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被套路 我有真性情

2018-01-29 18:09彭治旗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1期

彭治旗

不久前,笔者在某餐厅用餐,见到墙壁上有几句话,特辑录于此:“拒绝被大牌,我有我品味”“拒绝被压抑,我有我气场”“拒绝被融化,我有我温度”“拒绝被鸡汤,我有我营养”“拒绝被定义,我有My Logo”。

看了这些口号式的句子,笔者突然有一个感触,联系到正在进行的第十三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初赛,依此也可以写出一句能助大家成功晋级的写作秘籍:拒绝被套路,我有真性情。

创新作文大赛的写作理念是“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感悟”,这短短的三句,却含义丰富。可以说,一篇成功的竞赛作文,正是这三种理念的综合表现。而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想践行这三种理念,就需要作者挣脱“套路作文”的束缚,展现自己的真性情。

下面,笔者就以参加第十二届创新作文大高中组初赛的两篇文章为例,为大家讲解在写作竞赛作文时,如何以真性情去赢得评委们的青睐。

例文一写出真实的内心,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笔者为大家展示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受到评委好评、顺利晋级复赛的佳作。这篇文章的题材普通,讲的是外婆去世的事情;主题也并不显深刻,说的是爱与被爱的问题。但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也是如今的高中生在写作中所缺乏的一种能力——对自我内心细致入微的深度体验。这种体验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使得这篇文章拥有了只属于作者本人的、最为独特的表达风格。

答案在风中飘荡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 吴 桐

在外婆去世之前,我一直觉得感情这种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有些多余。我不明白这种东西除了会干扰人类的理性思维外还能做什么。

开篇直言自己的观点——感情是多余的。如凌厉的刀锋闪着寒光。

但我想,现在我知道了。

独句成段,一个沉重的转折,非高手不能为之。

得知外婆死讯的那个清晨,阳光分外明媚。

情和景是两个极端,“分外”一词强调天气之好,为什么要强调呢?联系结尾便知。

在这个雾霾围城的城市,那样明媚的阳光本就少见,更何况是在冬天——清澈剔透的金色阳光竟在我的床角碎成了一小片通透的湖。湖很小,但感觉得出来很温暖,湖水微微荡漾着。看清了,其实是窗外在严寒中幸存的一小片树叶在和寒风做新的一轮挣扎。

或许这个消息带给我的冲击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巨大,因为我用让自己都略感惊讶的平静和冷静接受了这个现实。

我直直地看进父亲的眼睛里,说:“哦。”接着我把目光移开,注视着床角的那一片温暖,感受到有温热的液体正涌出来,在冬日清晨室内微凉的空气中冷却、再冷却,最后变得冰凉,并且十分笨拙地附着在脸颊上。于是我抬手抹掉了它。

我甚至觉得,我连哭都哭得十分克制。又或许并不是克制,而是我本人并没有流泪的主观意愿,流泪只是我的身体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做出的最恰当的本能反应。

并没有想象中或小说里写的“大脑一片空白”抑或“整个世界都崩塌得支离破碎”。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讲,这个消息对我唯一的直接影响是当天上午我没有去上数学课。

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是创新作文大赛所提倡的“真实的体验”这一写作理念。

我坐在外婆家的沙发上,和姐姐谈着今年的蒜价比去年便宜了不少。至少有过那么几个瞬间,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大人们只是临时有事出门了,并且马上就会回来,一如既往地说笑,挤在厨房做饭;外婆会一摇一晃地从里屋走出来;今天天气这么好,下午还可以去公园转转——开车去,这样腿脚不便的外婆也可以跟去晒晒太阳……

接着我猛然惊醒:外婆已经用不着晒太阳了。

我默默环视着我和外婆共同生活了十余年的房子——我曾在厨房和她一起择菜;我曾在阳台上和她一起晒过太阳,那天的阳光和今天一样灿烂——过往的回忆,一经感情的笔尖描绘,再微小平凡的画面都美得让人有流泪的冲动。我发现我竟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过何为物是人非的悲哀。

好在回忆太长,时间又太短,我没有将那些已经沾上灰尘的回忆卷宗一本本摊开在阳光下的机会——幸好如此,否则那一定是种凌迟般的折磨——姐姐接到电话,让我们去买外婆灵前的供果。

