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交焦虑心理辅导

2018-01-29 17:59
江苏教育 2018年40期
关键词:小齐陌生人辅导

经常有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陌生人面前或人多的社交场合中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如:和老师说话时会脸红,紧张,说话结结巴巴;不敢在很多同学面前发言;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在陌生人面前会心跳加快、出汗、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等。很多时候,这些紧张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在离开那个社交场合后仍然持续很长时间。这种紧张不安大大超过了可以接受的程度,导致他们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产生退缩心理。

一、社交焦虑的可能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社交范围扩大,开始关注老师和同学等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嘲笑、否定和批评,他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行为会暴露自己的弱点和无能,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社交焦虑。

(二)个性因素

个性是导致社交焦虑的因素之一,敏感、多疑、胆小、羞怯、内向、被动的学生容易出现社交焦虑的问题。

(三)家庭环境因素

在儿童早期,父母对学生的评价及要求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有些父母本身很焦虑,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认同父母的要求和焦虑,认为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就不敢去行动。在人际交往方面,便表现为社交焦虑。

(四)其他因素

产生社交焦虑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上述一些内容外,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自我意识强、缺少社会支持、自卑心理等都会引发社交焦虑。

二、典型案例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齐是小学二年级的女生,教师反映,她与别人说话时经常脸红,紧张到语无伦次,有时和她交流半天,也不知道她要表达什么。平时有陌生人经过,她也会紧张很久,手心冒汗,害怕得躲到爸爸妈妈身后。陌生人走后很久,她也不能平静下来,要回到家里,家长安慰之后,才能慢慢平复下来。即便是认识的老师和同学经过,她也会紧张,特别是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几乎不能说完整的句子,眼睛不敢看老师和同学,更不敢在全班面前公开发言。这严重影响了小齐在学校里的人际交往,她渴望认识新朋友却又害怕,在班级里她没有什么朋友。班主任向家长反映了小齐的情况,家长说小齐在家里没有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建议小齐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父母也表示支持。

(二)个案辅导过程

1.个案的基本分析。

小齐的问题主要是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妈妈对小齐过高的期待,小齐将其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另一个原因是,小齐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历过一个应激性生活事件。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问:“谁来说说这个字的笔画?”小齐高兴地举手,老师请她起来回答。小齐满怀信心地开始一边比划,一边数这个字的笔画,她非常肯定她的回答一定正确。就在她快数完的时候,旁边一个调皮的男生突然对着她“哇”地叫了一声,她被吓了一大跳。同学们看到她被吓了一大跳,都大笑起来。小齐忘了刚才笔画数到哪儿,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她觉得自己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既害怕又羞愧,哭了起来。老师过来安慰她也没有一点作用。这件事对她的影响很大,她也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一直憋在心里。从那以后,她与人说话就开始紧张,也再没有在班级公开发言过。有时候不得不和陌生人说话,或者在班级里发言,她甚至会紧张得晕过去。一年级时的这个应激事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这个应激事件也是小齐将各种“紧张”聚焦到“社交焦虑”这一个突出表现的源头,从此,小齐的紧张通过她的社交行为表现出来,为自己的紧张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小齐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去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老师和小齐达成一致的心理辅导目标:小齐在和陌生人交流时不那么紧张,与老师和同学说话时可以说完整的句子,不再发抖。

2.心理辅导计划与干预情况。

第一阶段:家长降低要求。

在交谈中可以发现,妈妈对小齐的要求非常高,笔者把情况和小齐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希望她可以降低对小齐的要求。小齐已经内化了母亲对自己的高期待,如果妈妈能够做出一些改变,小齐对自己的要求可能也会降低,她紧张的情绪也能得到缓解。

第二阶段:教给小齐一些放松的方法。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给小齐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在感到紧张时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请小齐回家每天花一些时间练习,这样当她下次遇到紧张的事情时,就可以运用这些放松的方法及时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阶段:教给小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

