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水利系统机构改革发展的重要之年,也是新时期节水工作扬帆起航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治水方针,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新要求,积极推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节水评价、完善节水定额体系等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
中国水利:如何全面深入理解和认识“节水优先”方针的内涵和要求?请您介绍一下新组建的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有哪些主要职责。
许文海:习近平总书记把“节水优先”提高到方针高度,切中了解决我国三大水问题的要害,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治水用水管水工作中,必须坚持在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各环节,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行业,城镇、乡村、家庭等各层面,都应该把节约用水置于优先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在思想意识、水利工作思路、水资源开发治理节约保护、涉水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
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水利部职能进行了优化和调整,节约用水工作职责得到显著强化,专门成立了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要职责为: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组织编制并协调实施节约用水规划,组织指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实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指导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指导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工作。
中国水利:请您介绍一下《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许文海:《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是节水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2018年以来,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制定国家节水行动工作方案和编制大纲,召集有关部门召开工作部署会,选取典型区域深入开展调研,开展10项专题研究,集中力量完成国家节水行动文件起草,研究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经征求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意见后,形成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送审稿)》呈报国务院,等待中央深改委审议批复。
中国水利:制定科学的节水标准定额是抓好节水工作的前提,请您谈谈这项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
许文海:标准定额是衡量节水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针对节水标准定额体系不同程度存在的定额不全、标准不高、执行不严等问题,水利部及时印发了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和做好用水定额评估工作的通知,从国家标准和省级定额两个层面加快了用水定额制度修订,强化了用水定额管理。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构建部门协作、工作高效的节水标准定额编制工作机制,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大后小、先粗后细的原则,组织推动各行业节水标准制定工作,建立门类齐全、指标科学、动态更新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为节水工作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中国水利:请您谈谈下一步节水工作措施和2019年重点工作。
许文海:鄂竟平部长站在推进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工作,要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结合节水工作实际,“补短板”就是要基于节水工作薄弱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抓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定额、计量监测和体制机制建设等;“强监管”就是要把节约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节水主体责任,逐级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节水责任。二是完善节水法律法规,推动节约用水立法,加快制定出台《节约用水条例》。三是由水利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建立节水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是建立节水工作部内分工机制,明确有关司局单位职责,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中切实落实“节水优先”。
严格监督考核。一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工作总基调,以标准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节水载体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工作为重点,细化监督内容,完善监督方案,加强节水监管力度。二是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活服务业用水单位及大中型灌区等用水大户作为重点,完善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加强计划用水执行监管,强化用水水平评价,提升行业用水效率。三是围绕节水目标任务落实、节水重大行动等制定相关规定,推动缺水地区将节水列入政绩考核。四是在目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基础上,修订完善有关节水部分考核内容,切实发挥监督考核“重锤高压”作用。
建立财税激励。一是推动建立财政激励政策。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研究建立中央财政节水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节水技术改造、用水定额标准修订、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生活节水器具推广等。二是推动建立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节水设施购置、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实行税收优惠支持,调动企业单位的节水主动性。三是推动建立金融支持政策。研究完善金融领域的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激发节水市场内生动力。
夯实科技支撑。一是针对用水计量设施严重不足、计量率低的现状,商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将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镇用水等计量设施建设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切实提高取用水计量率。二是建立节水计量统计制度,修订完善节水统计指标,力争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三是建立政用产学研深入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关键节水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促进节水技术转化推广和成果产业化,构建节水设备及产品多元化供给体系,培育节水产业。
完善市场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严格区分不同用途,推动实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用价格机制促进节约用水。二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特许经营方式等,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节水项目建设管理运营。三是做好水效标识、水效领跑者、节水认证等管理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
下一步将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标准定额体系。针对当前节水标准定额体系覆盖面不全、标准不高、执行不严等问题,要加快构建部门协作、工作高效的节水标准定额编制工作机制,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大后小、先粗后细的原则,推动各行业节水标准制定和动态修订,严格标准定额应用。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的用水定额体系,建立区域和行业节水评价、主要用水产品水效评价以及节水基础管理的节水标准体系。
二是组织开展节水评价。目前已研究制定了节水评价指导意见,明确了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取水许可等方面节水评价的总体要求,编制了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编制指南。下一步将抓紧修订完善水利相关制度规定,编制节水评价技术要求,指导地方各级水利部门全面开展节水评价工作,从严叫停一批节水评价不通过的项目,从源头上把好建设项目节水关。
三是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作为节水工作负责部门,水利系统应该身体力行、率先示范。拟会同国管局等部门,在水利行业开展节水型机关建设,从水利部机关做起,从地方各级水利部门机关做起,水利系统各单位全面展开,强化节水意识,完善节水制度,推广节水器具,严格节水管理,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按照节水型单位评价标准,在水利行业建成一批节水标杆机关单位,形成水利系统自觉节水的良好习惯和行业氛围,成为自觉节水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四是推动实施高校合同节水。我国高校数量多、人员密集、部分用水设施老旧,节水预期效益和宣传教育效应显著。拟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制定颁布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在全国高校推动实施合同节水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引入社会资本加大节水投入,按照评价标准加强节水管理,更新节水器具,加强节水教育,尽快建成“节水型高校”,既达到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的目的,又达到教育学生、引领社会的效果。
五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已联合编制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并报送国务院。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发展改革委等做好部门目标任务分解,抓紧制定省级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落实国家节水行动的具体方案,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强任务落实跟踪督导,确保国家节水行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六是加大节水宣传力度。以“节水优先”方针、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典型示范等为重点,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协调中宣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实施方案,细化实化节水宣传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等。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行业媒体,适时开设节水专栏,以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为契机,加强节水形势宣传、知识普及和政策解读,报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节水进党校”,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节水意识。策划制作一批高质量、有影响、记得住的节水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