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瑶,麦文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血管阻塞或者血管腔狭窄而造成的心肌缺血、坏死和缺氧形成的心脏病,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心绞痛、身体乏力和恶心呕吐等,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造成患者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心脏支架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式,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耐受能力差、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低,很容易影响心脏的功能复常[2]。为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的护理中,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50例,男91例,女59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7.3±4.1)岁;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6.2±3.7)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出现的并发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出院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为:①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手术的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等,并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方便后续治疗的正常开展[3];②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要保证手术室的干净和整洁以及环境温度和湿度,在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保暖工作,在交流的时候要尽量的降低声音分贝,以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③术后护理: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之后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体温和心率等,并叮嘱患者多饮水和注意休息,定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伤口是否出现血肿或者渗血等并发症,并根据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和护理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心脏功能复常时间为(7.24±1.20)d,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为(5.13±1.13)d;对照组心脏功能复常时间为(13.28±2.17)d,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为(9.18±2.17)d,观察组心脏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几率逐年升高,现已成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乏力和胸闷等,加之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状,不仅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4]。
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本次研究发现,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患者情绪出现波动的时候,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并运用自身的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解惑,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方便后续治疗的进行;保证手术室的干净和整洁不仅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还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机率;在手术完成之后,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可以减少并发症状的发生,在平常的时候叮嘱患者多饮水和注意休息,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程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治疗方案的时间,加快患者的心脏功能复常,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