走在阳光灿烂得有些虚幻的大街上,我们聊起家里的卫生纸快用完了,下星期正好是超市会员日,记得提醒姨姨买;早上没吃的早饭要记得处理掉,放在那里早晚会忘掉;家里的青菜吃完了,一会儿可以顺便买点儿回去……在水果店里我们比较三种梨中究竟买哪一种时,无比自然地回忆起年前托人从新疆捎回的香梨——既然外婆当时说好吃,也确实吃了不少,那就买香梨好了。

我们自己当时并不知道,我们其实是在竭力回避外婆已经去世的事实。现在回想,当时如此执着于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无非是因为只有这一件件小事的正常运转才能证明那些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还都好好地存在着,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我们只不过是在假装一切都还正常,好以此带给自己一些安慰。

简直幼稚得可笑。可当时却自以为是地觉得:原来这真的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啊!

作者充分剖析自我,直接而坦诚,勇敢而智慧,显出较高的表达素养。为了表达这种“真实”,作者前面充分铺垫,用生活中鸡零狗碎之事来展现想法的荒谬。

好像确实如此。我的生活很快又重新回到正轨:上学,放学,回家……循环往复,仿佛这样的生活从千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还要千万年地过下去,并且中间从未被什么事情打断过。

直到某个午睡醒来的瞬间,在自己肩头感受到一丝凉意。于是一刹那,一直被刻意牢牢锁住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呛得我几乎无法呼吸。外婆总是在我们午睡的时候时不时帮我们盖好被子。她腿脚不灵便,手也不大听使唤,总是会吵醒我们。那时会觉得她很烦。可现在,回忆中被褥翻动搅起的细小尘埃呛得我眼泪一下子汹涌而出,顺着脸颊滑過下颌,落在温暖的橙黄色被面上敲打出清晰而略沉闷的节奏。endprint

原来,我一直在被别人爱着,很多时候却并不自知。这一刻,有一种名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感情狠狠地给了我一巴掌,让我明白:人活着不仅仅要学会被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爱别人。

此时,已经是草长莺飞的四月天。在轻柔的风里,我突然间就明白了感情对人的重要性——有一种名为爱的感情,是它,让人成为了人。这时,微凉的春风触动窗帘,窗帘上下轻轻翻飞着拂过我的床角,一如当年外婆为我牵动被角的温柔。

开篇阳光明媚,此处也是春光明丽,外婆给予我们的永远是温暖的印象,即使逝去也是如此。还佩服作者的一点是,明白之后并没有陷入悲痛的境地,而是随着季节的转化,把外婆给自己的爱与温柔,化为了一种对生活和成长的理解。这样的写法充满智慧,聪明的作文大抵如此。

这是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它的“真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而睿智地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一直觉得感情这种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有些多余。我不明白这种东西除了会干扰人类的理性思维外还能做什么”“就当时的实际来讲,这个消息对我唯一的直接影响是当天上午我没有去上数学课”“我们只不过是在假装一切都还正常,好以此带给自己一些安慰”……诸如此类的真情言语在文中随处可见。在表达中,作者也运用得非常巧妙,非常自然贴切。

第二,真实地呈现丧葬期间的生活细节。“和姐姐谈着今年的蒜价比去年便宜了不少”“我们聊起家里的卫生纸快用完了”等等,这些细节充分展示了真实的魅力。在大多数人眼里,葬礼应该是悲伤的,于是内容上无一处不悲伤。可这样写来,有什么意义呢?你只不过是把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都能表达的情感重复言说了一遍而已。好的文字应该抓住细节,从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真实。

第三,文章情感转折的真实。见过很多同学写自己的情感转折,为了省事,多是突然醒悟,让人感觉十分突兀。而本文作者的一句“直到某个午睡醒来的瞬间,在自己肩头感受到一丝凉意”,颇见其写作功力。此外,很多文章转折后都是讲大道理,很少再通过细节来写感受。本文作者却很聪明,在季节的流转中,写到被风触动的窗帘,细节与感受融为一体,是转折的大手笔。

例文二没有真实的体验,一切皆是浮云

分析完顺利晋级的佳作,我们再来看看失误作文是如何错失晋级机会的。这是一篇写在乡村和城市两个世界成长和生活的叙事散文,问题较多,笔者来具体分析一下。

答案在风中飘荡

从梦中醒来,再次回到真实的世界,感觉一切都不如从前般美好,相比于现实,我更想回到梦里,去寻找我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

