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丽
(贺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广西 贺州 542899)
目前对肿瘤患者通常会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进行治疗,但由于肿瘤患者使用PICC的并发症,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使患者的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继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提高[1]。对此,需要找寻有效的方式避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本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8例,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留置PICC导管,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为(57.84±1.79)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为(58.02±1.8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告知患者PICC置管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心理指导:由于患者存在对病情的担忧以及治疗的有效性等,使其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会增加患者的机体负担,继而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拔管的情况。护理人员对此,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针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必要时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音乐疗法等,缓解其应激反应。同时可适当的举几个成功的案例,达到提高患者治愈信心,缓解其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等目的。安排医生定期对病症进行仔细的说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②相关知识教学:入院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PICC的适应症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对PICC的并发症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如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知识,使其能够顺利的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解出院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措施,告知患者定期进行PICC导管维护,使其使用寿命得到延长。③预防并发症:在预防PICC置管的脱出、阻塞以及感染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此外还需要注意防止皮肤过敏以及引发静脉炎等[2]。护理人员应每天对所需要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对穿刺点出现红肿的患者,在维护时可对其使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加远红外线照射治疗,防止感染情况发生,叮嘱患者在贴膜出现潮湿或松动时,及时到医院进行更换以及消毒。对部分离医院较远的患者发放导管维护手册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更换置管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发现过敏情况可使用湿毛巾对患者穿刺点进行热敷,并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3]。患者出院后不能很好的维护,出院时应主动要求拔管。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数据进行记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1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脱出,1例局部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几率为7.89%;对照组:2例导管堵塞,2例局部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导管脱出,1例皮肤过敏样改变,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几率为18.42%。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ICC置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后可长期的输入刺激性以及高渗性药物,为周围血管不受损伤提供保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4]。但由于在治疗的过程中非计划性拔管,会增加患者身体的痛苦以及经济的损失,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预见性护理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一种护理方法[5],其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做好相关知识教学、预防并发症等,有效的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几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