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兰英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南通分院如东所,江苏 如东 226400)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的新建,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电梯。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表述,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进行升降或者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人们要求乘坐电梯时应安全、可靠、方便、舒适、准确、高效,其中安全是最主要的内容。
人们习惯于把安全、可靠合并在一起讨论,但安全和可靠是不同的概念,安全是针对事故而言,可靠是对故障而言,对安全的要求是不可退让的,对可靠的要求则是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可合理让步。我们要杜绝事故的发生,却无法要求电梯不出故障,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个系统工程,由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的各环节和元器件等来保证。为防止和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电梯的检查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好分析工作,避免发生各种事故和故障。此外,在检查过程中要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作为基础,实现预防措施的全面探索,以保证电梯检验工作的合理化实施。
电梯本身属于运动性质的设备,在执行和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人工操作失误的现象,在后续运行阶段,如果存在严重的伤害现象,则直接对内部管理造成影响。在内部管理中,以现有的检查模式为基础,如果操作失误或者存在操作异常的现象,则出现安全隐患。在电梯的内部,要对运行部件进行检查,包括:曳引机、钢丝绳、限速器、导轨、补尝装置、螺栓连接等,检验人员在执行和操作阶段,如果不提前进行检查,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例如在盘车操作阶段,操作失误则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受伤。在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考虑到限速器的实际应用情况可知,安全检查阶段要做好限速器的处理工作,避免因限速器的错误而出现反弹。电梯的内部空间比较狭小,检验人员容易受伤,要从各方面引起注意,合理操作。
电梯坠落也是一种常见的伤害。电梯井道的形状比较特殊,检修人员在进行各项作业的过程中,涉及到高空作业,如果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则会出现坠落的现象。在实际的检修阶段,坠落伤害影响大,使用爬梯进入到机房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坠落情况。在平台边缘工作,需要提前打开层门,如果检修人员姿势不对,或者出现坠落的现象,将直接造成不良影响。
电气伤害的消极影响比较大,考虑到人员伤亡以及实际情况可知,要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此外兼顾到雷电、漏电和静电等方面因素,要了解电气伤害的具体种类。具体损伤程度以电能湿度为基础,考虑到大小、接触面等方面因素,从概况入手,做好电气评估工作,使其符合固定标准要求。由于不同类型的损伤比较多,检修人员要按照具体要求来实施,接触到电气设备后,以规范为基础,提升可行性。但是在工作阶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例如在桥顶工作过程中,照明灯具在通电时间长的情况下,易出现温度提升的现象,触碰到这类灯具将被烫伤。
(1)科学性原则。电梯检验指标是个全面的过程,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在现有管理前提下,要确定科学性原则,实现有序应用。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的要求下,以现有的技术条件为基础,要确定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技术条件,根据预防管理的机制要求可知,要提前掌握事故伤害的类型,以实现高效应用。
(2)实用性原则。电梯检验阶段,事故伤害的发生几率高,考虑到实际领域和概况可知,要确定工作类型应以信息数据作为基础,为适应这一情况,要从现实的角度入手,做好预防管理,满足可行性要求。在复杂和冗杂的环境下,电梯检验事故的发生几率高,操作过程中需要降低难度,提升应急预案的优势,有效化操作是个完善的过程,由于事故类型比较多,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提升现阶段电梯检验的优势,满足工作要求,提升可行性。
(1)提升安全责任意识。提升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是关键和重点。在实践过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类型的事故伤害,针对检验工作的特殊性,在后续操作过程中要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入手,做好实用性分析工作,以实用性作为评价基础,建立合适的框架,提升可行性。具体而言,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讲座活动的内容,并从检测管理的角度入手,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平台,不断推动电梯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2)提升专业能力。电梯检验人员的工作内容复杂,为了保证检验工作的安全运行,需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以实用性为基础,要建立完善的框架结构。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讲座活动中,以讲座活动为基础,提升专业能力,使其符合具体要求。此外,检验人员要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对电梯检验的各类知识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的现象。
(3)提升道德能力。电梯检验是个综合性的过程,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后续工作阶段,要了解实际内容。部分安全隐患不大,但是如果不提前进行分析,则会出现异常。需要工作人员提升道德能力,使其了解检验流程,按照要求来实施。
(4)提升思想水平。电梯检验人员的思想水平要跟随脚步,在电梯检验中利用传统的方式操作,在各种现代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缺陷比较多,安全隐患也很多。实际检验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有一定的随意性,此外在各种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抱着侥幸的心理进行检验,忽视了规范体系的后续应用。受现场条件因素的影响,要完善现有的制度规范,以责任机制为基础,将安全责任和工作质量等联系在一起,提升整体的管理能力,维护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
根据调查可知,电梯检验环境比较恶劣,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跌倒、坠落和撞击等现象,考虑到触电情况,为了避免事故出现异常,检验工作人员要科学对待检验的环境。检测电梯如果不能达到理想的标准,工作人员拒绝进入,环境达标后进行检验。就现有的检验操作案例而言,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以及监督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实施,保证电梯检验质量过关。
电梯检验阶段,对预警管理系统有严格的要求,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预警系统不合理或者操作不到位的现象,预警体系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后续检测中,安全隐患很多,如果伤害比较多,则要进行科学和公正的分析。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以客观性评估作为基础,要掌握核心环节的操作要点,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预警系统的优势突出,需要发挥系统模式的最大化作用,按照流程实施。工作人员提前对预警系统的内容评估,掌握预警的评估要求,实现合理化操作。
电梯检验过程中伤害类型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信息数据有很多,为了适应现实情况,确保预防措施,在操作过程中要提前建立评估方案。冗杂的环节易造成不良影响,验收模式是关键,在预防阶段,需要对技术方案进行掌握,以实用性的性能评估为例,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有效分析,保证及时处理电梯检验中的事故。性能分析是关键,评估系统要涉及到各方面,了解运作管理的实际要求,从事故评估的角度入手来满足要求。
电梯检验是个综合性的过程,安全评估是关键。电梯检验作为高危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事故伤害,对电梯人员以及受众等有极大的威胁。在后续检验和分析阶段,需要了解事故的具体类型,根据适应性和原因模式可知,要掌握具体特点,做好科学指导的工作。结合现有框架模式可知,如何实现预防措施的全面探索是关键,要严格按照最新要求来实施。
安全评估中涉及到很多内容,如果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到位,不注重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防范,将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危害电梯检验人员和现场维保人员的安全。必须合理应用设备检测功能,提前设置好防治措施,避免出现不良影响。
电梯检验是个综合性的过程,根据现有方案类型和实际评价要求可知,如何做好事故处理成为重点,在后续操作阶段,可能存在管理不到位以及指标不完善的现象。针对当前存在的机械性伤害、坠落伤害、电气伤害等现象,从确定管理原则、提升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科学对待电梯检验环境、建立完善的评估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入手,做好预防管理工作,提升可行性,促进整体进步。如果存在管理调控不到位或者其他异常现象,则势必造成不良影响,必须提前确定合适的预防措施,满足可行性要求。作为一名电梯检验人员,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学习,有效维护自身安全。
[1]冯林,腾明明.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化工管理,2017,01(32):259.
[2]唐佳.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其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8(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