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文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山东 济宁 272000)
我国有色金属总的储量大,但是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有色金属的种类非常的多,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但是结构比例不合理,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部分矿产却储量稀少;在分布上,我国有色金属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可以说是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1]。例如: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我国贫矿多、富矿少,这为我国的矿产利用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中国属于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钨、锡、锑、稀土、钽、钛的储量居世界第一;钒、钼、铌、铍、锂的储量居世界第二;锌居世界第四;铅、金、银的储量居世界第五[2]。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水文、矿床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水平),使得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采选回收率指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我国有色金属矿的采选回收率为50% ~60% ,采矿综合回收率为33% ,甚至70% 以上的伴生综合矿山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到2.5%[3]。由此可见,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是非常惊人的,但是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在资源利用率上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有色金属在开采的过程中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警觉。把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出来,在运用到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去的过程中,随同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也释放出来了,有色金属存在的固有性质,致使很多排放出来的废弃物都很难得到妥善处理。例如在开发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时候,许多的粉尘必然会产生从而存在于大气中,它们对空气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同时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也会污染大气。有害气体和粉尘也会在冶金过程中排出来,这些气体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导致金属的流失从而加大了对有色金属的浪费。但是在我国,很多人对这种开采失衡的局面“视而不见”,他们只顾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一系列的环境隐患暴露无遗,对人类及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对环境问题要采取必要措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的市场需求强劲,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非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与此相反,人类开采、消耗矿物的速度却是非常快的,一个矿区的开采期仅为百年、数十年甚至几年就能开采完,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后备储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滞后于消耗速度,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弱,现在的过度开采就是在消耗后代的资源。例如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矿山有三分之二已经到了中老期,再加上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资源逐渐走向枯竭的状态,据统计有440多座矿山已经到了闭坑或面临闭坑的局面[4]。不仅仅是我国,整个世界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前景都是非常不乐观的,人类对有色金属的需求远远大于它们的供给,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资源的浪费。
目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所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想办法解决,必定会威胁到矿业的协调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我国还没对矿业开采制定相关法规,直到八十年代才相继出现相关法律法规,矿产开采受到一系列的条件限制。在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它是我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也为我国的矿产资源提出了新的战略。当前需要加快对各种资源和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完善《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回收再利用。国家也应该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对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商给予财政、税收、投资、技术等优惠政策,在政策的引导下,提高资源利用率会成为开发商相当重视的部分。
而作为开采权人,在享受权利的时候应该履行好自己的义务,遵守《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在批准的期限内进行矿山建设或者开采;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依法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接受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定填报矿产储量表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告;积极响应“循环经济”,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在取得经济利益的时候要谨记道德义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得自己的利益。同时我国的矿山企业要想循环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必须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战略措施,运用技术创新和理论突破,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新型设备,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研究。
我们每一个人有加强对相关探矿者、开采者、加工运用者监督的义务,使他们的行为始终向“循环经济”的方向靠拢。
综上所得,目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相当广泛地运用到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也随之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更重要的,我们必须端正人类开发矿产资源的态度,人类对待开发的态度决定一切,开采者应该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重视对随同产生的有害物质的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平衡,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还是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并且在采取防范措施的时候不能只做表面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要真正能产生效应。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要想有效响应科学发展观,就得更好地加强法制化管理。我们都知道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再生时间是非常长的,因此,它们的勘查要合理,同时要探明矿山的开采能力,在保障合理的储存情况下合理开采。
[1]常艳.成矿区带深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方法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10):68-69.
[2]郑宇航.关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6(24):51-51.
[3]辛成龙,辛成慧,金鹏,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及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17(12):126-126.
[4]张栋梁.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5):00287-0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