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鬼故事,又一年没了!
新年之际,大家免不了要聊聊未来的事儿。期末考试的小目标呀,理想的高中呀,心仪的职业呀……
打住!这一次,让我们的思绪飞得更远一点——聊聊未来的未来。你难道就不好奇,一百年后的世界是怎样的吗?
宇宙是更辽远还是更渺小,人工智能是更完美还是更可怕,人类是更快乐还是更痛苦……
什么都可能发生,什么都可能不发生。仿佛存在无数个平行宇宙,描绘着各种不同的未来故事。
于是,在2118年的第N个平行宇宙里,这一天,开始了。
时间:2118年1月1日 零点
人物:浙江省浦江中学 陈星雨
零点一过,电脑里就传来闺蜜的语音——
“快快快,别睡了,新年购物狂欢节开始了!你的购物车清好了吗?优惠券领全了吗?跟你说,我这次势在必得……”
我扭头看着房间桌子上那个大家伙会心一笑。
今年的购物狂欢节,和我并肩作战的就是它——3D打印机。如今,3D打印机已经普及到每家每户,只需一张图纸和足够的原料,神笔马良的故事便不再是童话。对于爱网购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福音。不再度日如年地等待,不再望穿秋水地煎熬,只要你手速够快,拍下心爱的商品,商家会在第一时间把图纸和数据发过来。数据输入打印机,宝贝当场到手,免了物流这一过程,想想就兴奋。
在这个狂欢的夜晚,手机和打印机疯狂运作,各种嘀嘀的提示音不绝于耳。我买了不少辅导书、文具、动漫周边产品,还有很多零食——你没看错,3D打印机连食物都可以打印出来了,色香味俱全!看着脚下一堆战利品,我仿佛是硝烟中的胜利者,心中滿是喜悦。
正当我乐不可支时,不速之客敲开了我家的门。一群身穿制服、面容严肃的人冲进房间,其中一人出示了工商执法证件。“你涉嫌购买侵权商品,请跟我们走一趟!”语毕,他们就把我带走了。
在黑魆魆的审讯室里,我终于明白了一切。原来,在我拍下的商品中,有一部分是未经专利所有人同意进行销售的,是侵权的商品。而商家利用3D打印机的便利,让我变成了共犯。好在不知者无罪,我最终被放回了家。
望着冰冷的房间和桌上同样冰冷的打印机,我长叹了一口气。3D打印给我们带来了快捷方便,也诱导着犯罪。科技的进步,究竟是福是祸呢……
在目前的技术下,3D打印已经可以较为成熟地制造出以钛合金/铝合金等为主的金属部件,以光感树脂材料为主的装饰测试部件,甚至是生物材料、细胞、混凝土建筑物、电路,等等。巧克力3D打印机、煎饼打印机等样品也已经被制作出来并且投入使用,我自己就品尝过3D打印的心形巧克力。4D打印等新概念在近几年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虽然3D打印在量产上有一定劣势,但当工艺进一步精湛及成本进一步降低后,3D打印必将在网购、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秉承安全的理念。比如新加坡政府有明文规定:所有机构的3D打印机绝对不能打印任何武器或尖锐物品,同时机构必须清楚记录打印的物品,从而保障机器的合理使用和人民的安全。
时间:2118年1月1日 早上9点
人物:浙江省仙居中学 顾诗静
潋滟的波光一层一层推远,像是江南女子抚着桃花扇揭开了轻纱。清风扑面,鸟语花香,我笨拙地摇着船桨,一个不小心,就把水溅到了自己身上。唉,等下又要被老妈说了。
“顾诗静,你来回答一下昆明湖的景观特色。”
我看了看空白的课堂笔记,赶紧关了VR设备的第二层虚拟环境,这样大家就看不到我的实时图像了,还能装作是信号出了问题。
“你看看你在干什么,别人在干什么。这都说不出来。昆明湖景观的特色是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历史老师无奈地念了一遍答案,我顿时感到自己的脸发烫起来。
“又走神了?叫你不跟着课堂进度走。”死党发来了消息,“快回来,我们都在排云门,准备去佛香阁,听说那边是个蛮重要的考点……”
我只能乖乖地连上了教学系统,快进着到了排云门。
终于熬到了下课。大家切换到教室环境,老师在讲台上给每个人发了一件颐和园复古纪念衫,据说是按照一百年前的款式设计的。
我大概比划了一下,纪念衫只有两个巴掌大小,我以为是件普通的伸缩衫,直接往身上一套。“刺啦——”手臂还没有放进去呢,衣服就裂开了一个大口子。
历史老师解释道:“我们现在穿的S码,相当于以前的XXXL码。”
对哦,由于现在学校普及了VR设备,大家不用出门就可以听老师上课,导致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严重肥胖。
我关闭了第一层虚拟环境,教室的画面立即消失了。我懊丧地捏了捏肚子上的赘肉,走出卧室,大声喊道:“老妈,今天的午饭我不吃了,我要减肥!”
