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盛锌鑫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21)
矿区地处扬子准地台(Ⅰ)川滇台背斜(Ⅰ2)南缘武定~石屏隆断束(Ⅰ22)峨山台穹(Ⅰ22-4)。基底、盖层“双层构造”特征明显,基底出露广泛,由中元古代昆阳群褶皱基底组成。地层主要出露中元古界黑山头组的花岗岩体及大龙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矿区内近东西向断层破碎带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在沿走向或倾斜方向转折处是矿体富集和膨大部位。矿区内岩浆岩分布面积约占矿区总面积的85%,岩石类型基本为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另有少量的中性侵入岩及脉岩。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接触变质及接触交代变质两种。这两种变质作用主要与花岗岩关系密切,变质程度较低,基本保持原岩的结构构造。近矿围岩蚀变明显,主要有云英岩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角岩化、硅化、硫铁矿化等。
V1矿体为矿区的主矿体,地表由探槽、坑道、钻孔等28个钻孔控制。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沿近东西向的F4断裂破碎带产出,容矿岩石为构造角砾岩,矿体顶、底板岩性均为构造角砾岩,近矿围岩为蚀变花岗岩,与围岩接触界面有5cm~10cm厚的断层泥分隔,矿体与围岩为突变关系,界面平直或呈微波状,一般矿体产状越陡,界面越规则,矿体产状变缓处,界面变化稍大为特征。
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局部具分枝或复合现象,偶夹不规则囊状夹石,未见后期断裂和脉岩对矿体破坏。沿走向矿体厚度及组分突变明显,沿倾向矿体具厚度逐渐增大,品位逐渐增高的特征,属走向长度小于倾向延深长度之矿体。
矿体走向249°~277°,倾向339°~7°,倾角70°~81°。具微扭形变化,局部有反倾及膨缩现象,在0线1200m中段出现厚1.99m的夹石。单工程矿体平均3.20m,厚度变化系数55.92%。单工程矿体铅品位平均9.64%;单工程矿体锌品位平均5.25%。
伴生有益组分银呈类质同相赋存于方铅矿中,平均品位65g/t;伴生铜以黄铜矿与方铅矿、闪锌矿相互镶崁、相互包裹出现,平均品位0.18%,局部含铜品位达工业品位,但由于不稳定、矿化不连续,因此不能单独圈定铜矿体。
矿石类型为致密块状、浸染状硫化铅锌矿石。
V2矿体为半隐伏矿体,浅部由1个老硐控制,中、深部由钻孔及坑道控制等8个工程控制,垂深121.06m,矿体倾向最大延伸139.45m,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度71m~82m,平均76.5m。矿体呈似层状、薄板状、透镜状产出,走向由近南北向转为北西向,显示呈向北北东凸起的弧形状,产状210°~297°∠53°~70°,平均240°∠65°,矿体具北西走向时倾角略缓52°~66°,南北向时倾角变陡64°~76°。单工程矿体厚度平均4.64m,厚度较稳定;单工程矿体品位:铅平均2.11%;锌平均6.78%,铅锌品位变化系数84.15%。矿体在中部具分枝或复合,夹不规则囊状夹石。沿走向矿体厚度及组分突变明显,沿倾向矿体厚度较为稳定、组分分布较为均匀,具厚度逐渐增大,品位逐渐增高的特征,属走向长度远小于倾向延深长度之矿体。容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矿体严格受接触带控制,与围岩接触界面清楚。矿体顶、底板岩性为矽卡岩。矿石类型为致密块状,浸染状硫化铅锌矿矿石。
产于岔河系列岔河单元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中的构造破碎带中,受后期断裂构造多重影响,制约明显。花岗岩体固结之后,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而产生一系列北西向压张性破碎带,形成了成矿溶液流动和成矿物质聚集沉淀的空间。成矿物质来自花岗岩,矿床的形成主体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但也不排除在成岩后构造运动中受地下热水的活化淋漓,这种大气降水沿花岗岩破碎带下渗,在深部加热或与深部热流汇合,对花岗岩进行淋滤、浸出,使花岗岩中的分散成矿物质富集,进入压力较低的张性破碎带再沉淀形成各种角砾状、脉状矿石。
综合上述,V1矿体为与花岗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
产于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受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控制,大龙口组地层富含Zn、Pb,具矿源层特征;岩性为浅~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炭质微~粉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紫红色、灰黄色薄层状钙质或泥灰岩,厚度>300米,岩性致密不利于含矿热液迁移。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层状密分布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矿体形态与碳酸盐岩捕虏体形态基本一致,Zn、Pb成矿对碳酸盐岩选择明显。铅锌矿体赋矿岩石以典型矽卡岩为主,富含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矽卡岩矿物。
综合上述,V2矿体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根据矿体与相邻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的关系,结合矿区找矿实践经验,直接找矿标志有:张性破碎带、矽卡岩、黄铁矿化、铁帽等。间接找矿标志有物探异常等。
①断裂破碎带:从已查明的V1、V2矿体特征反映,矿体与断裂破碎带关系密切,在断裂破碎带及矽卡岩附近一般就可能找到矿化或矿体。②矽卡岩:矿体产于岔河系列岔河单元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中的碳酸盐岩捕虏体周边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硅化是找矿的蚀变标志;特别与透辉石透闪石矽卡岩关系密切,出现透辉石透闪石矽卡岩的地方,一般就可能找到矿体。③黄铁矿化:产于矿体中及矿体近侧,常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相伴生。所以黄铁矿为重要的找矿标志。④铁帽:金属硫化物氧化后,均伴有铁帽出现,根据铁帽可能找到矿体。⑤古采硐,本矿区具有悠久的采矿历史,因此古代的采矿遗迹是本区主要的找矿标志。
物探异常:矿区矿(化)体与围岩有明显的物性差异,因此具备物探找矿的前提,激电中梯对于富含金属硫化物的多金属矿体,具有显著的找矿效果;大地电磁测深(EH-4)法对于研究与矿体有关的地质构造及确定矿体空间形态、埋深有明显作用。采用两种物探方法圈定的异常与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的捕虏体接触边缘的矽卡岩化带及断层破碎带套合,是矿区寻找铅锌矿的间接找矿标志。如:V1、V2等矿体均与物探异常套合,进一步佐证了物探异常的找矿意义。
综上所述,本区具有成矿较为有利的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及岩浆条件,形成了多金属超中型矿床。通过勘查和对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本区具备继续扩大矿床规模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深部隐伏花岗岩体接触带及主要控矿断层向南呈波状倾斜延伸趋势明显,EH-4系统电磁探测显示尚有较大的延伸空间;矿区外围地表已见花岗斑岩出露,推测该地段下部存在隐伏花岗岩体。表明该区域矿化较为集中,找矿潜力较大,尤其是V1、V2主矿体往南未圈边部位及已发现矿化线索地段可作为下一步扩大找矿远景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