在这陌生的城市里,我时常会感到迷茫,我想找到一条平凡之路:回到家乡,回到我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身边。我从小与外公生活在一块,父母在外打工,我对我外公的感情比对我亲生父母要浓许多。

外公家在乡村,虽不算是大山里面,但也算是山里人。在外公那里生活的日子算是我已有生命中最美好的了。早晨从梦中醒来,我愿永远待在现实之中,不愿回到梦中。外公家的房子是两层楼的,每天早晨我都会站在二楼的一个天台上对着房子身后的大山吼几声,呼出身体中的废气,吸进这原始的大山的气息。山上的味道飘在空中,让我感觉像在天堂,内心无一丝杂念,我之所以这么爱恋这里,答案在风中飘荡。

“每天早晨我都会站在二楼的一个天台上对着房子身后的大山吼几声”——非常奇怪的场景,生活在农村的人大概都没有这样的习惯,细节失真,矫揉造作,缺少对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

直到那一天来临,可我却不知道会有这一天的来临。那天晚上我回到家,看见两个陌生人在外公的家里,他们俩看我的眼神仿佛也像在看一个陌生人。而外公却告诉我他们是我的父母,可当时的我却连一声“爸爸,妈妈”都没有叫出口,慌乱的我只有站在外公旁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那晚我得知了我即将被这“陌生的”父母带到大城市里去生活,远离我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我迟迟不能睡着。第二天,我就要走了,我最后一次站在天台上,呼吸着山里的味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悲伤的味道,天空下起了小雨,但雨后总会天晴,我就要走了,答案在风中飘荡。

“看见两个陌生人在外公的家里”——即使平时和父母没有见面,但应该也会通过电话等方式互相交流情况,不至于生疏至此。前面也说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我”是知道父母情况的,不是完全不了解,用“陌生人”来称呼父母显然是一种偷懒的写作方式。“呼吸着山里的味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这里说得极为矫情,什么是“山里的味道”?完全是概念化的写作。对这个味道如此在乎,可又写不出个所以然来,这说明作者文学素养的缺失。

我被生育我的父母带到了这陌生的城市,周围全是陌生的人。我像是在梦里一般,想醒却醒不过来。早上醒来的时候,我再也闻不到山里的味道了,闻到的是这个城市的汽车尾气、柏油路的气味和空气中飘浮着的细小尘埃,它们仿佛在驱使我离开这不属于我的城市,我想离开这里,回到我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的身边,答案在风中飘荡。

作者为表现与山里闻到的气味不一样,用城市中汽车尾气、柏油马路和尘埃的味道进行对比。写作手法很熟练,但这些文字是不是很常见,很模式化呢?

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仍在这个城市中,而当时排斥我的汽车尾气、柏油路的气味和空气中飘浮着的细小尘埃,它们都已不排斥我的身体离开这里,反而接受我了。我也早已习惯了这里,对我梦里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已有所遗忘。终于有机会,我又再次回去,看到了我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这一切又像是在梦里,而我愿永远在这梦里不再醒来。

站在二楼的天台上,看着房子身后被砍伐得已没剩下几棵树的大山,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仿佛感到了他对我的怀恋和他所遭受的苦难,我心痛,痛我当初的一走了之,痛当初带走我的陌生的父母,也痛这个变化了的世界。那房子身后的大山,再也没有原来的味道,多出來的也是我如今熟悉的味道,不要问为什么,答案在风中飘荡。endprint

在城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回到山里,这个时候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写的是——“我心痛”,但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心痛?作者所提到的原因都是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没有写出内心那种细微的触动。

如今若要我再次回到那个我熟悉的地方生活,我是不愿意的,我的心早已改变了,我再也没有当初想回去的冲动,有的只是对当初的怀恋,我不知道为何我会变成这样,我甚至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这个世界变了,也许答案在风中飘荡。

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不止一个,也许有一些人为了生活,为了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而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来到这个不熟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从一个陌生人变为一个熟人。这是何等的笑话,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抬头看看天空吧,从前的蓝天不再蓝,从前飞翔着的鸟儿已没有许多,从前那令人有理想的世界已不复存在,这就是答案吧,答案在风中飘荡。

