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其中两三个人物为基础确定立意,谈谈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人物,立意角度合理,并适当引用所选人物的相关素材,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8分=56分
要留气节满乾坤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高级中学高三(17班) 王文培
看到这些名人画像,我便想起了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气节。气节是一声朗然大笑的“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一声长叹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一句悲壮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要做一个大写的人,要留气节满乾坤。
翻开历史长卷,多少仁人志士因坚守气节而名垂千古,受到万人景仰!
坚守气节,赤胆忠心不忘国。
回望历史,在那漠北荒原之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与一群羊儿厮守。漫天的风沙袭来,几乎要将他吞噬。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他就以野果充饥;冷了,他就与羊儿取暖。他始终不向单于臣服,一直重复着那句不知念了几千遍的话:“我要归汉!”他就是苏武,被匈奴扣押长达十九年。在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熬了过来?是对气节的坚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他,严酷的刑罚击不垮他,漫天的黄沙吞不掉他……无论一个人处于怎样的窘境,倘若能拥有如此气节,又何愁不能取得成功?这气节,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坚守气节,忠言直谏无所惧。
“陛下,臣有一言……”不顾其他大臣的冷眼旁观,不在意皇上满脸的不满与怒火,魏征快步走出人群大声禀奏。此刻,他的心中只有天下苍生,只有受苦百姓悲怆的面孔。他明白,只有犯颜直谏,才能助陛下成为一代贤君。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当面指责皇帝之过!难道他一点都不害怕?当然不是。骨子里的那股傲然正气使他顶住压力,置生死于不顾,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反观当下,总有些蝇营狗苟之人,为了私利卑躬屈膝,摇尾乞怜;总有些身居高位之人,对上司百般献媚,在恶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毫无正义可言。不难想象,倘若人们都丧失了气节,那么尊严何在,国威何在?
坚守气节,赏菊饮酒见南山。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陶渊明捻着胡须,一字一顿以此自嘲。纵然清贫如此,他也绝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不屑于阿谀奉承,毅然脱下官服,提起锄头,头也不回地走进田园。从此,他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虽无金钱以换美酒佳肴,但也常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怎不快活?面对官场的黑暗腐败,陶渊明不同流合污,高贵的气节使他远离污浊之地。坚守气节的,还有“头可断,血可流”的谭嗣同,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屈原……他们或困苦,或悲壮,但都死得其所,流芳百世。这气节,天地可鉴,与日月争辉。
孟子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看作为人处世不可缺少的气节。习近平主席也说:“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没有气节,就没有了脊梁骨。”坚守气节,方可德才兼备,大业有成,名垂千古。
【创作心得·王文培】
这道作文题不是看图作文,而是变相的多材料作文。写作这道题需要由画像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故事,把图像变成文字。
我深知,立意是作文的前提,立意不当,满盘皆输。于是,我把自己所了解的每一位名人的故事列了一个清单,对这些故事的内容及主旨逐一进行概括。这样一来,我发现,这些不同的名人故事之中有很多相同的内涵,比如爱国、奉献、坚守气节等。我从题目中的八位名人中分别挑出两三位,一一进行分组配对,看哪种组合是最佳组合。经过反复地比较,我最终决定,以苏武、魏征、陶渊明为基础确定立意,构思行文,因为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找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坚守气節。
选定了人物,确定了立意,接下来我就根据题目的要求,开始搜寻与论点和所选人物相关的素材,因为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其中任务之一就是“适当引用所选人物的相关素材”。然而,这三位名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所表现出的内涵又不尽不同,如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不为高官厚禄、金钱美色所动,最终回归大汉,表现出他忠贞爱国、坚守气节、抵制诱惑的高贵品质;如魏征,他犯颜直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表现出他忠贞、爱国的品质和责任意识;再如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表现了他的清高和骨气。这么多事例,当然不能全部拿来写进文章之中。通过筛选,我决定把那些与论点密切相关的素材留下备用,其余的一律过滤掉。我又进一步想,如果只用这些素材来说理会使文章显得有些单薄。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论证的力度,在此基础上,我又收集了一些名人典例,以备不时之需。
确定了立意,也备好了素材,就像建造楼房备好了建筑材料,接下来就应该设计图纸,勾画楼房的轮廓造型了。要写好文章,就必须精心地构思谋篇。从这个题目的设题来看,有“谈谈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的要求,那么从文体上考虑,本题显然应该写成议论文,否则难以完成驱动任务。我决定运用我比较熟悉的并列式结构来写作本文,因为这种结构条理清晰,形式美观。然而我也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议论文写得好不好,论证方式和语言表达至关重要。为了使行文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我决定尝试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引言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写作。
【导师点评·韩延明】
作者从题目所展示的八位名人中选取苏武、魏征、陶渊明作文,是一种聪明的选择。这是因为这三位名人都是考生所熟悉的,考生很容易找到他们精神品质的共同点,从而准确、快速地确定立意,为审题提供极大的便利。其实,这三位名人的共性并非只有一个,作者以“坚守气节”作为切入点,真正做到了“精准立意”,为成功写好文章扣好了“第一粒扣子”。
采用并列式结构布局谋篇,是一种既稳妥又快捷的写作方式。从历届高考满分作文及优秀作文来看,考生们运用这种结构写作的频率较高,很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这是因为作文批阅时间紧,强度大,运用并列式结构能够让阅卷老师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洞察几个分论点是否紧扣中心论点,从而快速判断考生表达能力的强弱,从而准确赋分。
选择何种论证方式是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一旦选错论证方式,就容易造成作文论证方法单一,行文少有变化,影响得分。本文能在一篇文章之中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引言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的确是一个亮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为熟练论证说理的技巧。
在素材运用上,作者以所选的三位名人的相关素材为主,很好地完成了命题的指令任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适当补充谭嗣同、朱自清、屈原等人的事例,极大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和可信度。这篇文章做到了点例和面例相结合,繁简得当,详略有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