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气象预报服务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阐述了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及时度和精细化水平,创新气象预报服务形式与内容,加强气象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气象预报;精细化;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3.047
《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末,我国24小时晴雨、气温和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将分别达到88%、84%和65%,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将分别达到1公里和1小时,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超过30分钟,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6分以上。气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气象预报服务的现状及问题,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发展气象预报服务事业,促进气象预报可持续发展。
1当前气象预报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1.1气象预报及时度,准确率有待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气象预报的及时度和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降低到了1200多人。但面对我国近年来频发的旱灾和洪涝灾害,网络天气预报传播不及时、不准确,以及人民群众因此遭受到的损失,使得人们对气象工作有更高的追求。
1.2气象预报服务精细化有待提升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当下很多人都会把自己一天分割成不同的时段,每个时段对于天气的要求不尽相同,空气温度、湿度、风力、空气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都不可或缺。所以传统的、简单的、只有24小时的温度、晴雨、风力等预报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APP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天气信息,这种对气象预报服务精细化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这些都是气象预报服务部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3气象预报形式和内容有待提升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视台、电台、報纸等媒体的预报形式和内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手机信息、气象网站和天气APP。传统媒体的播出形式和内容千篇一律,解说词过于程式化和呆板,有的甚至还会出现用词失当的情况。例如在旱灾时依然用天气晴好来表述,对农民来说是一种语言伤害,这种“习惯用语”需要改进。现在的许多新媒体也出现了好多问题,比如各个气象网站、APP的天气预报信息都不一样,收到的手机信息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收到的是晴天,有的人收到的却是阴天或小雨。气象信息来源不同、预报内容不全面、预警信息不规范等问题也是新媒体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发展建议
2.1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与及时度
虽然科技的进步使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但是作为预测科学,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也不能以此为理由和借口,相反更应该尽可能地做好每一次预报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做好数值预报工作,另一方面预报员要提高自身的人工分析水平。在气象信息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发布到相关平台,提高气象信息的传播速度,使群众及时掌握准确的天气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2.2提升气象预报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精细化是气象预报服务的大势所趋。一方面要对各个地区的天气信息进行精细划分,利用卫星遥感系统作出最快、最准确的预报,使一些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地区也能够享受到针对性的天气预报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气象预报服务信息的层次,充分与群众的生活进行关联,推出与人们生活贴合度更高的产品。总之,群众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要争取早日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在海量数据的支撑下,建立起更加精准的预报模型。
2.3创新气象预报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在气象信息发布主体与传播主体渐相分离、民营气象公司势头强劲的当下,创新气象预报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将是各类媒体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传统的气象预报服务媒体要提高危机意识,重视天气预报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出。要渗透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解说词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跟观众说知心话、热心话。新媒体要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充分了解网络时代年轻人的喜好,创作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天气信息,并做好对年轻人的气象科普教育。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气象预报服务也正朝着精准化、及时化、精细化、丰富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气象部门一定要以大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气象预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气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cma.gov.cn/2011xzt/2016zt/20161130/2016113003/201611/t20161129_343054.html.
[2]黄红辉,林铂岷,王达.气象预报服务用语以人为本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02):105-106.
[3]杨诗芳,肖芳,姜海如,杨忠恩,龚江丽,王淞秋.新中国气象信息传播服务发展及未来趋势分析[J].气象科技进展,2017,7(03):41-47.
作者简介:姜春龙,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预报测报和气象服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