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歆桐
【摘要】人们对于空间的认知研究最早开始于心理学领域的图形-背景理论。Talmy首次把图形-背景理论纳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Levinson的空间参照系三分法理论推动了语言与认知的空间研究的步伐。文章尝试在空间参照系理论的视域下梳理语言与认知空间性的研究成果,阐释空间认知在时间域研究领域的拓展。
【关键词】空间性;时间性;时间拓展
一、引言
心理学最先关注对空间的认知研究,Talmy(1978;2000)首次把图形-背景理论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Levinson(1996;2003)的关于空间认知参照系的三分法理论拓宽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域。本文尝试依据Levinson的空间参照系理论,梳理语言与认知空间性的研究成果,阐释空间认知在时间域研究领域的拓展。
二、语言的空间认知
Lakoff和Johnson(1999)认为,空间认知是最基本的概念。空间认知基于人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认识,是人对事物在空间中的方位、存在及运动状态的能动反应。外界事物间的空间及相互关系需要经由观察者的认识及解读来实现。但人在观察外部事物的空间认知关系时是带有主观性的。例如:
(1)The school is near the park. 学校位于公园附近。
(2)The school is on the right of the park. 学校在公园的右边。
可以看出,说话人对学校和公园之间的空间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带有主观性。
(一)图形-背景理论视域下的语言空间认知
Talmy分析和研究了图形-背景理论后发现,在本质特征和联想特征方面,图形是一个定位概念,背景是一个实施定位的概念。某个移动或方位事件中两个相关物体的空间关系可以用这两个概念来解释(Talmy, 2000: 311)。
(3)Baby is in the room. 宝宝在房间里。
(4)Tom is between Mary and Tiffany. Tom位于Mary和Tiffany之間。
在例(3)中,the room为背景,baby为图形,baby的空间位置的确定是以room作为参照。在例(4)中,Mary和Tiffany一起组成背景,Tom为图形,此例句说明Tom的位置是在Mary和Tiffany的中间。
空间位移是一种动态性的空间认知,空间参照系为“起点-路径-终点”(Lakoff & Johnson, 1999: 32-34),说明某一目的物从起点开始,沿着或经过某一路径移动到终点的动态性过程。
(5)The yellow cat jumped from the chair into the grass. 黄色的猫从椅子上跳至草坪。
例(5)的猫完成了一个从起点到路径再到终点的位移过程。
外部事物之间空间关系的语言表述,通常会选取具备符合背景的联想特征及本质特征的参照物,目的是具备该特征的事物可被用来确定事物间的空间关系。例(6)、例(8)的语言表达范式是可以接受的,而例(7)、例(9)的表达范式则是不被接受的。
(6)The cup is on the desk. 杯子在桌上。
(7)The desk is under the cup. 桌子在杯子的下面。
(8)There is a river in South China. 中国南方有条河。
(9)There is South China in the river. 河里有个中国南方。
如果空间认知中的两个事物所具有的图形特征和背景特征相同,则二者可互为参照来确定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均为可被接受的表达式。
(10)The notebook is on the dictionary. 笔记本在字典上面。
(11)The dictionary is under notebook. 字典在笔记本下面。
可以看出,如果空间认知中的两个事物具有显著不同的图形特征和背景特征,具有图形特征的物体会被视为目的物,而具有背景特征的事物则被视为参照物;若是所具有的图形特征和背景特征均相同,则被视为目的物和参照物。后一种情况的背景和图形是可以替换或转换的。
(二)参照系理论视域下的语言空间认知
Levinson的空间参照三分说将空间参照系具体划分为内在、相对和绝对三种。观察图景时是基于地标物体其固有特征的方位角度。例如:
(12)Teacher is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老师在房子前面。
背景是建筑物,有门的一侧为前面,老师位置的确定就是通过这种内在空间关系的认知视角。
二元是内在参照系的基本特征,相对参照系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图景。例如:
(13)The little girl is to the right of the pool. 小女孩在水池的右边。
(14)That famous writer is sitting to the left of the yard. 那位著名的作家坐在院子的左边。
例(13)、例(14)中,小女孩及作家的位置的确定是以观察者的身体平面为参照。
(15)The wild flower is in front of the hill. 野花在山的前面。
(16)The little deer is running around the lake happily. 小鹿围着湖边欢快地跑跳着。endprint
