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禎菲
摘要:花艺,即花卉艺术,特指通过修剪、排列、组合等方法,使花卉更具观赏价值。本文所说的花艺,包括花卉艺术,盆景艺术,并延展到部分园林艺术。笔者基于对几位明清文人的经典著作的梳理与对当代中国花艺市场的研究总结,列举出明清时期花艺与当代花艺设计的异曲同工之处,充实当今花艺设计理论,更体现出花艺对软装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花艺;明清;设计;软装
中国花艺经历辉煌的发展历程,始于六朝,以宗教花初起;盛于唐宋,院体花流行;明清花学最优,多种花型争辉,形式也更加丰富。现如今,花艺既是欣赏艺术,也是空间艺术,同工艺品、家具等软装陈设共同起到营造室内外空间的作用,是软装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涌现出花艺设计师等新兴职业,花艺逐渐成为空间和软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热门部分。
一、明清时期花艺美学思想摘录与分析
以下书中所描述的很多手法与呈现的观点,至今仍适用于插花艺术,不胜枚举。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蜻蜓点水介绍一二。
(一)《瓶花谱》(明·张谦德)
该书体系规整,内容详实,是一本介绍瓶花美学的重要论著。作者在自叙关于《瓶花谱》写作的缘由之后,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护瓶等8节来传达其花艺美学思想和生活理念。
在花草的养护打理和插花的艺术技巧等方面,该书具有教科书式的指导意义,在此不一一赘述。但值得一提的是,张德乾对花器也有鲜明的意趣。他不仅将《品瓶》一节置于首节,更提出——“凡插贮花,先须择瓶。春冬用铜,秋夏用磁,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的审美旨趣,体现出明晚期美学风向的转俗为雅。
(二)《浮生六记》(清·沈复)
该书为沈复(沈三白)的自传体散文,他精于盆景与园林艺术,又擅长丹青,因此能将自己的才艺融入到文学笔墨中。书共分六卷,在二卷《闲情记趣》中,沈复把花艺、园艺当作一门艺术创作般来对待,侧重于描述他对一花一木的精心打理,在为生计奔波操劳之余,找到了一方心灵的净土。
1.讲究插花的技巧
“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
花要怎样插在瓶里,这与花的选举和品第同样重要。作者沈三白在“闲情记趣”一卷里描写的插花的艺术,可看出他将插花当作艺术创作般对待。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曾评价道,沈三白“应该把花插得好象一幅构意匀称的图画。”
2.研究野生花草盆养技巧。例如介绍如何将石苔进行盆养培育
“……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蓉蓉可爱。”
类似的盆景技巧还有如何用老莲子培育盆养莲花。
“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虽说靠财力可以买来很多名贵花草,沈三白却尤其偏爱大自然的恩惠。一方面可能确实由于家境不算丰厚,更多也是因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确实,节俭并不一定意味着简陋和寒碜,不起眼的小花小草,他也会拿来研究如何盆栽养殖,装点居室。
3.注重营造空间感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人多,徒烦工费。……”
中国画讲究留白,家居空间、装饰陈列、物品摆放也同样需要。沈三白深谙此道,在叠石、墙头,走廊尽头、院门等处都引入山水画的概念,利用对比留白,形成巨大反差,获得“豁然开朗”、“峻峭无穷”、“无山而成山”的艺术效果。
4.乐于动手实践,变废为宝。如用旧竹帘作庭院栏杆
“用竹数根,黝黑色,一竖一横……偶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此‘就事论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谓竹头,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
作者对园艺并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达到了专业的水准,为此他还向高手学习过。于是,一块石头,一根树枝,一只昆虫,到了他的手里,马上像变魔术一样,成为精雅别致的艺术品。
(三)《闲情偶寄》(清·李渔)
《闲情偶寄》是最能体现李渔(李笠翁)思想旨趣的著作,其中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处处渗透着作者的生活美学思想。
1.以不对称求流畅之美,反对僵化的对偶排列
“所列古玩,切忌排偶。……大约排列之法,忌作八字形,二物并列,不分前后,不爽分寸者是也;忌作四方形,每角一物,势如小菜碟者是也;忌作梅花体,中置一大物,周遭以小物是也;余可类推。……”
李漁也十分注重事物排列的空间感。前文提到,在《浮生六记》中沈复强调了居室空间的虚实、留白的必要性,而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沈复与其妻陈芸对李渔的作品非常熟悉,在艺术追求方面也与李渔相通,故两本书有相似的观点出现,也不足为奇,且更能表现出当时文人居士对生活、居家、艺术的审美风向。
2.讲究艺术超味,化腐朽为神奇
前文提到,沈复说“竹头木屑皆有用”,李渔也同样有类似的观点——“牛度马渤尽入药笼”。生活中的“竹头木屑”、“牛度马渤”都可以在懂得生活的人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将普通事物上升到艺术的层面。
通过对上述明清文学的摘录与分析我们可看出,明清时期文人对花艺的审美旨趣偏清远、淡泊、高远、古雅,这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不无关系。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史中,插花艺术有发展、有衰落,但是从未退出过人们的视野。到了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花艺美学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继承了许多优秀的古代花艺美学精髓,大胆继承与创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