再回到梦中,回到那早已消失不存在的世界,我感觉一切都比现在的要更美好,相比于现实,我更想永远待在梦里,在我所熟悉的地方,和我熟悉的人在一起。

乡村的世界、城市的世界,作者写了这两个世界的差距和隔阂,这种写作思路其实挺好的,但其并没有道出这两个世界到底因何而不同,多是一些想当然的想象,以及随处可见的文艺腔,缺少鲜活、真实的内容作支撑。

当你觉得生活过不去了,生命没法继续,事事都与愿违时,冷静下来想想吧,这个世界在变化,这个时代在进步,若你自己不改变,不去创新,如何在这个社会立足呢?所以你自己应向前看,不要觉得有什么东西不知道的,抬头看看天空吧,其实真正的答案,它就一直在风中飘荡着,你只需要去发现它罢了,放手去做吧!

这一段作者写的几乎都是一些正确的废话,道理空洞。冷静下来想什么?答案是什么?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反倒是套话一堆。这不是创新作文的写法。

这是一篇貌似深刻,实则空洞的文章。作者本意是要对乡村和城市这两个世界进行对比,并通过这种对比来表现自己对个人成长以及时代发展的思考和感悟,但作者并不了解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也缺乏体悟,只用一些概念化的词语来描述核心对象,其内心体验也是肤浅的。所以整篇文章出现了较大的失误。

为让大家对创新作文的写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在此对这篇失误作文中的一些段落进行修改,下面这段表现的是“大山的气息”,具体修改如下:

我住在外公家,住在大山里。

大山并不是真正的又大又高的山,有人称之为丘陵,但在我眼里它们都是大山。

外公的家就在大山脚下。这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子,站在二楼的天台上,可以看到房子背后的大山。山上有很多树,在树和灌木的空隙中,不时闪现着一两块庄稼地。地里大多种着玉米或是花生,山上土地贫瘠,收成不好,但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每当夜幕降临,便有人扛着农具从树林中走出来,沿着山间小路下山。如果有熟识的人,我就会对着他们大喊,“喂——大——伯——”声音传出好远,在山脚回荡。

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天色暗了下来,白天的燥热慢慢褪去,水汽开始升起,空气变得潮湿。当喊出这些声音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声音都沉重起来,像打湿了翅膀的蝴蝶。因为大声呼喊,我的胸腔不断充满和排出大量的空气,喉咙里有柴禾的味道,转眼一看,炊烟四起,家家户户已在做晚饭了。

这就是大山的气息,是乡村的味道。

下面这段是表现“城市的味道”,具体修改如下:

我来到了城市,一个人满为患、车水马龙的地方。

城里不用喉咙喊,大家都用电话,当然你大声叫喊,别人也听不到,马路上的车日夜不息,滚滚如河,声音投入其中就像石子入海,卷不起一丝浪花。

城里没有真正的大山,看起来很高的山,其实是一座超级大楼,山上密密麻麻都是楼房。这里每一棵树都有来历,每一棵草都有人打理,所有的植物都被驯化。城里也没有炊烟,所有的烟都被抽入了排气管道,像废物一样被丢弃了。

在城里生活,我失去了大声喊叫的能力,我失去了大口呼吸的自由。我喝着可乐,吃着汉堡,城市把我变成了一个“城市人”。

创新作文的写作要“接地气”,要走心,要写出此时此刻、此地此景的特点,不能泛泛而谈,用概念化的词语去堆砌感受。感受不是靠概念堆砌出来的,而是由真实的体验引发的。而思想更是要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不能空洞言说,否则就是讲大道理,沦为伪深刻的表达。总之,要写好创新作文,大家一定要领会“真实的体验”“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感受”的写作理念,并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作文大赛中走得更远,取得佳绩。

特别关注

全国首个“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落户山东师大附中

2017年10月31日,全国首个“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落户山东师大附中,开班仪式在两个校区同时进行。特邀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重庆课堂内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组委会副主任赫学颖,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周林玲,山东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贾海宁,山东师大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顾广梅,山东师大附中校长王玉璋,党委书记兼副校长谭英海,副校长刘从军、张宪臣,“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班主任、教练马艳文、张艳慧等。

据了解,山东师大附中“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是全国首家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组委会合作成立的高中作文教学班,在附中本部和幸福柳分校各成立一个班级,各成立一个“高中创意写作课程研发中心”。 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过严格选拔,最终确定参加首届“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的学员85人。

