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英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新课程下如何让复习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所有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們共同探讨的问题。【关键词】复习教材图表实验生活一、梳理知识,回归教材复习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让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达到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梳理要突出知识所描述(或反映)的属性,不要搞成对知识内容的复述再现。而梳理知识,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书。教材通常是命题专家首先的知识载体和思考方向,每年的高考题往往都能找到教材上的原题、类似题或衍生题。有些典型习题是教材知识点的整合,在书上就能直接找到答案。教学中真正做到回归教材实属不易,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二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过分依赖教辅资料,以资料为主,丢了教材,造成本末倒置;二是对“回归教材”认识不到位,回归教材需要教师动脑去想,动手去编,复习围绕教材进行。因此,要注重将考查重点内容的题进行变形、分解、重组和综合,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的知识,分析各知识点间存在的关系,在梳理、归纳、感悟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二、精心设计,重在分析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遗传的物质基础”这一单元,课本涉及了两个经典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什么?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菌混合后,出现活的S菌,造成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属于哪种可遗传的变异?隐含着又说明什么问题?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什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什么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分别是什么?巧妙之处在哪里?噬菌体为何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怎样才能获得用32P标记的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离心后为什么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低……有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殊生物吗?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并结合问题来深入分析,让每个学生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三、巧解图表,突破难点通过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较高的能力目标,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示意图或过程图给出信息,考查学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处理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这类题的解答容易丢分,这是因为学生只注重了知识的记忆,而把图表信息转化为具体文字信息的能力还欠缺。针对坐标图的题型,解题时先从坐标轴入手,理解横、纵轴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再分析横、纵轴间的相关性。对于表格题,解题时要理顺行、列之间的相关性,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把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四、专题复习,构建体系专题教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进行发散思维,列出并解决围绕该主题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将各个知识问题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减数分裂”涉及到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遗传与变异、激素调节中反馈调节等知识,复习时要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五、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即课堂生活化。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毫无疑问会提高学生运用学科视角,去观察、剖析生产、生活与社会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往往又是命题者的切入点。复习“细胞呼吸”时,学生根据各阶段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举实例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洗了的蔬菜水果放不久?为什么蔬菜水果用塑料袋密封存放容易烂?等等,这样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六、依托实验,进行探究生物是门实验学科,实验与探究是生物学最关注的能力,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高。因此,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是Ⅱ卷的三道非选题,几乎都是以实验形式呈现的。对于实验题要先弄清题意,通过分析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才能对症下药。建议在实验复习时,尽可能把验证实验改成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把握住复习脉络,创新复习模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发出“生命的笑声”。参考文献:[1]张安喜.创设课堂问题活动情景浅析.新课程学习,201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