张泽玲(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
目前的VR可以理解成一种另类的3D电影,多重虚拟环境就类似于不同电影的切换,这个是可以实现的。然而,VR实现多重感官体验的难处在于: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知与声音和图像有着本质区别。比如嗅觉和味觉,其实是人类鼻子里的嗅觉神经和舌头上的味蕾,配合相应的神经系统,对外来的化学分子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可以调出各种色彩的是三原色,使人类嗅觉和味觉系统作出反应的化学分子则成千上万各不相同,而且不能简单转换成电子信号。至于触觉,目前配合VR模拟触觉的设备都需要人穿戴接触,而且还没法覆盖全身,模拟出来的触觉也不像人类真实感受到的那样敏感细腻。总之,模拟多重感官体验依旧是需要探索研究的领域。
时间:2118年1月1日 中午12点
人物: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第一中学 胡 俊
饥肠辘辘的我从冰箱里拿出在超市买的鸡翅,看了一眼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印在旁边的一行小字:“由2118号生物制造机生产。”endprint
谁能想到克隆技术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的破坏活动愈演愈烈,大自然伤痕累累,生物链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保存每一种动物的基因资料。当人们想吃鸡肉的时候,只要把特定的基因物质放入“生物制造机”,几分钟后,便可以生产出一只“货真价实”的鸡,然后进行加工。
我把饭菜加热后,开始享用午餐。那味道应该和一百年前的几乎一样,但我总觉得寡淡乏味。
郭昊天(巴黎交叉科学研究院&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在读博士)
从几十年前开始,全球的研究机构和商业公司就已经有意识地收集各个物种的基因组信息和活体资料,打造现实的“诺亚方舟”。我国也有自己的基因库,中国国家基因库于2016年开始运行。随着DNA合成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基于序列信息合成特定的生物基因组是可行的,包括中国多个研究组在内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在2017年基本完成,人类基因组合成计划也即将开始。对于业已灭绝的生物的拯救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美国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研究组就致力于在实验室内“复活”猛犸象。如果物种发生大灭绝,相关技术便可以用于“复活”已故物种,或者“合成”全新的物种,以重建生态系统。但是,仅凭基因组是不能实现克隆的,几分钟内一个细胞也不可能发育成一只鸡。
时间:2118年1月1日 下午2点
人物:杭州高级中学 我爱喝零度
登陆舰停在码头,它的目的地是陆地。除了外祖父和外祖母,我们一家都已经搬进了中国南海的海底城,鲲之城。外祖父母都是科学家,参与了海底城的设计和建设。他们一直说,海底城的发明从来不是为了取代陆地,而是为了让陆地喘口气。
海底城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结构,城市中央有一个巨大的记忆纳米流体发射器,记忆纳米流体是海底城巨大穹顶的构成材料,坚韧且有流动性。一旦穹顶有一个地方破碎了,别的地方的流体会凭借记忆填补上漏洞。
全球大部分海底城的能源来自地热、海底天然气资源或核电。少部分建立在高海拔的海床上的海底城能源是以巨大的太阳能板供给的。我的外祖父母就曾经在鲲之城太阳能板的研发团队中工作,他们坚信太阳能依旧是人类最环保的能源。是他们,为鲲之城设计了一个人造太阳,根据陆地上的日出日落而变化,在穹顶上日复一日地发亮发热。同时,海底城还有天气系统,可以适时调控海底城的温度。
我坐上了登陆舰,准备去拜访我的外祖父母,完成这次学校布置的溯源之旅作业。我很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介绍关于海底城的知识。登陆舰停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准备出发的时候,这个空间会注满海水,当其与外界海水压强一致时,登陆舰就会起航。我们循着海底微弱的光,逐渐向上行进。
应 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博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我觉得这个设想有点悬哦。首先是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材料能够抵抗海底如此巨大的压强。南海最深处超过5000米,平均深度有1000多米,相当于100多个大气压强。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蛟龙号潜水器能下潜到7000多米的深度,但最多只能载两个人。所以文中提到的建造材料的研发感觉有困难。其次,造出一个能量可以媲美真实太阳的人造太阳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再次,海底城的天气系统有些多余,海底1000米以下的地方受到的太阳辐射几乎为零,温度基本在零摄氏度左右。我们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创造出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气候,而天气系统则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根据混沌理论,各种天气系统的可预报性不超过两个星期。我觉得可以将海底城改为水下城市,选择一定的深度悬浮在海里。不过即便是这样,一百年后实现的难度还是非常大。
时间:2118年1月1日 下午4点
人物:杭州市余杭中学 李 赫
“什么?人类要摇号才能生活了?!”