王玉璋校长在发言中表示,“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的成立具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成立这个班级,引进课堂内外和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授课,为附中注入了新的教育资源,是对山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育人的指导意见》的实践落实,对日后附中校外资源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二、该班和课程研发中心的成立,成为附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将为促进语文组教师专业成长、走出有附中特色的语文教改之路提供新平台。三、该班的成立,为在人文素养方面学有所长的同学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提供更有針对性的教育,为附中更好地探索个性化教育开拓了新途径。endprint

顾广梅主任致辞首批学员。她指出山东师大附中成立全国首个“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对高中作文教育、创新人才的发现意义重大,这种培养模式打通了高中和大学写作教育的壁垒,能探索出作文教育更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建构。

赫学颖总经理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了课堂内外举办的“五好小公民”、创新作文大赛、财经素养大赛、演讲比赛、科学素养大赛、美术素养大赛、阅读大赛等比赛。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参加各类比赛进行更深广的互动交流学习,开拓视野,全面成长,希望同学们能在“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认真学习,并祝愿同学们在这个班里早日寻找到梦想、实现梦想。

学校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50年10月,其前身是山东省工农速成中学,之后曾分别改名为山东省第一工农速成中学、山东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卫东中学、济南柴油机厂附中、济南三十中、山东师范学院附中等,于1981年改名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山东师大附中近几年持续集中开展“课堂教学优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基础型、拓展型、精深型三级课程体系,提出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附中特质”为核心素养养育目标,制定了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并实行走班制教学供有不同兴趣和爱好特长的学生选择,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差异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同时,还承担了若干重大教育科研课题,“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教科研课题40余项,成为多项重大课题实验学校。

辉煌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山东师大附中先后荣获了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全国百强中学、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实验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百强示范学校、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全国十佳文学校园、全国高中化学奥赛金牌学校、省直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山东师大附中在全国、省、市组织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已有千人次获奖,在学科奥赛和体育比赛中共获得7枚国际奖牌。近几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金牌12枚、银牌4枚、铜牌20枚,2005年和2006年山东师大附中的学生连续两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新作文教育基地班”学员

佳作选登

佳作1

我欲何求

李梦一

(一)

我常常疑惑,自己想要追求的文学之路究竟隐藏在这大千世界的何处?每每想到这里,心脏就像被玫瑰上细密的小刺带有挑衅意味地抓挠了几下,随后带起全身的神经不断收缩起来,又把刺激感并接,通过血液循环送往大脑,再将镇静与理性的因子通通赶跑,让混沌昏沉掌权大脑,矫首昂视地踏步向前,把我整个人都抛进一种飘飘欲仙的恍惚之中。

即使这样,我却还是对这个问题相当执着。这执着存在于走路时两脚的空隙之间,存在于吃饭时举筷夹物之间,它无处不在,几乎渗透了我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我抖笔落下一个点,像呐喊的人循着山坡的回旋曲折一样弯转笔尖,仿佛疑问在全身走了个圈,最后又回到心脏。略提笔尖,再下一点,直指心尖。

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暂将笔搁置,想去寻找一个答案。

(二)

我是颇喜欢写景的,枝上醉酒的花儿,林间荫翳的幽光,道旁新绽的萤草,甚至街上流转波光的烟火,举目繁华的楼厦,都能成为我用文字渲染而成的图画。我用一些天马行空的构想,把它们在我自己的王国中堆砌起来。它们被我的笔赋予了各异的形态,被我小心翼翼地尘封在一个小巧的横格本当中。一时兴起,我会将它们轻轻浏览,生怕惊扰了它们一宵的美梦。自然之景,万物之姿,总是令人称道。我也将它们视如明光珍藏。

可是当它们在一页格子里越积越多之后,我却突然对它们产生了一种没来由的厌烦感,它们优美的舞蹈在我眼里突然有了搔首弄姿之嫌。华丽繁复的文字曲线将心揉成乱麻,仿佛一直走在平直的大路上,可前方迷雾却遮住了断崖,就像感叹号一路顺风的竖笔,却顿了一格空隙。

我不知怎么收笔。

(三)

也曾纵读大家,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总有生活的烟火气弥漫溢出。明明不是什么刻意的精雕细琢,可是闻者却能从这看似信笔道来的文字中,获得了然一笑的力量。我反复诵读那些语句,妄图找到什么关键的密钥。

