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动物词对比趣谈

2018-01-29 19:44赵桂影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5期
关键词:习语谚语文化

赵桂影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以动物喻人的习语、熟语和谚语,这些用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化角度对这些动物词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习语;谚语;文化

Abstract: Idioms 、sayings and proverbs about animals which denote people are rich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uses of them are similar and dissimilar.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have an analysis and contrast about the animal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Key Words: idioms; proverbs; culture

试看下面两个英语句子:

1.Two dogs over one bone seldom agree.

2.Two sparrows on one ear of corn make an ill agreement.

如何翻译?按字面翻译应为:

1.两狗争一骨,很少能相让

2.两只麻雀争麦穗,各不相让。

显然,两个句子中的动物:狗和麻雀已失去词汇本身的特定类指含义,转而指代人类所获得的某种经验教训。无独有偶,汉语中这种比喻用法也是应有尽有、比比皆是。若把上面的两个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最贴切、最传神的莫过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了。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一;同时,文化也制约、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1]。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一直是特别活跃、极具生命力的。正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Ember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语内容或词汇上。”[2]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上,人类与动物频繁接触、相互依存,大量个性鲜明的动物词汇出现在人类的语言中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色彩鲜明的动物词汇不再简单地指代动物的名称或身体的部位,转而表达人类的某种体验或感受,被赋予了抽象意义。中国与英美等国在历史演变、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审美体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而令我们叹为观止的是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碍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共通性、相似性的联想。正是英汉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才使得这两种语言充满着永恒的魅力。

1 英汉动物词汇的相似性

不同民族有着相同的认知经历,因而对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理解就呈现一致性、相似性。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说过:“世界语言和文化间有着令人吃惊的相似,这种相似占到语言现象的90%,而差异性仅占10%”。

英汉两个民族似乎对乌鸦都没什么好感,中国人普遍认为乌鸦有不详之兆。汉语有“天下乌鸦一般黑”之说。歇后语“乌鸦落在猪身上————看得见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它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还爱慕虚荣,易被甜言蜜语所迷惑,这一点从广为流传的乌鸦与狐狸的故事中得到验证。crow about ,crow over异曲同工,前者是吹嘘,后者表示因某事沾沾自喜,表达了两个民族对乌鸦善甛噪这一共性认识。crow foot 眼角的皱纹,可见不是什么受欢迎的东西。eat ones crow 被迫认输,做使自己丢脸的事。a white crow罕见的东西。

汉语中关于蛇的成语多为贬义:蛇蝎心肠、杯弓蛇影、佛口蛇心、打草惊蛇,更不消说流传甚广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英语也是如此。《圣经》里魔鬼撒旦化身为蛇serpent诱惑夏娃偷吃智慧果实,终致其被赶出伊甸园。因为对其习性的认识,故有snake in the grass伪装成朋友一说。当然汉语的“画蛇添足、虎头蛇尾”则不含任何感情色彩。

猪在古代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都被赋予勇猛、神明的文化含义,在中国,猪还是家境殷实的象征。但是后来不知为何它的地位一落千丈,与之相关的都是懒惰、贪婪、好吃等负面形象。“来猪穷,来狗富”。“猪困长肉,人困卖屋”。骂人会说蠢猪、笨猪。而用“泥猪瓦狗”来指无用之物,“一龙一猪”则说明人与人区别悬殊。对于猪的蔑视英语并不比汉语差:as greedy as a pig象猪那样贪婪;eat like pig大吃大喝;pigs in clover 粗鲁无礼的有钱人;When pigs fly太阳打西边出来。What do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a grunt?狗嘴吐不出象牙。

2 英汉动物词汇的差异性

尽管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占据主导地位,但差异性也不容小觑,且成为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主要障碍。“在数量上,英汉语言的文化动物词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绝对数量上,英语动物词汇是汉语的2.7倍。”这种差异性使得在一國备受喜爱的动物在另一国则地位低下。

在我国遇到猫头鹰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在民间它被称之为夜猫子,如“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 。而在英语中,它是智慧冷静、公正严明的化身。据说猫头鹰的头像被用作雅典城的标志,是智慧的象征,故有bring owls to Athens(多此一举)一说,此外还有: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as grav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严肃等表达方式。

