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精神科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018-01-30 05:10许全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精神科医嘱服药

许全民

(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1515)

精神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的思维、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均受到影响,直观表现为精神状态与周围环境不协调,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生存压力大,精神类疾病已有逐年高发的趋势,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狂躁症等疾病。精神疾病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控制治疗,但患者主观沟通能力差,医嘱遵守率非常低,使得精神科患者的治疗带有一定难度。精神科治疗需要让患者坚持服药,避免出现误服、漏服等情况,应用优质护理能够较好的避免这种现象[1]。本文分析了优质护理对精神科患者治疗依从性所产生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在2016年8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患者82例作为护理对象,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护理研究,可以配合,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41.6±0.3)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为(42.7±0.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可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士要照顾好患者的日常起居,避免患者有自残、伤人行为。做好皮肤、饮食和用药护理,确保护理安全。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首先要成立优质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年龄和社会角色等制定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方案。患者入院治疗初期要做好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衣服尺寸要适合。护士要主动接待患者,使患者有被重视的感觉,多与患者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患者病情稳定时期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详尽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正确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误解,重新树立治疗信心。在治疗期间,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要,逐渐转变患者对服药治疗的态度,并鼓励患者主动承担简单的日常事务,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转变家庭成员对患者的认识,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鼓励患者,不要对患者有歧视和误解。家属要参与到护理中,共同监督患者服药,采用家属与护士协助护理的方式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以便于患者能良好面对今后的家庭生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散心结,使患者主动服药,配合护理。针对抵触服药、治疗的患者要寻找具体原因,护士要耐心的安抚和引导,让患者认识到规范服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患者服药时要亲自监督和指导,避免患者有错服、漏服和藏药等情况。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的反应,保证服药安全。当患者出院时要再三强调按时服药,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给予持续性护理支持。

1.3 护理效果判定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主要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个等级,完全依从:患者能够完全遵守医嘱治疗,按时服药和休息,配合各项护理工作;部分依从:患者偶尔遵守医嘱治疗,偶尔带有不按时服药等情况;不依从:患者不遵守医嘱治疗或是抵触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数据统计如下:完全依从21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3例,依从率为93.61%;对照组数据如下:完全依从15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19例,依从率为61.7%,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相比,x2=13.79,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控制治疗,避免药物中断导致复发,但精神科患者存在着抵触治疗、错误药物、漏服药物等情况,造成疾病久治不愈,给患者和家庭均造成了较多痛苦,因此加强精神科患者治疗依从性非常关键。

本文采用优质护理来提升精神科患者治疗依从性,结合研究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护理后依从率高,可判定优质护理发挥了积极的护理价值。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除了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家庭支持也非常重要,护士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自愿接受治疗,主动配合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情绪状态和健康状态均显著改善,有助于疾病康复,临床护理价值高。

猜你喜欢
精神科医嘱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