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艳
(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血管瘤是指在胚胎期间血管细胞增生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者血管畸形,常见于婴幼儿皮肤或者软组织内,临床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柔软肿块和蚯蚓状肿块,不仅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还给患儿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1]。为此,本次研究在采用普萘洛尔治疗面颈部血管瘤婴幼儿的同时辅以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将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面颈部血管瘤婴幼儿2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43天~5岁,平均年龄(2.8±0.3)岁,体质量为8~15kg,平均体重为(11.2±0.8)kg,病变位置:头部13例,四肢6例,腹部5例,其他3例,所有患儿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婴幼儿血管瘤。
1.2.1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连续服用普萘洛尔治疗3d,在第1d,药物服用量控制为0.5mg/kg,第2d为0.75mg/kg,第3d为1mg/kg,早晚服用,每次服用间隔时间>12h,如果需要喂奶或者进食,就需要在进食完成之后的0.5h后进行服用。如果在用药3d之后,患儿情况趋于稳定,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拍照留档,并嘱咐家属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并且在家中叮嘱家属按时让患儿服药,药量剂量可以参照1mg/kg对患儿进行喂服,2次/d,以2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服用完成之后需要到医院进行复查,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适当的调整剂量,直至患儿身体恢复完成。
1.2.2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在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方法为:①身体评估:医护人员需要在患儿服药之前对患儿的身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体重、瘤体大小、颜色和张力等,方便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②心理护理:对于患儿家属来说,血管瘤属于一个相对于陌生的疾病,患儿家属难免会因此产生恐惧、焦虑和担忧的情绪,害怕治疗效果不好,对药物的信心也不高[2]。为此,医护人员要为患儿家属讲解药物的基本成分和疾病的基本知识,让家属对疾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通过交流了解患儿家属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并根据其心理变化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③生命体征监测:医护人员要在患儿用药之后严密的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的现象,并记录治疗后患儿的各项反应;④皮肤护理:医护人员要注意做好患儿皮肤的清洁卫生,对于表皮破溃的患儿,要按时清洗瘤体表面,并涂上消炎药,保持瘤体表面的湿润[3]。将患儿的指甲进行修剪,防止患儿因为抓伤造成出血现象;⑤口腔护理:对于口腔内出现血管瘤的患儿,医护人员要时常保持患儿口腔的干净,在进食前后进行口腔灭菌,减少食物对血管瘤的刺激。
观察患儿服药前后1h后的血糖变化和服药后3d每天的心率、呼吸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7例患儿在服药后,其中仅有2例(7.41%)在服药1h后出现心率减慢,在后续3d的观察中,其心率逐渐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在3d的观察之内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3d后,瘤体完全消失15例(55.56%),瘤体及皮肤颜色消退10例(37.04%),瘤体明显缩小2例(7.41%)。
血管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的婴幼儿中,因为其生长位置的特殊性,会给婴幼儿的身心成长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在治疗血管瘤的时候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程度,还有利于后续治疗的正常实施[4~5]。
本次研究发现,27例血管瘤婴幼儿在治疗的时候经过相应的护理之后,并为出现明显的不良情况。其中,在患儿治疗之前对患儿实施全身评估,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可以避免出现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状;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护理,通过为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家属的认知水平,增长家属的满意程度;对患儿实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可以降低出血和交叉感染的发生机率,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合理的运用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加快患儿的身体恢复,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