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母乳是宝宝最好、最健康的食物。母乳喂养可以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最理想的营养。宝宝出生后,把孩子喂得壮壮的,是每位妈妈的心愿。可是,母乳喂养成功远没有想象的简单,乳头凹陷、奶水少、乳頭皲裂、乳房疼痛……各种状况让新妈妈措手不及。复旦大学妇产科学教授蒋佩茹表示,哺乳不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还是一个“技术活”。新手妈妈要有面对难题的勇气,其他家庭成员及社会也要给她们以宽松的环境和足够的关爱。
全球范围内,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没有超过35%,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4个月内80%的纯母乳喂养率。造成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有多种原因。其中,乳头疼痛和皲裂是影响初产妇在产后最初几周进行母乳喂养的最重要因素。产后乳头疼痛和皲裂的发生率,直接导致了1/3以上的产妇改变喂养方式。
乳头皲裂是哺乳期产妇较为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轻者仅乳头表面出现裂口,重者局部渗液渗血,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易形成小溃疡,处理不当又极易引起乳腺炎。蒋佩茹建议妈妈们采用下述方法减轻乳头疼痛:哺乳时应先从疼痛较轻的一侧乳房开始,以减轻对另一侧乳房的吸吮力,并让乳头和一部分乳晕含吮在婴儿口内,以防乳头皮肤皲裂加剧。 交替改变哺乳时的抱婴位置,以便吸吮力分散在乳头和乳晕四周。勤哺乳,以利于乳汁排空,乳晕变软,利于婴儿吸吮。在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或者用修护霜和薄层羊脂,涂在乳头和乳晕上,并短暂暴露和干燥乳头。哺乳后穿戴宽松内衣和胸罩,可以放置乳头罩,有利于空气流通和皮损的愈合。
如果乳头疼痛剧烈或乳房肿胀,婴儿不能很好地吸吮乳头,可暂时停止哺乳24小时,用吸奶器及时吸出奶水喂宝贝,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裂口愈合。蒋佩茹强调,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否则容易使奶水减少或发生奶疖、乳腺炎。哺乳时如果还能注意到以下四点,就能帮妈妈们减少疼痛:让宝宝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将宝宝的脸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让宝宝身体贴近妈妈,含住大部分乳晕;如果是新生儿,不仅要托住其头部和肩部还要托住臀部。
涨奶最常见于产后头一周。当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时,流向乳房的血液会增加,乳房也开始分泌较多奶水,妈妈的乳房可能就会膨胀并增大。所以,此时的涨奶不仅仅是乳汁的储存。乳房组织的液体积聚即造成充血膨胀,是最初涨奶的重要原因。幸好妈妈的身体适应泌乳过程后,肿胀程度会相应减轻。
为了减轻涨奶,妈妈们应在产后立即开始频繁喂奶。越早开始、越常哺乳的妈妈,越少受涨奶的困扰。帮助婴儿正确含接乳头,使婴儿有效吸吮。如果婴儿嗜睡或吃奶不好,应使用医疗级别的吸奶器定期将乳房排空。妈妈的乳汁变得充盈时尤需如此。同时,当婴儿吃奶情况改善时,还能确保有足够奶水供应。
如果乳房已经变得硬实、透亮甚至有硬块,妈妈们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了。无论白天黑夜,都要频繁哺乳。涨奶期间,建议白天让婴儿每一个半到两小时吃奶一次,夜间则两到三小时喂一次。其次是确认宝宝含乳的方式是否正确。宝宝的嘴要张得够大,以含入大部分的乳房组织。宝宝每吸一两口后,都应有吞咽的声音。如果乳房饱涨婴儿难以含乳,则应在喂奶前先挤出一些乳汁,让其变软再行喂奶。
乳头内陷是指女性的乳头没有突出在乳晕的平面,或凹陷入平面以下呈火山口状,多是由于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所致。怀孕后,由于体内雌孕激素增多,乳房的腺体、乳腺小叶开始发育,乳房增大变软,同时乳晕着色,乳头也易勃起。因此,妊娠期是纠正和改善乳头内陷的较好时期。
怀孕后可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先用温热毛巾敷乳头,然后洗干净手后,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由乳头向两侧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两拇指放于乳头上下,慢慢纵向牵拉,再用拇指、示指和中指捏住乳头轻轻向外牵拉。如此反复,可促使长乳头形成,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乳头内陷的问题。但是,要尽量避免强烈刺激乳头,尤其是有先兆流产征兆时,有可能诱发先兆流产。
情绪障碍也是困扰新手哺乳期母亲的最重要问题。据美国心理学会估计,高达1/7的女性在分娩后经历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的症状因人而异,严重者可发生错觉或幻觉,甚至会有伤害自己或婴儿的想法。蒋佩茹说,对于哺乳期母亲,要特别给予关注和帮助,及时发现心理抑郁的情况,家人在给予关爱之外,还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一般来说,第一步,经过医生诊断+专业测查+初步访谈,可以准确诊断病情。第二步,通过心理访谈,帮助妈妈们找到引起抑郁的根源,用医疗的手段缓解抑郁症状。与此同时,持续的家庭关爱,能帮助其回归正常幸福生活。第三,在抑郁没有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母亲单独和孩子相处的机会,以防意外发生。
作为妈妈,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但作为女性,爱美之心又让她们担心身材走样。这样的情况,蒋佩茹就见过不少,其中有些新妈妈甚至因此放弃了母乳喂养。其实,给宝宝喂奶并不会使乳房下垂。如果新妈妈能配合适量的运动,乳房可能会比以前还漂亮。妈妈亲自带宝宝,加上乳汁的分泌,会大大增加体能的消耗,能帮助妈妈尽快恢复体形。另外,通过宝宝的吸吮,妈妈体内会产生大量激素,增强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妈妈产后恢复。哺乳还能增加母婴交流,有助于母婴的亲情培养,增加母亲的自豪感,还可以帮助预防产后抑郁呢。
蒋佩茹建议每一位健康新妈妈产后即以自由体位用餐,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一般产后两到三天,就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上下肢的屈伸运动。顺产后1周~2周,即可以做一些产后恢复性运动。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身材,但要注意,在整个产褥期都不能做过度用腹压的运动,比如说负重下蹲等。新妈妈最好等到产后42天,由医生确定身体情况恢复正常后再开始较强的运动锻炼。
哺乳期的确是人生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顺利与否,关乎两代人、几个家庭的幸福。所以,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文关怀和必要的医疗干预。
初做妈妈,角色的改变需要妈妈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哺乳妈妈可能变得焦虑,情绪会低落,也会非常敏感,她们非常需要得到亲人的支持和关心。重视她们的情绪感受,理解并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是最好的处方。研究表明,孩子在哺乳期就会感受到妈妈的情绪。当妈妈不安、烦躁地喂奶时,孩子是会感受到的。所以,不快乐的妈妈是无法养育快乐的孩子的。
家庭是实施哺乳期关怀的第一场所和主要场所。其他家庭成员有义务关心妈妈的营养和康复,关心她的健康和治疗,关心情绪带来的不适。
(编辑 余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