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思考与探索

2018-01-29 20:34王梦赫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音乐

王梦赫

【摘要】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核心素养”这一名词一时引起教育界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岗位的中学音乐教师而言,在认真研读相关理论、政策之后,对这一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对现阶段音乐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新尝试,做出一些思考和探究。【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学科素养教学思考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新一轮的课改“风向标”确立在我们眼前,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更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下,“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当然,也是我们奋斗在一线教学岗位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一、人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变成单纯的“理论课”“艺术是人类审美的集中体现,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美不仅仅体现在音乐的结构本身,而且体现在寓于音乐结构中的内容”。人文背景只是音乐本体结构之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体现中学音乐课的人文核心素养,需要将音乐的结构本生和其相关的人文背景,以及其他相关联的学科联系起来,加强学科配合,达到课标中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的中心标准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人文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在课堂中很难有度的贯穿。音乐是社会人的高度精神产物,欣赏作品的本身便需要从旋律的节奏、曲调、曲式、肢体来入手,如果还要很完美的诠释一个音乐作品的人文背景,就需要很详细的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民族、阶级地位、情感、价值观、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等知识。特别是西方音乐作品,所谓的“高雅音乐”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远了,由于中西方的人文背景、社会背景和审美的不同,要去真正理解它们,学生们需要得到的知识太多了,所以教师们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也会准备大量的背景资料,但是运用到课堂中以后,就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一节音乐课变成了一节“理论课”或者“历史课”。这样的教学虽然很严谨地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理解音乐作品的方式,但枯燥了课程的同时,也本末倒置了人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初衷。学生不需要一节严肃的文人背景理论课,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正确的审美引导,来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发现美、感受美、体现美、创造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在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关联中,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所以,如何有度地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背景的教学,是音乐教师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二、教学过程善用探讨和活动一节好音乐课,需要注重体验、综合和创新,通过活动体验和知识的交叉融合,来探索认识音乐的知识要素和规律,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堂获得丰富和审美体验和精神愉悦。所以在课堂中,穿插设计课堂活动是非常必要的。1.运用比较研究的引导方式课程设计中运用到比较研究的方式,将课程内容的人文背景加入课堂讨论,得出音乐的表现手法会因为作品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结论,特别是运用都到西方作品欣赏的实际教学中,会有着非常不俗的效果。西方音乐作品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的效果往往和预想都有很大的出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度少,加上作品篇幅较长、语言不通的因素,学生在欣赏时专注度普遍不高,理解起来也相对困难。但课堂上又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作品人文背景的介绍,要听真的去理解一部西方音乐作品,特别是交响乐,对于一个中学生的审美水平来说,过于困难。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中西方音乐欣赏作品——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第三部《秋》为例。教材中有标注作者简介和作品描写大意,其描写的是丰收后欢庆、歌舞、酒会和狩猎的场景。但是,学生在明知道作品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再去欣赏音乐片段,对作品的理解依旧是云里雾里。教师一般情况下会解释到,3/8拍的节奏型是舞蹈的含义,是标准的舞曲节奏,其中的十六分附点,加重了三拍子强弱的逻辑重音,让旋律里的舞步加深了愉悦感和幽默感,似乎也预示着丰收后的沉甸甸;中部旋律里传来了狩猎的号角,尾声明显的强弱对比仿若喝醉了的脚步……哪怕如此,学生还是难以融入到旋律的情绪里去。所谓的“高雅音乐”为什么难以为广大基层群众所喜爱和接收,很大层度上是因为作品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但课程中如果设计一个同主题的中国音乐作品来对比,再做一个中西方同主题器乐作品,在表达同一情感时表现手法差异的比较研究,学生们的情绪以及课堂的活跃度会很快调动起来。这个同主题中国的器乐作品可以是唢呐曲《庆丰收》,同样是教材里的欣赏内容。当唢呐高亢嘹亮的音色一出来,学生们完全不需要老师的解说,自然就能体会音乐的情绪以及作品要表达的内容。介绍完唢呐是中国北方民间传统的乐器,并广泛运用到民间作品中以后,这时教师只需要给出几个关键字稍加引导,如神父、农民,16世纪的欧洲、中国北方农村。学生自然就有了模糊的答案再让他们小组讨论,聪明的学生甚至会做出让人惊艳的回答。16世纪的欧洲这一个社会背景,管弦乐作品面向的人群并不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所以音乐的表达方式相对内敛、优雅、含蓄;由于维瓦尔第是神父的身份,他很难参与到丰收的过程中去,所以最可能的情况是,作品是维瓦尔第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描绘的,所以音乐的结构严谨、规整,音乐的情绪非常的抽象写意;反观中国作品,唢呐作品源于民间来自于民间,音乐几乎是以第一人称的手发去表达丰收的喜悦,加上北方劳动人民淳朴、豪爽、淳朴的性格,音乐整體风格明显,情感表达真实。以这样的方式设计课程,教师只用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做“针”和“线”的工作,把学生的想法和结论串联起来,既将人文知识内容贯穿了课堂,又不会因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关注度过低,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主动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探索中去,甚至还可以以此手段培养学生一个长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模式,达到人文学科素养培养的目的。2.课堂活动与时俱进课堂活动的设计,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创意,如何设计课堂的活动,却是件头疼的事情。