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美萍,王香玲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5300)
通过外周静脉在患者体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其中安全性高、操作相对简单方便、留置期较长都是其所具优点,是现阶段我国用于癌症疾病治疗的最佳静脉通路[1]。旨在实际实施前要明确所选静脉,经由操作者将导管置入患者静脉中,后期要对导管进行日常维护。使用导管的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导管在其体内留置期较长,此举能够有效减少多次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机体伤害。癌症患者使用传统化疗药物对其血管刺激性较大,治疗后期极易产生并发症,加快患者病情恶化。本文主要对PDCA循环对降低PICC留置期并发症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抽选2016年9月-2017年9月至我院治疗的90例PICC置管患者,按照挂号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2.32 5.21)岁,疾病类型:胃癌患者19例、肺癌患者17例、乳腺癌患者9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2.49 5.37)岁,疾病类型:胃癌患者21例、肺癌患者11例、乳腺癌患者13例;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均有专业医师确诊为需要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2)患者本人意识清醒,且其生存期预计大于一年。排除标准:缺乏基本认知,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2)先天凝血功能不足的患者。将两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导管护理干预,在置管之前充分掌握患者血管情况,告知患者基本置管知识,作基础心理疏导护理,遵照医嘱按时用药等。观察组给予建立在PDCA循环理论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有:(1)P: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况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导管型号与患者血管不相符、患者肢体活动过多或过少、血管耐受程度低等。护理人员要查阅相关理论知识在与自身护理经验高效结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2)D: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及时对疾病知识进行宣教,明确讲解PICC置管技术的优点与重要性。充分与患者沟通并提出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其配合的要点,对患者提出了要求予以满足,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在实际置管前要对患者血管基本状态进行仔细评估,明确其是否与导管相匹配,提前告知患者在使用PICC置管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并讲解相关病理与预防知识。在患者治疗期间及时检查血液。PICC置管术应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由经验丰富的医者实施。就院方而言,该科室要强化医护人员对PICC置管术的操作熟练程度,提升其在患者置管后对相关并发症的警觉性,提前做好并发症防预。(3)C:针对并发症,医护人员积极落实防护工作重点内容医护人员在进行置管操作之前要做好患者皮肤处理工作,仔细完成皮肤消毒,明确具体穿刺点。在完成穿刺后对其进行包扎减少出血。(4)A: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及时告知其要少活动肢体,注意休息,在完成查看导管维护状态。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导管使用情况及时记录。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情况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指标,综合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患者总例数×100%。
在SPSS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全部去数据,用(x2)(%)表示计数资料,(t)(s)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分别为:穿刺部位出血2例、导管堵塞1例,穿刺部位出血6例、导管堵塞10例;实验组并发症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率为35.56%;(x2=11.275,P=0.000),两组经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非常满意30例,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17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7.78%;(x2=8.389,P=0.003),两组经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干预过程中,可以使得护理过程更加程序化[2]。其主要是在实际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出护理计划,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执行,同时注重导管的维护工作,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疾病知识宣讲,极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血栓性静脉炎会引发出多类型并发症,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溶解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增加导管留置期,减少炎症发生,保障临床护理质量。PICC置管术一般应用于病情较严重的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其能够减少药物对患者血管的刺激作用,保护患者血管基本功能[3]。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理论运用于实际护理中效果明显,其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编辑:李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