可是不管我怎样读,却还是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恍然,心上像是缺了一块,原先心底盘旋的问号,又开始缓缓飞了起来。

偶然赶上一场骤雪,我伫立在雪下发呆。仰头满天的雪花载光而来,仿佛绮丽的星光步入凡尘,在路灯下小小的区域里聚集。我抬手,掌心融雪的冰凉,裹挟着凄世的飘零之感来得突然。迷茫间手被握住,湿热代替了前头的悲凉,她笑得好看,忽闪的睫羽轻颤。我突然起了动笔的念头,想留下这何等明亮的画面。原来我少了一些离我最近也最远的东西。我是否真正走进了生活?走进了人与人之间?走进了平淡之中的點点欢喜?

可是这雪突然停了。endprint

笔尖停在最后那个点上。

我铺陈了纸,却还未道尽心。

(指导老师:马艳文)

佳作2

皮囊

栾亦凡

滴。早上七点整。他一边用手把皮囊轻轻覆在脸上,再仔细捋平边角,一边用眼睛扫视着屏幕上滚动的数字。呼,又是新的一天。

啊,忘了说,现在越来越疲于作出表情的人们制作出了人脸皮囊,其可以让人们在各种场合根据需要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表情。而今天也正是他第一次带人脸皮囊的日子。

他设置好微笑的程序,拎起公文包走出了门,一路上,人们都带着笑容。多么一个和谐的社会!他想到这里,满意地摸了摸脸上的皮囊。走进公司,坐下,开始工作,一排排切换成严肃表情的人们开始了工作,安静得只剩下噼里啪啦的打字声。

“你文案写的什么东西,重写,注意!不是修改,是重写!下班前把它放在我的桌子上,知道吗?”他低着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抬头起来却看见主管眼中映着他羞赧又认真的神情。主管摆摆手让他出去,走廊里,他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来看着自己脸上的皮囊从羞赧又渐渐变成严肃的模样。这真是一个好东西!他想到这里,满意地摸了摸脸上的皮囊。

戴着戴着,一周,一月,一年都程序化地过去了。他越来越适应,越来越享受人脸皮囊带来的安全感。但最近他突然发现,人脸皮囊也不是那么尽善尽美,在表情进行切换的时候会有0.01秒的空白,这时候脸上会漏出使用者原本的表情,若不是他喜欢发呆,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了,恐怕在这样忙碌的世界里,没有人会关注这0.01秒。

这一日他一如既往地戴好皮囊,准备赶赴大伯的葬礼。人们脸上表情都特别凝重,他却发起呆来,在皮囊的掩护下没有人能发现。他想起小时候大伯带他去游泳,去摸鱼,摸起来一条大肥鱼便举起来冲他笑。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真正的笑容了?他想。他第一次怀疑地摸了摸脸上的皮囊,这个东西,真的好吗?他重新回过神来,抬眼却看见大伯女儿的嘴角边有一抹轻蔑,就在那0.01秒!他震惊地盯着她看,却只能看见她哀痛的神色。“没想到老人走了后他闺女还是回来了,当年为了她结婚的事儿,可是撕破了脸。”“是啊,可好歹是人家亲闺女,房子还不是留给她了吗。”他突然感到脊背发凉,走在路上想把皮囊撕扯下来,却带来一阵刺痛感,他痛苦地捂住了脸。他快步走回家里,看着镜子中还残存些沉痛的表情,久久不发一言。

深夜,他饮着酒,设置好微笑程序,却冷漠地看着这觥筹交错的欢乐场。他仔细看着每个人脸上0.01秒的表情,发现每个人尽情欢笑的脸庞后,都是下摆的嘴角,都是通红的眼眶。他开始感到厌倦,感到太阳穴胀痛,他想要撕下每个人的皮囊。

在某个0.01秒的瞬间,他醒了,突然惊喜地发现身边人流露出的厌烦悲伤情绪并没有在0.01秒后消失,然后他笑了,揉了揉那还未曾僵硬的脸庞。

人脸皮囊,或许永远发明不出来。

或许,已经进化出来了。

(指导老师:张艳慧)

