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践

2018-01-30 07:21李建伟孙国臣
中国水利 2018年3期
关键词:潍坊市水厂规模化

李建伟,孙国臣,孙 淼

(山东省潍坊市水利局,261061,潍坊)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状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人口9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80万人,占总人口73.67%。潍坊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条件差、难度大。2005年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吃水难问题,但由于供水工程规模小、建设标准低,加之监管和维修养护不到位,导致出现水量不足、用水不方便、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低等问题。

2011年,潍坊市在全面普查基础上,决定在2012—2013年攻坚突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市政府编制印发《潍坊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并实行“一票否决”。两年内市政府召开6次现场会,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为重点督查事项,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年底考评奖惩”机制,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全市共投入资金22.32亿元,保障了城市建成区之外9 325个村庄680万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千吨万人以上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达到50处,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人口64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4.7%。在无法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的698个山区村庄,建成联村集中供水工程32处、单村供水工程602处,全部安装了消毒或水处理设备,提前2年完成国家提出的农村饮水安全任务目标。

为巩固发展成果,应对连续特大干旱,2014年以来潍坊市又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大水源地建设力度,改造老旧管网,提高了水源保障能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抵御特大干旱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市基本没有出现因旱造成的饮水困难问题,切实保障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具有潍坊特色的“规模化工程体系、公司化运营体系、便民化服务体系、规范化监管体系”长效运行体制机制,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①农村供水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增大。一是水厂数量多,全市规模化水厂达到50处,用传统人工巡查方式无法及时准确了解水厂运行情况;二是覆盖人口多,大水厂覆盖几十万人,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将很大;三是管线距离长且基本上是树枝状分布,加上地形复杂,加压、减压点多,一旦发生爆管等问题,人工巡查很困难,造成维修成本高、维修效率低,将影响群众正常饮水。

②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多年跟踪,绝大部分水源水质没有大的变化,造成水质不达标的因素主要为微生物、浊度等超标,实时监控水质成为工作重点。

③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水厂取水口是敞开式、露天式,有的清水池不密封,存在遭破坏等安全隐患。

④仅靠传统人工管理方式,难以完全满足群众对供水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运行管理和行业监管势在必行。

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1.统一规划

2014年5月,潍坊市政府印发了《潍坊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全市总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期实施,最终实现市县两级主管部门、规模化水厂、水源地(村庄)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信息采集系统等四级应用系统联网。

2.统筹资源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市水利局综合信息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利用市政府“智慧潍坊”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将主服务器设在市水利局,各县市区利用主服务器,市级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与市水利局信息中心共用一个机房,不单独进行机房及其环境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市水利局已建成的会商室及会商设施,不单独进行会商室的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在数据中心建设数据服务区、数据交换区、数据存储区,满足对农村饮水安全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分析的需求。

3.加大投入

市级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水质检测及培训等。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 200多万元,全市7个县市区的县级中心、17处规模化水厂实现了与市级联网;二期工程投资1 400多万元,实现了所有县市区及“十三五”整合后的40处规模化水厂信息化系统与市、县主管部门联网,并预留了与省水利厅的联网接口。

4.突出重点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确保“三率”,即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群众满意率。建设的原则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监管、有利于运营、有利于服务。在满足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有效监管的同时,兼顾供水企业日常运行管理需要,提高监管和运行管理效率。

5.整合信息

信息化不等同于自动化,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必须有真实、详细、充分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在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整合联网后的实际情况,组织县市区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数据进行重新录入和核实,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信息系统科学运行提供保障。

四、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

1.信息化系统提高了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效率

一是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处千吨万人以上水厂水源地,水厂运行关键环节,主支管网及用水户的压力、流量,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等情况。二是通过运行数据可以掌握工程运行的收支情况,通过多媒体资料可以看到工程建设过程的照片、视频等资料,360°全景能够以真实场景展示水厂内所有细节。三是通过设置管网监测点,管网出现损坏漏水时可以及时发现损坏位置、管网材质、管径、埋深等信息,缩短抢修恢复供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漏失。四是大量统计分析数据为规模化水厂管理提供了可靠技术分析支持,便于供水管理单位研究制定相关措施。

2.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行业监管规范化水平

一是通过系统“一张图”了解潍坊市农村饮水安全相关信息,展示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情况、工程布局、工程规模、水源情况和水处理工艺等,做到“一网打尽”。二是通过实时视频监控信息,可以对水厂设备运行状态、消毒设备运行情况及大门口、清毒室、加药间、泵房、值班室、清水池等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三是建立水质检测结果填报系统,对水厂日检、月检、年检,县级月抽检情况,及时通过水质填报系统上报,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水厂改进工作。四是以工程基础数据和工程实时运行数据为依托进行挖掘,分析水源类型、水质、供水能力,综合展示全市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营、受益人口、工程规模情况,为全市农村供水工程的监督管理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及技术支持。五是建设了预警系统,当水质超标,供水压力、瞬时流量异常,监控发现人为破坏时,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报警信息,便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各县级供水主管部门及规模化水厂将应急预案导入系统,通过数据综合统计分析,为管理者提供详实数据资料,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帮助管理者按照应急预案做出正确及时决策。

3.信息化建设降低供水企业运营成本

农村供水是公益性事业,供水企业按照保本微利原则运行管理,建设信息化系统后,利用实时监控、在线检测等手段,大大减少了值班、巡查、维修等人员数量及费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4.信息化建设提供便民高效供水服务

一是通过“水利116”服务热线系统和舆情系统建设,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供水情况,各级农村供水主管部门可随时了解群众对农村供水的需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并监督值班人员落实情况,做到服务及时到位、群众放心满意。二是系统中记录了(GPS定位)每段管道的长度、管径、材质、埋深、坐标等详细信息,维修人员可以提前预判,准备好有关设备材料,以便缩短维修时间,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服务效率。

五、建 议

一是加强系统管护,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系统的运行管理,安排专门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管理,出现问题及时与施工单位联系解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提高系统使用寿命。二是提高系统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和水厂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将系统融入日常监管和水厂运行管理中。

[1]王志明.新疆农村饮水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及建议[J].中国水利,2013(11).

猜你喜欢
潍坊市水厂规模化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