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涛
(齐齐哈尔明珠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影像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在妇科中较为常见,子宫肌瘤又称纤肌维瘤,其发病因素于子宫细胞病变或机体内激素失衡相关,如不予以及早的诊疗,将导致肌瘤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本研究对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CT诊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均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上限值54岁,下限值24岁,年龄平均值(40.67±6.99)岁;均存在阴道不规则出血、且有程度不同的腹部疼痛等,上述患者经CT、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子宫肌瘤,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执行。
CT诊断:选取CT诊断仪(西门子ART),在诊断前指导患者口服泛影葡胺(c:2.0%),剂量为600ml,口服时间为检查前6小时;建议患者在1小时内饮用完毕,并将其膀胱充盈后行检查,并填塞纱布于患者阴道内。指导患者呈仰卧位,于患者耻骨位逐渐扫描至盆腔,直至器官消失完全。行予以平扫措施后进行增强扫描,设置层厚为5mm,层距为2mm,螺距为2.5mm,予以扫描前,医护人员将碘海醇注入,剂量为80ml,并扫描动脉实质期,增强扫描区域为1至3层,扫描时间延长至5分钟,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分析图像结果。
观察子宫肌瘤患者经CT诊断方案干预的阳性率。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文研究中,3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CT诊断的出现子宫宫腔移位占76.67%,其宫腔未出现显著改变占16.67%,其中1例宫腔变形者出现漏诊情况,CT诊断的阳性率为96.67%,与手术病理无显著差异;不仅如此,于CT诊断下,子宫肌瘤密度较为均匀者占63.33%(19/30),其密度较子宫肌瘤层密度更低,且以弥漫性肿大为主要表现;表现子宫密度不均匀者占46.67%(11/30);本文研究中,经CT诊断确诊包括20例子宫弥漫性增大患者,其中9例患者子宫外形不规则且呈叶状,其子宫肌瘤于CT表现下单发或多发不同程度的增大现象,其具有较为光滑的边缘,10例患者为游离性实质包块,于CT诊断下有子宫肿块较大,具有完整的光滑边缘;20例患者诊断为子宫肌瘤低密度,等密度7例,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低密度者的囊变区域低密度现象更为明显,且呈现不规则漩涡状、斑片状,具有清晰完整的边缘。
子宫肌瘤为临床中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腹部极痛、不孕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无具体定论,大量研究表明,其饮食、心理压力、家族遗传史及年龄等因素于该疾病的发生具有显著关联[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CT诊断的负荷率显著提高,在CT诊断下可对患者的宫腔内不同程度的闭塞、变小及偏移等情况可清晰显示,还可对肿瘤的密度进行观察,当将造影剂注入后,可更明确的对冠状面、周切面及矢状面等图像准确获取,于先进技术处理后,可准确的获取病灶位置,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3]。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3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CT诊断的符合率为96.67%,与病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肌瘤密度较为均匀者占63.33%(19/30),其密度较子宫肌瘤层密度更低,且以弥漫性肿大为主要表现;表现子宫密度不均匀者占46.67%(11/30);20例患者诊断为子宫肌瘤低密度,等密度7例,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表明通过CT诊断,可清楚的显示子宫肌瘤密度,从而在临床中依据图像制定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显著,可
清晰呈现患者子宫腔、子宫肌瘤密度及大小情况,可为临床中制定判定子宫肌瘤、制定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1] 郭 辉,王 雪,董 鹏.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和外突性子宫肌瘤的CT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156-159.
[2] 庄儒耀,黄瑞滨,刘 源.巨大子宫肌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5):103-106.
[3] 贺 奇,傅 岚,朱 军.巨大子宫肌瘤CT围术前的超声及CT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