亲自指挥调度,委派叶建春副部长赴渝督导,魏山忠副部长、马建华主任电话指导,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紧急转移安置10余万人,无一人伤亡,将人民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三峡后续规划工作提速提质推进。累计拨付使用三峡后续资金356亿元,安排预算资金项目3 385个、完工2 453个。到位对口无偿援助资金2.1亿元、协议引资270亿元。完成《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期评估调查、报告编制。加强移民安置区高切坡和蓄退水安全监测防范,实施农村移民安置区精准帮扶项目157个、投入资金7.9亿元,实施城镇移民安置小区帮扶项目32个、投入资金4.17亿元。建立外迁省市移民信访稳定联动机制,移民来信来访件批次和人次分别同比下降29%、21%。
水利扶贫扎实有效。借助水利部大力支持,全面推进水利脱贫攻坚。向贫困区县安排市及以上资金33亿元、占全市水利投入的42%,向每个深度贫困乡镇按三年不低于2 000万元标准给予扶持,累计巩固提升468万农村居民饮水保障水平,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带动14万亩特色农业发展,新增小水电扶贫电站装机9.4万kW、为92个贫困村约8 346户贫困户给予年度不低于1 200元的资金扶持。2018年已成功助推开州、云阳、巫山3个国贫区县整体脱贫摘帽。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河长制、河道岸线保护利用管理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党委政府实绩考核,重庆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在国务院2017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着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市政府出台《重庆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启动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璧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通过验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 km2,开展河道“清四乱”等专项行动,非法采砂立案65起、破案38起、1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下一步,重庆市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基础设施建设的窗口期、机遇期,认真落实鄂竟平部长调研重庆工作时提出的要求,把水利放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推进,努力推动重庆水利事业迈上新台阶。一是全力推进全市水利脱贫攻坚,深化抓实水利部定点帮扶工作,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把节水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推动,真正让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工作方针在重庆全面落地。二是加快实施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重点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6座大型、近100座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力促2座大型、25座中型水库尽快建成投用。三是发展农村水利,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大力建设中型灌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四是深化河长制,启动智慧河长建设,以消灭长江一级支流V类水为重点,落实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的“上游责任”。五是扎实推进三峡后续规划工作,加快已批复项目实施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