汉英两种语言中狗的地位极其悬殊。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动物,屡遭谩骂,代表卑劣可恶的品性,得不到人们尊重。骂人会用“狗东西、走狗、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形容人品行低下“狗改不了吃屎,”趋炎附势“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知廉耻、苟且偷生“蝇营狗苟、丧家之犬”,只有卑微的技能“鸡鸣狗盗”。狗在西方被当作家庭的一员,被誉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有关它的习语多是赞美之词:a lucky dog幸运儿,be(old) dog at 对某方面有经验,很内行,as(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 非常开心。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老狗不乱咬。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好狗应该啃好骨头,有功者应受赏。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龙被赋予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皇权与尊贵。皇帝的衣服叫龙袍,皇帝是真龙天子,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民间有赛龙舟、舞龙狮等活动。有关它的成语更是数不胜数: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英语中的dragon则是一种面貌丑陋形状像蛇的怪物,传说中它守护宝藏不时喷出火焰,身上长有鳞,是邪恶的化身。dragon一词在英语中意味着凶残,如用它指代女人,则是母夜叉之意。

东汉许慎《说文》曰:羊,祥也。古文中羊通祥。所以有“三阳(羊)开泰”一说,某人具备领导力,叫“领头羊”。羊肉美味,所以是人们喜爱之物,因此以下成语中羊代表的是好人、好的东西。狼羊同饲是把好人和坏人一样对待,争鸡失羊是贪小失大,鼠穴寻羊即没有功效的做法,问羊知马是从旁推敲,弄清真相。英语中对于羊有分别不同的词来指代,lamb(羊羔)、sheep (绵羊)和goat(山羊)。lamb有“温顺、胆小、易受人摆布 ”之意: as meek as a lamb(性情温顺) ,like the lamb to the slaughter(犹如任人宰割的羔羊)。sheep往往指胆小怕事,易受摆布之人:like a sheep(受人摆布的),follow like a sheep (盲目跟从的人)。 A lazy sheep thinks its wool heavy.( 懒羊嫌毛重)。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甘心做绵羊,必然喂豺狼)。可见两个谚语中或是懒惰懈怠或是胸无大志的负面形象是与绵羊紧紧捆绑在一起了。

3 英汉动物词的错位

由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事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中英两国在动物词的使用上不仅会存在差异,甚至会出现空缺乃至错位的现象。

马在中国古代普遍被用于战争,所以中文有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兵藏武库,马入华山、盘马弯弓之说;马匹多还象征生活富裕:车水马龙、肥马轻裘、声色犬马。而在英国,马主要是用于农耕的劳动力,所以辛劳勤勉就是它的代名词。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下的短语中horse一词在汉语中与马不对等,因而要翻译为牛才能符合中国人的认知。drink like a horse牛饮,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牛,a willing horse孺子牛,work like a horse像老黄牛一样,talk horse吹牛.同样,在中国老虎是森林之王,被赋予凶猛无比、孔武有力的形象。民间有武松打虎的故事,猛虎上山是中国画常见的主题。与之不同的是狮子在英国被认为是百兽之王,勇敢坚强,同时又冷酷无情。所以,英语中有关狮子的习语翻译成汉语往往用老虎来取代:a lion in the road 攔路虎,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虎口拔牙,in like a lion, out like a lamb虎头蛇尾。

结束语

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动物词又是词汇里最生动、最有趣的一部分,传递着语言使用者的情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同时,这些动物词也在彰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同一词不同民族会有相同的认知和相近的情感,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联想和态度。原因在于不同民族行为习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人们用共通性去理解、表达事物和感受,就出现了文化的相似性;用各自熟悉的、独特的观察来表述,就产生了文化的差异性。因而,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既可以根据已有的汉语语言思维去理解英语,同时,不要忘记英语与汉语思维的差异,确保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47.

[2]王丽.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对等及翻译策略[J].考试周刊,2008(35):225.

[3]陈希洁.汉英语言中动物文化内涵的跨文化解读[J].燕山大学学报,2011(4).

[4]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5]李绍青.与“马”有关的英语习语[J] 英语世界,2014(2).

[6]马艳雯.浅谈英语中动物喻人的感情色彩[J]科技向导2012(30).

猜你喜欢
习语谚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说说谚语
谚语趣画(一)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