小齐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时受到社交焦虑的影响,如有个同学经常推她,她想请这个同学不要再推她,可是她不敢开口,一说话就开始结巴,说不清楚。聚焦这个情境,笔者教小齐练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首先,请小齐想一想,如果她想请那个同学不要推她,她可以怎么说。一开始小齐不太愿意说,笔者换了一种方式,用了两个木偶,一个是那位同学,一个是小齐,请小齐拿着代表自己的木偶再尝试一次。这次小齐可以比较自如地练习了,她用代表自己的木偶对着另一个木偶问:“你好,你推我让我感到很害怕、很烦躁,请你告诉我为什么要推我?”然后,笔者用代表那位同学的木偶,做了不同的回应,一个回应是“你走得太慢”,一个回应是“我就是想推你”,还有一个回应是不理睬小齐。请小齐分别对这三种情况进行思考,看看她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应对。

一开始,小齐说想不出来,笔者给时间让小齐尽量自己想办法,小齐说:“如果说我走得太慢,我可以走快一点,但不能影响到前面的同学;如果就是想推我,我就请她不要推了;如果不理睬我,我就再坚持有礼貌地请她不要推了。”笔者问:“如果那位同学还是不听你的建议,怎么办?”小齐想了很久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心里感觉好一点了,随她去吧。”

教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并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模拟实际情境进行练习,并把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进行讨论,把最困难的情况都讨论到。这样,学生离开咨询室遇到实际情境,就能做到应对自如,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社交焦虑,因为有方法应对了,而不是不知所措。

第四阶段:逐级暴露,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逐级降低学生的社交焦虑。

在这个个案中,笔者也和小齐一起讨论了她感到紧张的社交情境。先请小齐列出了她可能感到紧张的所有情境,然后从1到10分给每个情境打分,1表示最容易克服紧张的情境,10表示最不容易克服紧张的情境。小齐一共列出了5个情境,分数从低到高依次是:与同班同学下课交流;与老师私下交流;在班级公开发言;认识新朋友;加入新朋友的活动。之后,对每个情境进行了讨论和演练,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练习。小齐慢慢克服了列表中所有情境带来的紧张,她的社交焦虑得到缓解。

(三)个案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小齐能够在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了,即使发言有错误,她也不再紧张害怕,她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小齐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她不仅认识了学校里的新朋友,还能与校外的陌生小朋友说话交流,她变得比以前开心多了。老师们也发现了小齐的变化,她和老师说话变得流利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结结巴巴。小齐不再孤单,她融入了学校生活,与老师和同学们愉快地相处。

三、社交焦虑应对策略

上述案例在应对社交焦虑问题时采用了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逐渐训练个体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个体对焦虑情境的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期望的目标效果。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对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治疗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步骤:

(一)为学生建立社交焦虑的等级层次。

建立社交焦虑的等级层次包含两项内容:第一,明确使学生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第二,将事件按严重程度进行排列。

(二)放松训练

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约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放松状态为合格。其中练习次数并不固定,视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及治疗的动态演变而定。

(三)系统脱敏练习

这是系统脱敏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1.进入放松状态。首先,教师应选择一处安静的、和学生独处的环境,营造一种温馨、无条件接纳学生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肌肉等缓解紧张的方法,同时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音乐,使学生感到舒适和亲切。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使得学生能在下次出现焦虑情境时进行自我调节。

2.想象脱敏训练。首先请学生从其最低层次的焦虑情境开始想象,使学生做到感到紧张就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学生在面对该层次情境或事物时不再感到焦虑或恐惧,至此,第一步的脱敏就完成了。然后是第二步、第三步,直至完成最高等级社交焦虑情境的训练。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在某一情境出现强烈的社交焦虑情绪,则应降级重新训练。

3.现实训练。这是治疗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系统脱敏最后的一个环节。与第二步唯一的不同是,这次是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训练,仍然以不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为标准。

猜你喜欢
小齐陌生人辅导
“治疗”拖拉有良方
“默哀”式罚站
“默哀”式罚站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一毛不拔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