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双伟
(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洛阳 471435)
从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来看,大部分存在于地表几千米以下或者矿山当中,倘若贸然开采,不但会对开采当地的环境造成无法预估的损坏,同时还会因为不科学地开采而导致矿产资源的浪费与快速枯竭。因此,我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加强矿山的地质探矿工程技术,另一方面也应该重视在矿山外围进行找矿,扩大找矿范围,进而保障矿山的可持续开采[1]。
加强矿山地质探矿和外围找矿是增加矿产后备储量的有效渠道,然而要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则需要科学技术作为坚实后盾。矿山的地质探矿与外围找矿工作只要建立的良好的科学基础上,才能够有效提升其工作质量与效率。
科学合理的选定区域是开展矿山地质探矿与外围找矿的关键,比如矿山外围找矿工作区域就应设定在矿山周边的已知矿床附近。主要是对矿床的形成要有一个科学的分析,正因为在有限空间内沉淀了大量的微量元素,则可在矿床附近开展的找矿工作会有明显效果。其次,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掌握矿体的分布规律与矿床的地质特征,再加上已做好的充足准备,对地质探矿与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正确的引导,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质量与效率。
由于矿山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地质情况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矿山地质探矿过程中,要对所开采矿山的矿产储量与种类有一定了解,特别注意矿山的矿层构造,同时要对矿山矿脉的规模、数量、形状、矿化等基本特征全面掌握清楚。只有在掌握了全面的数据之后,地质探矿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才能够采取合适的探矿方式进行探矿。此外,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人们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在矿山的地质探矿工作中,要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也是当前探矿工作的重点环节,切不可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因此在地质探矿开发时,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综合考量生态环境与探矿开采的需求,找到最合适的探矿方式。
在当前我国开展矿山外围找矿工作当中,让然存在着找矿范围太过狭窄的问题,并且没有按照矿体、矿床的分布规律与走势进行科学分析。此外,结合许多矿山对矿床的地质勘探结果来看,对于矿山开采所实施的地质勘测与填图等工作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勘测调查的范围只有几千平方千米,明显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外围找矿工作。实际上,也正是由于大部分的探矿工作仅仅停留在矿山外围的很小区域之内,因此外围找矿效果也一直未能尽如人意,也难以满足日益迫切的找矿需求。在当前的形势之下,笔者认为可进一步拓展外围找矿的范围,比如以开采矿山为圆点,将外围找矿范围拓展到矿山周围的半径10km范围内,并且运用先进的找矿技术与设备去有效提升外围找矿的工作效率。
近几年,我国有许多超大型的矿床发现都与新技术、新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在地勘单位的探矿找矿工作中,仍然暴露出手段单一、工作薄弱的弊端,许多地勘人员在探矿找矿工作中并没有将成矿理论与板块理论进行有效结合,从地勘单位的人员结构来看,大多数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也正因为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探矿找矿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矿山探矿找矿工作中的应用,需要对地质勘查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教育,不断更新其知识理论,这对于探矿找矿工作而言,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倘若新知识无法被勘查技术人员掌握,则势必会出现理论与生产脱节的情况,对生产力会有很大的影响。单一学科的技术人员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会显得无法胜任,所以,要不断丰富勘查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充分掌握先进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保证其探矿找矿技术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现如今的找矿工作逐渐摆脱了以前工作量巨大的地质探矿以及地球化学测量等大部分环节,并且极大节省了探矿找矿的成本投入以及提升了探矿找矿的工作效率[1]。笔者相信,在今后的矿山地质探矿与外围找矿工作发展中,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在矿源成矿物质的演化基础上构建信息综合解译体系,进一步明确找矿工作范围,提升矿山探矿找矿的精准度。
首先,加强成矿理论的研究,重视综合方法手段,基于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运用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要进行信息综合构造图系的编制工作,需借助矿床遥感、勘查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地质矿产图等工作研究,确保重磁场可从4至5个不同高度面延伸,并且对水平方位的各个高度进行求导,将所有工作得出的导数结果予以关联组合且验证,从中定量解译矿山的信息综合构造图。
其次,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矿源演化中的化学元素变化,结合矿源演变特点编制出地球化学图系。根据所编制的信息综合构造图系、地球化学图系,去寻找矿源与地质体和成矿规律的关系,进而编制出成矿规律图。然后,在上述基础上,对矿源演变中矿体、构造等空间位置、作用进一步研究,并且将数据进行归类,完全掌握矿源的成矿特点,进行综合信息属性的编制,借助地理信息方法和计算手段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和靶区优先,为进一步进行详勘区域以外及深部资源预测、勘查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综合分析现有上的资料,对各个地质体的成矿概率以及大致储存量进行计算,逐步缩小探矿找矿范围,在进行范围确定之后,还要针对靶区范围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演算,最后才能够进行具体的开采。
综上所述,随着近地表矿产资源开发的日趋枯竭,撕碎和难度的增大,找矿成功率和社会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增大的矛盾日渐突出,积极开展老矿区外围与深部地质找探矿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矿山地质探矿和矿山外围找矿工作中,不仅要对典型矿床成矿的基本特征、控制因素有全面的掌握,对区域成矿构造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还要通过做好上述工作去确定新的找矿思路。加强矿山地质探矿工作以及加强矿山外围找矿工作,可有效延长矿山的服务寿命,节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使得矿山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因此,作为一个老矿山生产企业,在开采范围外围及深部开展地质找探矿,寻找新的资源,不断增加资源量,是矿山保持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