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法律课程的设计与发展研究

2018-01-29 15:52邹津宁
大观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群体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决定着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但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数量越来越多,犯罪的性质也越来越严重。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部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低下,另一方面则因为大学生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因此如何通过高校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完善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法律素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在于设计和发展科学的法律课程体系,通过提高法律课程的实践性、灵活性和机制化,促进大学生群体对法律的认知和践行。

关键词:法律课程;大学生;设计与发展

随着2004年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生投毒等大学生恶性故意杀人事件的频繁发生,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成为高校甚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案件的发生大多归结于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特殊情况时,缺乏正确的法律意识和判断能力,最终造成恶劣的后果,一个个案件的背后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在法律基础上的薄弱,更反映出高校对于法律教育的缺失。

一、我国大学法律课程的现状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将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意图在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的同时来增强其法律意识。但是我国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的现状是,相比思想道德修养内容而言,法律基础内容弱化、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大学的法律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对该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学校在安排法律课程时,往往忽略其重要程度,将其作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内容进行安排,课时少、内容肤浅、实践性弱;大多数的学校教授法律相关课程的老师往往不具备良好的法律基础和相关从业素质,而是主修思想政治教育或其他科学的任课老师,对法律课程的相关内容无法做到准确的表达与传授。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学生在面对公共课时,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会主动的学习并理解法律课程的内涵和作用,而是通过灌输的方式应付考试,却没有真正的通过课堂获得相应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理念。

二、大学法律课程设计与发展的途径

(一)加强对法律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不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教师和老师,都应该对法律课程的设计和发展持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其在生活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更认识其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如何能够通过大学期间的法律课程使学生真正的懂法,并能够有效的约束其遵守法律,而不是单纯作为一门课程帮助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法律课程开展的真正目的是让法律成为内化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成为约束其行为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这点,才能够真正的从具体途径改变当前法律课程开展的不足。

(二)优化法律课程的师资队伍

良好的师资条件是保证法律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的法律课程教师不仅应该深谙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更应该具备较为系统全面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高校应该根据其自身具备的条件和特点,通过专、兼、聘等方式,充分吸收优秀师资力量进入法律课程教学全过程。高校应该建立一支具备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强的综合性教育師资队伍,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正确的认识思考基础上,保证法律课程开展的专业性,保证学校法律课程开展的效果和质量。

(三)调整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

我国目前的法律课程除了专业学生以外,其他学科或专业学生的法律课程学习都集中在理论化的专业词汇的确定和框架性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具体的、实践性较强的法律法规或相关知识却不了解,加之平时课程少、内容不充分不科学,大多数的老师教课犹如蜻蜓点水,匆忙的赶进度。这些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和堆积造成学生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疲于应付考试和上课。这不仅大大的限制了学生法律意识的发展,更有悖于法制教育的真实目的,甚至造成学生的反感。因此学校和教师在法律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应该有所明确、有所侧重,对于紧贴生活的宪法、刑法、民法等,尤其是较为常见的法律条文进行突出和强化,具有选择性的给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建立起较为全面和稳固的法律基础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改进法律课程的实施方法

法律课程的开展最终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基础和法律意识,然后约束其日常的行为,培育自觉、自愿守法的精神,塑造体现民主、正义、效率、公平等现代法治理念的教育。因此依靠传统的枯燥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很难奏效,甚至容易适得其反。而法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法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其实践性,比如: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答案,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出各种可能性,引导学生发现有关的法律规范、事实材料、及其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索,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更为牢靠、更加深入。通过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平等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应该将课堂内容实践于日常的生活,可以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法律工作的前沿,如法院、律师事务所进行参观与学习,切实的感受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和法律技能的娴熟掌握,不是通过学一门《法律基础》课所能及的,也不是凭给某年级的某部分人上某门课程能做到的,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不能断线,并且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当然,这要遵循一般的学校教育规律,不可能大学几年都开法律课,而要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事实上,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内在性”地消化与专业知识密切关联的、在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进而增加学生学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晓霞.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2]王瑞山.公安院校法律课程的设置与革新研究[J].法制博览,2016(12).

作者简介:邹津宁(1981.10-),女,汉族,湖南省新化县人,博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法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