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皓琳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活动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作为美术课程的主要价值放在了第一和第二,也就意味着在小学阶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尤为关键。“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先后深入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简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简阳市东溪镇建政村小等省内知名小学、县级名校、农村边远地方村小等地,通过跟随堂课、主讲、与一线教师交流等方式,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出“三借三引导三提升”的模式,有效增进了美术教学与生活的关联度,助推美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美术低段;欣赏评述领域;探究
当前,多数人认为小学阶段学习美术就是多画画,市场上各类美术培训班亦是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其他三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我认为,在物质、精神、文化、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美育已不仅仅是学习画画的技能,更应该将观察、品味、表达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
一、借媒介资源,引导学生品味,
多角度提升感知能力
小学低段的孩子对各种事物很感兴趣,借助网络等媒介的资源,可以帮助孩子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一)运用教参资源增加视野
低段的孩子往往不怎么坐得住,在学习的过程中,仅凭借老师介绍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及作者,欣赏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少数几件美术作品,十几分钟就讲完了。无论是名校的孩子还是村小的孩子,都会表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不满足感。在教师用书中,自带的PPT课件中会有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老师可认真研究,备好课,借助教参PPT,带上笔记本电脑,实现美术课堂别样精彩。
(二)运用网络资源开阔眼界
古人曰:“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其启蒙而引其趣。”如今,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说。在一年级下期《童话城堡》一课中,我试着带领孩子们通过网络搜寻并欣赏“童话城堡—图片”“迪斯尼童话城堡—图片”“意大利城堡”等大量JPG图片,让孩子们大开眼界,直呼过瘾。从童话到现实、从国内到国外,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通过示范网络搜寻办法,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上网浏览习惯。
(三)运用微信资源增进情感
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多数学生家长都使用了微信,为了增进老师—学生、家长—学生的情感,我试着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邀请开通了微信的家长添加我为好友,并且三方约定好,孩子在家里完成作业、习惯良好等情况下,每晚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家长一起访问我9点定期推送的朋友圈,包括孩子们的美术课堂、梵高趣事、美术学院校园图片、最新动画片简介等,好评率达到98%,孩子们在感知美好事物、了解美术发展概况的同时,增进了和家人的情感。
二、借环境资源,引导学生体味,
多渠道提升审美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借环境资源陶冶高尚情操
“秀美山川陶冶情操”“置身美好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城区的孩子外出观光机会较多,农村的孩子可就地欣赏家乡美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孩子们参观校园、游览公园、野外郊游,引导孩子去感受生活中的美,陶冶孩子置身自然、大气宽广的胸襟与情操。在带领简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低段的孩子逛鳌山公园的时候,二年级的一个小男孩突然说:“我看到了眼前的美景,感受到青草的香味,以后再也不踏草坪了。”
(二)借历史资源涵养人文精神
《课程标准》还提出: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在一年级《漂亮的建筑》、二年级《头饰设计》的教学中,我借助档案馆、科教片等资源,引导孩子欣赏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各地建筑、少数民族头饰等文化遗产,帮助孩子了解世界各地的民风民俗。以《头饰设计》为例,引入了满族、鄂温克族、羌族、白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头饰的科教片,引导孩子们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去体味异域风情。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意境非常高深,从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也说明了其对生活的热爱。本图反映了宋朝了兴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其画面的表现力也是非凡的,流畅的线条,柔和的淡墨。其色彩运用的也非常成功,通篇的淡墨加上虚实的结合让人如身在其中的感觉。还有本画的内容,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反映了一个朝代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历史等特点。在画的细节方面张择端先生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在人物的刻画方面非常到位,表达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在景物与人物的协调性上搭配也非常好,堪称一绝,是中国画界的一座丰碑,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不朽的里程碑。
(三)借生活事物增长审美情趣
“课堂—成长”“学习—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美术的教学也是如此。在调研期间,我惊奇地发现,对美好事物有着较好感知能力的孩子,无论男女衣着总是自然、得体。结合《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一课,我尝试着让泡小的孩子们自己搭配衣服的颜色、样式,引导孩子们突出“春”的主题,运用班级专场时装秀的形式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课,淡绿色、淡黄色……孩子们自选、自排的时装趴成为泡小一道風景。“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借助服装、家具等生活事物,增长审美情趣路长不艰,往往还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endprint
三、借课堂资源,引导学生评述,
全方位提升表达能力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简单来说,“欣赏”靠眼、靠心,“评述”则需要靠嘴、靠脑。“评述”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一)多种方式鼓励大胆表达
评述并非是一种高不可攀的行为,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学生在一起谈论艺术就是评述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作出自己的评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示范评述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对课堂范画、对学生作品的感受,增长孩子们语言表达的胆略和才干。
(二)配合语数教学全员参与
在参与简阳市射洪坝小学“多学科配合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孩子语文、数学、美术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如:二年级的一个男孩子不善于表达,但是在美术课堂上对国外建筑、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我试着邀请他来谈感受,从最开始寥寥几句,到最后组织语言超乎我和语文老师的想象;一年级的一个女孩子口算老出错,但对色彩感知能力超强,我也尝试着请她找出不同的美术作品有几种主要色彩,并计算一起有多少种,从计算偶尔出错到几乎不错,数学老师也惊呆了。美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学习的问题,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其作用不容小觑。
(三)精彩点评增强孩子自信
低段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快速期,表达能力还不够强,评述的准确度也不够精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本着鼓励为主的理念,尊重每一名孩子表达的机会,在听孩子们表达完之后,一定要加以肯定,适当补充,并且对孩子的评述进行点评,以此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增强孩子的自信、增进师生的情感。
我认为美术并不重要,它只是为那些专业学生提供服务的,而现在我发现美术绝不仅仅是画画,它可以表现很多内容,传达很多我们内心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学习它可以让我了解更多不曾了解的“经典”以及未曾接触过的文化。
四、结语
我还是一个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小姑娘,我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对《小学美术低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探究》一文没有全面深入地讲述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客观反应了一个前行者勇于探索、认真学习的各种艰辛。在此,感谢我的恩师何明奎先生,对我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关心,对我学业的指导,尤其是在绘画、欣赏、设计等领域的谆谆教诲;感谢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美术组、简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艺体科、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艺术组、简阳市东溪镇建政村小的各位老师给我学习交流的机会和悉心的指导,让我感受了一线教学的快乐。未来的路很长,我必将向着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的方向,拼搏、努力、进取,我深信,我能!
参考文献:
[1]刘波,彭筠.设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中央美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波教授访谈[J].美术研究,2017,(04).
[2]杨翠霞,曹福存.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7,(08).
[3]武红丽.写实、形式美与身份认同——对韦其美油画风格形成与转变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7,(08).
[4]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四川省江油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