位置能被确定是基于观察者以自己为参照中心。相对参照系由三个要素构成,即背景、图形和观察者。
绝对参照系以固定方向为背景来观察图景,比如太阳的位置和地球的磁场提供的“东”“西”“南”“北”等方位词语。
(17)Hes east of the castle. 他在城堡的东边。
(18)That injured swan had to stay under the tree. 受伤的天鹅只能待在树下。
例(17)、例(18)空间认知与关系的表达是二元的,观察者基于固定不变的方向,而被观察者则要保持固定的方位。
在Levinson的空间参照系理论中,绝对参照系和内在参照系皆阐述了一个二元的空间认知与空间关系。然而绝对参照空间可以用来确定非对称性的转换关系,而内在参照空间却不能。绝对参照系和内在参照系相对容易理解;相对参照系是一个观察者、图形、背景三元空间关系,需要依据具体语境,才有可能做出合适的判断。
三、空间参照系视域下的时间投射
从空间参照系理论的角度,有些研究者提出空间参照系有可能会映射至时间域。
(一)绝对、相对、内在参照系视域下的时间投射研究
Bender等(2005)提出,三种参照系在时间域中有存在的可能,他论证了空间参照系向时间概念投射的可能性。固定参照点被用于空间绝对参照系,内在参照系的中心则是物体本身。时间域内发生的事件,正如空间中的物体序列,也包含着自身的始源和结束。由此可见,内在参照系在时间域的投射是可能的。
(二)外在、内在和指示参照系视域下的时间投射
Kranjec(2007)基于相关分析提出了时间域的三类参照系:外在参照系、内在参照系和指示参照系。首先,使用“相对”术语是恰当的,与“絕对”相比,“外在”对于强调以“背景”为基础的参照系更合适。其次,虽然Kranjec以及Bender等人曾提出将空间参照系扩展到时间域为出发点,对空间向时间投射系统进行了划分,将“周四在周五前面,周一跟着周二”这种序列关系表达是以内在特征为参照的,归于内在参照系。外在参照系与指示、内在参照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时间本身在外在参照系中是背景,或者是向前移动的某个事物,且与置于其中的特定时间是保持相互独立的。
四、文化对时间认知的影响
观察了多种语言后,人们发现大量表示时间的词汇均来自空间概念。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间有着系统性的对应。 汉语与英语分别以空间的不同维度来隐喻时间,即英语主要以水平空间图式来隐喻时间,汉语中水平空间图式和垂直空间图式的隐喻都存在,但垂直方向的隐喻更具有优势。对于英语较为熟练的汉语母语者而言,仍然表现出较强的汉语表示时间的特性,没有表现出英语表示时间的特性。这些结果表明,人们对时间的加工的确受到本民族语言对事物规定特性的限制。但是,由于不同的语言最初在建立时间表达方式时对时间的限定不同,后人只能承袭前人的表达习惯,按照本民族语言规定的方式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维度进行匹配,从而以相应的方式思考时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域向时间域的投射为表征时间特性提供了关系性结构。人们在获得语言的同时,在心智(大脑)中也建立起相应的空间和时间结构的对应关系。由于受不同语言及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时间概念的建构及表征亦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Bender,A.,Bennardo,G.,& Beller,S. Spatial frames of reference for temporal relations:A conceptual analysis in English,German, and Tongan. In B. G. Bara,L. Barsalou, M. Bucciarelli (Eds.),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Sev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M]. 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2005:220-225.
[2]Levinson, S. Frame of reference and Molyneuxs questions: cross-linguistic evidence. In P. Bloom,M. A. Peterson,L. Nadel,& M. Garrett (eds.),Language and Space[M]. Cambridge,MA:MIT Press,1996:109-169.
[3]Nú?ez, R., & E. Sweetser. With the future behind them: Convergent evidence from Aymara language and gesture in the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 of spatial construals of time[J]. Cognitive Science, 2006(30):401-450.
[4]刘丽虹,张积家.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汉语母语者时间认知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4):266-2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