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琢
【摘要】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反思教育的本质,从课前准备环节的缺失,作业布置的误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不合理性等方面着手深入分析探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整合教材回归教育一、科学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一)改变传统观念,重组和整合教材教学案例:在學习“Do you like…”句型时可增加“I like/dont like…”以及下学期要学习的“She/He likes/doesnt like…Does she/he like…”等句型感知操练。减少出现助动词混用的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互补的认知结构,展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二)立足基础,实现课堂设计“生活化”,充实教材案例分析:在三年级开学伊始,认识两位新老师Miss White和 Mr Johns时穿插用自己的姓名与朋友对话:A:Hello,My name is Liu Jinzhuo.B:Hi,Miss Jinzhuo.A:No,please call me MissLiu or Jinzhuo.并告诉学生在英语称呼中常用Mr、Mrs、Miss接人名的姓,如上文所讲的Miss Liu。改变学生用汉语学习英语称呼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的文化,拓展其文化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二、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一)开发学生身上无限的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能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新课标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带“教”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地课前预习,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的束缚,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二)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传统的教科书、黑板,展示空间狭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三、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与小学英语主体性教与学的双对接(一)引领学生科学预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预习可以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保证不同学习速度学生“异步”学习的公平机会。如布置关于水果的预习任务时,利用自然拼读法结合语文课上的拼音学习,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词汇预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尝试完成实践任务如画出课本提到的水果;用英语和同伴交流标注出自己和同伴喜欢的水果;搜集相关资料选出水果“营养王”等层层深化性设计。(二)在课外任务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1.激发学生的兴趣,布置实践型的作业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如续写、做资料卡、画图想象、编课文剧、办小报、课外拓展阅读等形式都可能成为作业布置的形式,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2.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有差异的,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作业布置创新设计成自选超市,让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作业时,像逛超市般轻松愉悦。一项作业能使他们各尽所长,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即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创新思维也将得到发挥。也可布置合作作业,把做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避免布置分层作业,人为的将学生划分出所谓的好与差,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四、结束语“教育不应该是世界杯,而应该是奥运会”,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要,挖掘其特有的内在潜能,重视思维的引导和潜能的唤醒,实现教育本质的归真。教师要牢固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完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转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2]陈泽诞.确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教育网站教师论坛.[3]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4]赵春生.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5]刘春莲.如何保持英语学习兴趣的持久性.2009.[6]英语课程标准.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