年轻的老师们喜欢从前辈的经验中寻求帮助,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但是也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与现实脱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便利,学生的情况一届与一届不同,一年与一年不同,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与年龄不符的资讯,思维和想法成熟得很快。如果教师墨守成规不与时俱进,其理念和思想就会慢慢地与学生脱节,设计的活动也会变得没那么有吸引力,甚至会被学生认为“土”和“幼稚”。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们除了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新理念,还需要把分析学情变成日常的工作和预案。而音乐教师更甚,必须紧跟流行的趋势,了解时尚信息,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最熟悉的,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会通畅很多,也方便了教师从侧面了解学生学情。三、教学和培养不要忽视音乐本身具有的功能、价值1.审美功能中调节情感的作用音乐课教学的大纲中,我们的侧重点在于音乐审美功能中审美情趣的提高,为的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而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心智和生理上日渐成熟,但现实生活依旧还脱离不了对父母的依赖,这一巨大的落差感和矛盾所以这一特殊的过渡时期造成了初中生许多心理卫生问题。单靠心理课去疏导学生情绪,其实是不够的,况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出现了小小的问题,也很难敞开心扉吐露心声。音乐却能做一个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使得消极的情感得以宣泄。促使这一功能体现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将音乐课堂活跃起来,开心起来,有人说快乐是驱散内心阴霾的良药,乐观是突破逆境的利剑,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做好这一辅助作用。另外,音乐教师还应端正好学科定位,音乐不是一个与升学成绩无关的边缘性学科,它对学生的性格塑成和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上好课堂内容,做好兴趣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科优势,从侧面关心和帮助学生的成长,以体现学科价值。2.社交价值中的自我表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对于现今中学生而言,随着数字社交的流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存在,现实社会社交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也很难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似乎隔着一层网络之后,他们才能自由的展现自己;近两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期末考核的方式中,更青睐于选择用网络视频录制等方式来参加考核,日常交流里那些看起来腼腆内向的孩子,在社交软件里与人交流起来,可以显得非常的开朗、自信。虽然就本人而言,非常欣赏这样的新奇的展现自我方式,并且用这样的方式参加考核,但是这些同学们会非常默契的请求,不要将参加考核的视频公开在班级内展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性格表现应该是出于一个好动、好奇、好表现的阶段,这样反常态的体现,完全不符合他们年龄段应该有的状态。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非常有必要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同学们能站出来和大家交流,从交流开始,循序渐进,引导他们能够在他人面前释放自己的活力,展示自我,不能让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爱好变成自娱自乐。实践发现,利用学生感性趣的和爱好的方面作为切入点会有不错的效果;如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站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明星或者电影,并且要求两人以上组队完成介绍任务,同学们会非常乐意地上讲台做展示。用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促使学生能够敢于释放自我,敢于展现自我,还能激发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这种活动在新生刚入校时设计,效果最佳,还能帮助学生们更快地融入新班级。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年轻人追星的情绪比较高涨,不同明星间的不同粉丝群体的关系复杂比较,要提前对上来介绍的学生们提好要求、规定标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执。3.传承价值的深远影响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宝贵结晶,中国有着八千年的音乐可考史,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历朝历代在历史的长河中埋藏了无数宝贵的音乐财富,56个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众多优秀传承,这些都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记忆音符,根深在脚下土壤里的文化。而音乐艺术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专业人才,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义务和责任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这也是人文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意义和目的,基础教育阶段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在塑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通过人文综合学科的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明文化,而音乐学科传承价值在于它的教化功能,在潜移默化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由此来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让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和旋律埋在孩子们的心中,这埋下的种子,便是传承的未来和希望;不需要精通但要略懂,让他们在更长远的时间里,记住这些血脉里的文化,哪怕身处世界的任意一个角落,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立刻能知道,它来自我的祖国。关于这一轮新的改革,大家还都在摸索中前进,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集思广益互相探讨和交流,也希望上级部门能多组织相关活动。人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挂钩,进行长期的培养计划,让祖国未来的栋梁能够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受益。作为基层的音乐教师,我们还应该立足新课改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理论文件,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注重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争做新标准下的合格教师,为新课改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薛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罗炜.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3]张前.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4]邱辉.和学新学科素养研究的进展、问题及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6,(01).[5]王旸.新课程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素养[J].艺术教育,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音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