佳作3

清溪

李家蓉

火车在铁轨上有规律地上下起伏着,窗外的风景在眼前溜走。“再过一站。”陈若水想着,看着窗外好几年没变的风景,“再过一站就到家了。”她拿起小箱子,向车门走去。

依稀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夜晚,她和父母搬了竹藤椅,坐在屋后的溪水边,三个人看着天空,把脚放在溪水里荡着,霁月无边,一片笑语,溪水缓慢地流着,像一个人的血脉,不断地流着……蝉鸣声声,还有几颗松子掉落的声音。

车缓缓地停在站台,她急忙迈步出去,像是怕后面的人下不了车一样,其实她慢一点也无妨,因为这一站只有她一个人下车。陈若水在出站口停了一下,一个保安在门口的墙根慵懒地打着盹,像午后晒太阳的老猫一样张开四肢。屋顶上不断往下滴着昨夜的雨水,滴到他起皱的衣服上。陈若水抬头看看车站上掉了漆的三个字——“清溪乡”,绕过几段护栏,便出了车站。

出了破旧的站台向左手边走去,不一会儿,便有一排排青瓦的矮屋,每个屋前都种了一两棵青松,静静地听,还有小溪潺潺流过的声音。

陈若水缓缓走到一个朱红色大门的青瓦矮屋前,那朱红色大门是当年父亲为了祝贺她第一个考上城里的大学而换的,陈若水记得父亲为了换这扇门出去搬了好几天砖。回来的时候,父亲一手揩着汗,一手紧紧地握着一叠钱,父亲笑了,陈若水记得,向来板着脸的父亲笑了,像个过春节刚收到压岁钱的孩子一样,眼里直放着光——父亲的眼睛真亮!

她又突然想起,母亲给父亲揉腰的时候,她站在一棵青青的松树下默默地看着,突然看到母亲躬下身子,把手放进清清的溪水里,有什么晶莹的东西,从母亲脸上滑落,悄无声息地滴进那一湾溪水里,氤氲开一大片,像雨后的乌云,浮在水面上,久久没有散去。

陈若水伸出手去摸了摸那扇门,朱红的漆已经剥落了一块,露出里面金黄的木头,朝她咧嘴笑著,又像是在嘲讽她迟迟不敢走近。门侧漆黑的“陈家”二字也掉落了一些,木牌子在风中吱吱呀呀地响着。

“爸,妈!。”陈若水一边敲门一边喊道,院里蹿出一条黄毛老狗来,兴高采烈地摇着尾巴,向她扑来。这条狗是和陈若水一块长大的,如今它老了,稀疏的毛和门前那一棵枯松一样,只有两只耳朵还直愣愣地竖着,显得它越发的瘦。陈若水给它捋捋毛,见院里没动静,便边往里走边喊:“爸,妈,我回来了。”

里屋的门响了一下,像被夹了尾巴的猫的怪叫声,两个老人推开门,看到陈若水,昏黄的眼里一下子闪出光芒来,像漆黑的夜晚里突然闪出来的四颗明星,不,只有三颗。

“爸!”

陈若水向两位老人走去,不由得惊叫:“爸,你的眼睛怎么了?”

老人的眼睛上蒙着一层翳,像是雨后蒙在山上的薄雾。

“没,没事。”老人摆着手说,“没事的,就是干活干累了,一些小病症而已,不要紧的。”老人笑着,持续的劳作让老人的脸上堆起了一道道丘壑。endprint

陈若水仔细端详着两位老人,眼眶有一点点红,她忙收回目光问:“爸,妈,吃过饭没有?”

“吃了,吃了,阿水吃过没有?”陈若水的母亲笑得很和蔼,眉宇间还犹有当年的秀丽模样,“没吃的话,我再给你做点”。

“不用不用。”陈若水边往厨房走边回答,“我自己找点吃的就行。”

“还是我来吧。”母亲突然挡在陈若水的身前,表情里夹杂着一丝尴尬,“阿水,你去休息吧,一路过来太累了,我来我来”。陈若水看着母亲的青丝已渐生几缕白发,鼻子一酸:“妈,我都多大了,我自己弄就行。”说着跨进了厨房。

屋子本就低矮,昨夜刚下过雨便有些受潮,墙角的青苔蔓延开来,屋角也长了些泛白的霉菌。陈若水皱皱鼻子,打了个喷嚏。

“阿水,你还是出来吧,太久没打扫呛着你了吧。”母亲在外面喊她。“没事,我有点感冒而已。”陈若水揉着鼻子,打开桌子上的食品保鲜盒,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她向里面看了一眼,手一抖,盒盖掉在灶台角,发出一声塑料摔碎的声音。