看到贴吧里的议论,我的呼吸急促起来。稳住!稳住!我拼命让自己平静下来,毕竟这年头,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要交税了,我才不要多花这冤枉钱呢!
如今,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庞大的人口基数几乎让一切资源面临枯竭。早前已经有新闻报道科学家在研发一种新技术——冷藏,从而让地球的活动人口数量更加合理化。如果这项技术成熟,政府可能就会出台政策,把人划分批次,进行随机摇号。未摇到号的那批人将放入冷冻库内,进入“沉睡”状态,摇到号的人则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通过摇号的方式,地球上的人类被限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量级,从而使地球上的资源得以持续利用。
贴吧里已经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表示,如果真的要开始摇号,就联名上书反对……
郭昊天
直至今日,人体冷冻复苏技术仍然是科幻小说题材而未被实现。另一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就不断下降。根据联合国估算,2100年左右全球人口增长会降至0.1%以下,那时总人口为114亿,是目前的1.5倍。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比,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是真的会逼迫人类进行人口控制呢?
时间:2118年1月1日 晚上8点
人物:杭州市拱宸中学 王义博
“今天准备熬个通宵,搞定创客大赛的方案。”
“大佬们就是不一样,我们这些学渣只会因为打游戏熬夜。”
“喂,你们知道吗,某君表白被拒了,哭得像个200斤的孩子啊哈哈。”
我咯咯地笑起来,谁知这一动,线路马上接触不良,大脑里一片噪音。我立即调整了一下姿势,这才重新听到大伙儿的声音。
对于我这样不善言辞的“社交困难者”来说,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产物就是新型社交手段——“云思想”。三五个人凑在一起,躺在连线装置上,每个人的思维都可以导入一个巨大的服务器里,实现思维共享。其中一个人在想什么,其他人都能知道。八卦聊天,游戏开黑,小组作业……分分钟就搞定!endprint
想动坏心思?没门!“云思想”让所有人能够共享所有想法。它的出现,终于让人们意识到,真诚交流是多么重要……
趙思家(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大脑使用指南》作者)
从技术上来讲,“共享思维”的可行性还挺高的。这个设想其实就是读心——不通过言语或肢体表情的表达,直接通过思维沟通。神经科学家已经在尝试通过大脑活动来推测你听/看/梦到了什么,所以现在看来读心术并非遥不可及。另外,共享思维可能还需要共享记忆,我们已经知道大脑里的海马区在记忆输入和读取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析记忆可行性也是很高的,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如果提取思维都能够顺利解决,上传分享这一步基本上和今天分享电子文件没有区别。但即使可以实现,我们也很有可能永远不会普及“共享思维”这个产品。一方面,共享思维与互联网沟通相比,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便利;另一方面,共享思维带来的隐私危机远远超过了它能够带来的便利。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意识上传”。“意识”和“思维”是有区别的,思维是意识的产物。如果能够将我的意识上传到网上——特别是当身体被损坏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我是不是得到了永生?但我还是我吗?……
想要实现这些,我们需要完全了解大脑是怎么工作的,这也是神经科学所研究的问题。但是否真能实现,就不仅仅是科技的问题,还会涉及伦理。
时间:2118年1月1日 晚上11点
人物:夏 沁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150天。我躺在床上,想着未来,辗转反侧。
房间的墙上贴满了各种经典电影海报,桌上堆满了《认识电影》《电影艺术》等影视入门书。是的,从初中开始,我就决定要当一名导演。然而影视创作专业一年比一年热门,今年就排在哲学专业和文学专业之后,反倒是理科的专业越来越少有人问津。
以前总觉得人工智能距离自己很远,没想到因为借助人工智能学习理科有天然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转而学习文科。也是,它可以记住漫长的历史,记住所有的政治事件,但是思考精神层面的问题,仍是人类的特权。
如果说100年前是互联网的时代,如今则成了堪比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文化繁荣时代。说来也有点奇妙,明明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多多少少又有点儿返璞归真的意味。
算了,既然睡不着,我还是起来多看会儿语文书吧……
沈奇岚(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作家,艺术评论人)
当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很多重复劳动的工作,精神健康会成为人类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我并不觉得文化领域会理所当然地繁荣。因为面对无限的无聊和无限的时间,人的创造力是否能够应对各种无聊的挑战,这是一个考验。同时,人工智能将来要去入侵和影响的领域是不分文科和理科的。我们不能因为人工智能的基础是理科,就觉得文科很安全。我们不能对人工智能很乐观,也不能太悲观,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它共处。
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设想,但如果要实现它,人类不仅要学会人工智能会做的基本运算,还要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重新厘清自己的使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这其实是比以前更难的一个挑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