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勇
很多年前,还是在那个叫做梅村的乡村里,我在那儿的初级中学教书。其实,梅村是个镇,那儿梅树与梅花少见,梅姓也很稀少,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热爱。只有到过那里的人,才知道它是多么适合人类居住。四周群山绵延,挡住滚滚红尘,广阔的大地上田野纵横,沟渠随意陈列,中间屋舍惬意而卧,人们进出含笑。中学就沿着村庄向外向高处而立,立在高坡之上,偎于小山之麓。
校舍也是依地势高低而建,一排排的教室、宿舍或低或高,青砖筑成的食堂高大而威严,它们在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中,虽静默不语,却灵动鲜活,生气十足。
学校南边的山之巅,杉树笔直得像校园里的铁旗杆。升旗时,仰望国旗冉冉上升,就把山巅上的簇簇青绿镶在了蓝天上。青绿的不仅仅是那些高大的树木,山巅之下,排排茶树静静地匍匐在山上,一株株自然生长成美丽的风景,绿意盎然。有时候,我在茶树中穿行,看那些茶树从坚硬的泥土里蓬勃出伞状的躯体,长出嫩绿的新芽;它们也会在我意想不到的时候,開出洁白的小花,让我生出无穷无尽的惊喜。
大自然是如此充满生机与诗意,我在教学之中对那些描述自然的诗文,自然多了更深的领悟。与学生交流起来,也有了默契与随意,生活与语文水乳交融。受吴伯箫先生《菜园小记》影响,还有同事种菜热情的鼓舞,我和爱人也在校园中垦荒种菜。同事老叶又让出一处菜地给我们,更让我和爱人在希望的菜园里热火朝天地叩石垦壤,妙手种菜,硬是让瘠土生花,养出水灵灵的菜蔬,和四季满满的喜悦。
有一天,我正在汗流浃背地挖地,学生阿涛怯怯地走了进来,对我说:“叶老师,我这里有一棵草莓苗,你把它栽下吧。”说着他把放在身后的草莓苗递到我面前。那是一株鲜艳欲滴的小苗,青青的叶片泛着乡村特有的气息,朴素低调,却活力四射,一如眼前这个目光中充满渴盼眼神的学生。那天,我和阿涛一起把那株柔嫩的小苗植入了肥沃的土壤中。起身的时候,我和他相视一笑,师生间的距离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随后的日子里,因为这株小苗,我们常常心照不宣地关注对方,关注草莓的开花、结果。红红的、硕大的草莓像花朵一样绽放在我的菜地里,璀璨夺目,是那么可人,又那么悠远,一直绵延在我的记忆里,沉淀在岁月深处。
乡村的夜晚是冗长的,寂静的。批改作业就成了我们的常态,往往把自己累得不亦乐乎。对着一大摞批改完的作业,很多时候会滋生出无限的惬意与睡意。这时,就会美美地泡个热水脚,然后上床开睡。乡村中学的生活是如此朴素,让我享受到乡村特有的诗意、单纯、质朴、明朗、自然……人与人之间即使有些勾心斗角,也相对留有余地,毕竟山在那,水在那,人的胸怀也就有了山水的豁达。与人相处,教诲学子,自然就风物长宜放眼量;教书育人,也少了功利,多了真诚。那时那地,教育的环境相对宽松,你爱护学生,学生敬重你,家长信任你,那么,你对学生的影响就是正面的,你就给了学生正能量。
渐渐地,有人走出去了,到了城市。校长也很开明,能出去的就出去,在哪儿都要好好地教书育人,提升自我。一句话,让我陡然生出对远方的渴望,那么模糊,又那么强烈。一旦有了念想,心中就生出别样的感觉。在恬静的乡村中学安心教了多年,生活多少有些波澜不惊;到别的地方去,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那时我还下不了决心去外地,婉拒了好心人的邀请,而我所在的小城进去不易,也就渐渐平息了那颗炽热的心,继续安心教书。
事情的转机是一个意外的电话,朦朦胧胧觉得小城要从乡村中学招考一些教师,但去询问却又不得要领。心里烦扰不安,又无可奈何。忽然招考的风声大了起来,要公开招考,心里莫名地激动,潜心准备,不理会任何传言。七天的时间,让我沉浸于学习与平静中,觉得远方明亮而平和,工作多年后,我觉得需要证明一下自己的心性与能力,为另一种诗意而努力。
最后如愿进入小城工作。虽然空间距离不大,虽然工作劳碌,但我知道,这就是远方。人不能太安逸,要对工作和生活保持陌生的熟悉感,在平淡中保有持久的热情。在小城生活了多年,我工作、运动、探寻山水……不断发现生活的诗意,用一颗平和的心感受生活,用一种谦卑的心态面对自然。这便是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这样就够了。
(作者单位:安徽池州市第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