“阿水,你真的没关系吗?”母亲又在外面喊她,陈若水含糊了几句,把盒盖捡起来,立在那里呆呆地看着饭盒里的食物,如果那还能被称为食物——那是一盒不知道混杂了多少顿饭菜的东西,还有两个微微长了霉点的馒头,现在还沾上了她新鲜的泪水。

“阿水。”母亲的声音更近了,陈若水想回答,嗓子眼却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什么也说不出来。

“阿水,你别吃那个,那个……那个是我和你爸爸的。”母亲的声音突然有些急切,混杂着紧张和不知所措,“你去歇一会儿,我来给你做”。陈若水背过身去,泪水一下子浸湿了衣襟,母亲的几缕白发,一时间竟是那么刺眼。

“妈,我来吧。”陈若水声音有些颤抖,“妈,以后不要吃剩饭,知道吗?”她牵起母亲的手,那双手竟已是那么粗糙,而母亲像个被大人训斥的孩子,红着脸,低着头,一言不发。

吃过晚饭,陈若水和父母拿了竹藤椅坐到屋后的小溪旁聊天,这是她从小就喜欢的一刻。晚风吹来,竹藤椅轻轻地摇着,她斜靠在竹藤椅上,把脚浸没在清澈的溪水里,凉凉地,抬起头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一层一层穿越云层向她眨着眼睛。

“阿水好几年没回来了吧?”母亲摇着藤椅,轻轻地问道,陈若水感觉脸上一阵发热,父亲也附和道:“是啊,好几年没回来喽,都变成大姑娘了。”声音虽还是洪亮得很,但也没能掩盖住渐渐苍老的痕迹。

陈若水绞着双手,脸上一阵一阵地发烫,不知道如何回答。好几年没回家了,一切都朦胧了起来,直到看到父母苍老的脸庞,才又清醒过来。好多年了,父母一定很想她吧,父母就一直在这里等啊等,等他们的女儿回家看望,等那过目不忘的月夕花晨。

时间一直那么走着,像沙子,像飞雪,像尘埃,像这一弯清清的溪水,染红秋天,染绿春日,流过一年又一年的岁月,父母的青丝上也覆盖了一层华发。

“阿水,”母亲轻轻地唤道,“你还记得吗?你小时候最喜欢来这里玩了,你呀,那时候可淘气了。”

母亲笑了,像个开心的孩子,脸上光芒在浅浅的皱纹里流溢开来。

“你那时候啊,脱了鞋就往小溪里钻,伸着小胖手在水里摸来摸去,我问你摸什么呢,你把一块块小石头翻开学着大人的样子捉虾。你就一块一块石头地翻,一只小虾飞快地从石头缝里窜了出来,你飞快地把手一拢,那小虾却突然从你手指缝间窜了出去,你倒也不着急,学着那小虾一弓一弓的样子在水里跳来跳去,溅了一身水……”

夜幕从天上滑落,闪烁着的星星从云层后面跳出来,把溪水照得粼粼发光,映得远山也染上了溪水的颜色,母亲还在讲着,从她的童年讲到青年,讲那朝朝暮暮,讲那春去秋来,眼里泛起无数的光芒。

陈若水仿佛看到一条翠色的纽带横亘在天空中,渐渐清晰起来,像父亲强壮的臂弯,像母亲温暖的怀抱,把她托起,而另一端,一棵華盖亭亭的青松,正渐渐老去,正渐渐干涸,仿佛是父亲那结翳的眼睛,仿佛是母亲满头的华发,一点一点的,像被风吹灭的火苗,渐渐地委顿下去。

母亲不讲了,三个人都静静地看着天空,霁月无边,溪水缓慢地流着,像一个人的血脉,不断地流着……蝉鸣声声,还有松子掉落的声音。

这场烙印在心中的春秋大梦,她还不想醒。在生命的路上,所有人都是一样地陪葬,那就再等一次,就一次,从年少,到白头,此生不相离。

陈若水抬头看着星辰,牵起两位老人的手,攥在手心里。

静默良久,她看向他们,泪水在老人沟壑般的面颊上肆意地流淌着。

两个老人,在漫天的星空下,微笑着,哭得像个孩子。

(指导老师:马艳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