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
摘要:事业单位在进行各类经济活动时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对其内部进行管理,才能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在进行各项事务管理的关键,必须对其进行完善,才能保障事业单位的资产得到安全、高效地利用。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全面预算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并分析了事业单位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对通过全面预算来完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对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体系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面预算;事业单位;内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198-02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必须突破自身的发展局限,才能更好的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一直是只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在进行整体管理时过于注重财务管理,而忽视了在整个事业单位来实施全面预算,从而导致更多的经济问题出现。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对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对全面预算进行完善,才能有效地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正常实施下得到更好的建设。
一、全面预算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
事业单位想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就必须结合自身的战略目标,作出合理的资金规划。全面预算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内部控制中具备以下作用:
(一)导向作用
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能够对其内部控制起到导向作用。事业单位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需要根据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资金状况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资金收入和支出作出合理的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财务的全面预算计划,使单位能够较早的对各项资源实行合理的分配。与此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细化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指标,有利于事业单位将自身的长期发展目标落实到实际管理中。
(二)风险评估作用
事业单位进行全面预算,能够让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地实施。从现有的发展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当中起到的作用非常显著。它能够为单位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较好的实施平台,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岗位责任明确,更能使单位内部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展开工作,更重要的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使事业单位对自身存在的风险作出合理的评估,这样能够有利于事业单位及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二、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由于事业单位的大部分经费都是来自于財政的拨款,因此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相对较低。在这种发展状况下,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越来越淡薄,也越来越不注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很多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人会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应该是由财务部门来实施的,并没有涉及到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次当中。这样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的问题。
虽然随着人们对内控体系的重视,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依旧不够完善,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到会计部门,没有涉及到事业单位的整体中。长此以往,将会使事业单位的制度和执行力度越来越不完善,从而使相关的监督工作也得不到有效地实施,更为事业单位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意识没有落实到位,就会使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完善。
一方面,有的事业单位刚刚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但使用的方法依旧是以前的管理方案,并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应的制度,使得内部控制的虽然建立,但却没有时效性。
另一方面,制度的建立需要落实到每一个相关的工作人员身上,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较大的问题,由于没有内部控制体系的制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往往会存在责任分配不明确,工作流程较为混乱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经济发展。
(三)部门之间沟通不协调、不顺畅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但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仅仅对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对其他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实施力度不足,这就会导致整个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起不到相应的作用,无法按照内部控制体系的相关要求来达到工作目的,最终将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越来越不完善,工作氛围越来越懈怠。
三、通过全面预算来完善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建议
(一)通过全面预算来改变内部控制的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在具备了传统预算管理优点的同时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全面预算能够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作出有效地实施,能够形成一套高效率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全面预算来完善自身内部的控制体系。
首先,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进行分析,尽可能的使其做到良好的融合,保证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正常实施的情况下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其次,不能将全面预算的目标过于局限化,很多事业单位会将全面预算工作只投注于财务管理当中。这样的全面预算是远远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与内部控制之间进行良好的联系,在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预算的基本相关工作
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包含:审核、汇总以及上报等多个过程,因此,只有将预算的基础工作规范化和完整化,使相关工作数据准确,才能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视,因此,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地实施,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化的会计核算体制来使整个全面预算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进行全面预算时,必须对财务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监控,对相关的会计核算系统要做到及时且有效的全面更新,同时,要加强信息的安全性,能及时调整安全控制体系,使会计核算系统既安全又可靠,才能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
(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任何一个事业单位想要通过全面预算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对相关财务人员加以重视,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才能使财务的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地实施,也才能保障会计控制体系安全稳定的执行。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正常实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会计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为事业单位进行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对事业单位内部相关的财务管理控制人员进行奖励,并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来增强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核算效率的提高,也能让监督工作起到更好的作用。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职业素养,能够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更能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扎实的基础。
(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只要是涉及到资金的部门,都应该提前预测到会存在的风险。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来对其进行嘉奖,从而激发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更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建立和完善。
(六)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的正常实施。首先,可以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来对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其次,可以通过相应的惩奖机制来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合理的评估,实现对财务的有效监督。最后,可以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工作,有效地促进监督机制的实施,从而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來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事业单位实现长期发展目标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的必经之路。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正确对待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调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保证事业单位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及时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