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喜艳
【摘要】中职学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为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能课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育人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学改革“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采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等。互联网+教学,有了微课、翻转课堂等,极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得到发挥。如何将互联网用于专业技能课教学,进行以下探索。一、改革和加工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点职业学校培养是社会需要的应用人才,教学内容要与实际需要相一致,除了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一致外,还要考虑企业需要、专业发展需要等。“互联网+”时代,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人文、自然科学等综合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讲授知识进行加工和扩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讲授食品中总酸度测定时,先以苹果汁中总酸度测定为例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测出苹果汁中总酸度感到很神奇,然后扩充到苹果中、牛乳中总酸度测定,引导学生将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方法掌握,并会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做成视频、图片和文档等形式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灵活性、实效性,同时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真正把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技能的关键,取决于教师、设备和实习基地等因素。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缺乏,年龄较大的专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不愿到企业实践,年青的专业教师,实践经验薄弱,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为此,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教师[2016]3号)文件要求,积极强化教师企业实践。采取形式:一是申请市以上财政拨款,资助教师企业实践。由于资金到位,企业和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企业实践完成效果较好。二是专业实习基地中的教师企业实践。实习基地有国家、地方资助以及学校共建等形式,教师在基地中边指导学生边实践,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三是教师自己联系企业实践。这种形式多半是教师长期与企业有合作,教师完全参与企业生产、技术指导等。四是学校联系企业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这主要是针对青年教师。对于文化基础课教师为了解专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也可以采取此种方式进行企业实践。无论哪种形式,对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二、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由于互联网广泛使用,教室不再是唯一学习场所,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学习。专业技能课教学可以采取项目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模拟法等,如何将这些方法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以任务驱动法为例,首先利用网络建立QQ群、微信群等,然后将学生自学任务单和学习资料传给学生,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教师解答等解决疑难问题,再回到课堂上学生阐述知识获得过程,并与同学分享,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对于实践课,课前教师自作微课、小视频,学生观看研究,制作方案;课中进行动手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并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课后教师将每位学生操作制作成图文秀或录像发布到微信中,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操作,也能看到他人的操作,知道自己不足,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因此要上好专业技能课,教师课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即考虑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学习辅助资料、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课后作业等,才能更好实施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程。三、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要成为职业化的人,需要专业化的工作知识,包括技术、技能、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包含形象、思维、言行;专业化的工作操守,包含意识、态度、精神、道德,对学生评价时将这些内容综合考虑。对学生采取多元化评价,其内容包括学习知识、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等,其方式包括个人、同学间、小组、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企业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平日学习情况评价比例,降低终结性评价比例。现在的学生手机不离手,利用这个特点,将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制作成小软件,将评价内容发到QQ群、微信群里让学生回答,学生喜欢并积极参与。总之,无论哪种形式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匠人精神一是以培养职业人作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谓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并能够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其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一类群体,也就是干什么像什么。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愿意并能完成使命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即匠人精神。二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课程应以职业人为培养目标,以提升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置。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设置除了遵循国家要求外,还应开设文化素养、生活安全等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除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外,还要考虑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开设相应的专业技能课程。加大实践课程教学比例,使之达到50%以上,采取真实项目引领下的培养过程,加强校企融合,将人才培养过程做到极致,并形成口碑。五、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互联网+时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充斥我们生活,学生知道的内容可能比教师还多,仅靠教师已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可以说,大学生离开学校有50%知识老化,毕业10年不学习,所有知识老化。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3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互联网+”时代,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范围的扩大,学生感兴趣的不再是课本知识,而是带有教师个人特质与精神价值的知识,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除了个人学习以外,采取培训、比赛、传帮带、考核评价、业绩挂钩等形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六、思考问题“互联网+”时代带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但也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1.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能够给予学生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关怀,有利于循序渐进引导,而互联网技术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的交流。2.采用混合式教学,即传统教育与互联网融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角色和作用。3.由于互联网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不利于学生自我反省和开动脑筋,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如何用好互联网,有待不断探讨。4.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学生亲身参与,而互联网技术不能替代,要合理用好互联网。参考文献:[1]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2]杨剑飞.互联网+教育:新学习革命.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3]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李青.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