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传书,崔安慧
(1.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湖南 长沙 410012;2.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围绕汉语构词法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针对派生式构词法的研究略显薄弱,尤其是对派生式构词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词缀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词缀作为最小结构的语法单位,在学术讨论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性,值得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探讨。
关于词缀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比如朱德熙先生认为“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1](P29-32)在他的定义下词缀的范围相对狭窄,他认为构成汉语前缀的只有三个:“初”、“第”、“老”,后缀则包括“子”、“儿”、“头”、“们”、“了”、“着”、“过”、“的”和“得”。而吕叔湘先生认为“比词小的单位是语素,独立的语素是词,不独立的语素是构词成分,包括词根和语缀。”[2](P3-21)他还指出部分词缀(以后缀为主)的附着对象不限于词根或者词,短语也应该包含在内。这个定义下词缀的范围明显比朱德熙先生的要更加广泛。
笔者以词缀“老”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派生式构词法下词缀的具体界定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老”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多义、多功能性的特点,可以充当名词、形容词、副词、词缀等,在方言中也同样有着多样化的表达功能。
因为“老”功能复杂性的特点,关于“老“作为词缀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如:刘毅非(2007)从语法化的角度对“老”字进行了动因和机制研究;[3]王宁宁(2010)的研究主要以“老”的虚化历程为主;[4]除此之外,《“老”字的称谓化作用》、《“老”字的意义及其维译》、《现代汉语词典所收词缀探析》等论文也对“老”字作为词缀的情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要特别提出的是董秀芳(2004)建立在词库和词法概念基础上的关于词缀提出的观点:“实际上,词缀总是有一定的词法意义的,其使用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则性和周遍性,一些不表义的成分不一定是词缀。”[5](P16-20)
“老”作为词缀,有前缀和后缀两种格式。
(一)前缀“老”可以后加不同的称谓构成派生词比如,“老”+亲属称谓词:老爸、老妈、老哥、老姨、老侄、老兄……这类词用来称呼长辈或者平辈,带有一定的词汇意义,同时也有亲近、热络的感情色彩。
1.“他们占据一个月也好,一百年也好,咱们得有个准备。说真的,你老哥别太消极!在这个年月,咱们就得充分的活动,好弄碗饭吃,是不是?”(老舍《四世同堂》)
2.“要,当然要。可是老侄,咱这儿跟杆子不同,这你很清楚。请你对弟兄们说明,既然要跟我一起打天下,日后自然是有福同享。目前日子苦,大家得熬着点儿。咱的部队纪律严明,不许奸淫妇女,不许骚扰百姓,做事要听从将令。”(姚雪垠《李自成》)
(二)前缀“老”也可以后加单音节姓氏构成派生词 老张、老王、老李……这种称谓和直接称呼名字相比,多了一些敬重和亲切的味道。
3.比如,我妈和玉儿妈都知道,有过一次老张打老李,一查,原来是老蒋手下的两个军官在这里干过一仗,今天老张赶走了老李,明天老李又打跑了老张,老百姓跑了一阵子反。(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4.后来他晓得酱菜厂自己开门市部,李八碗人到镇上来开修车铺,又到城里去卖菜,是副镇长老杨给殷道严出的主意,就有了更严肃的想法。(陈世旭《将军镇》)
(三)“老”作为后缀 同样可以放在单音节姓氏后面指称人,和“老”作为前缀和单音节姓氏搭配相比,作为后缀的“老”与单音节姓氏搭配表达的是一种尊称,多用来指称有一定年纪、一定地位、受人尊敬的长辈,表示敬重的感情色彩比较浓厚,前缀的“老”构成的派生词随意性更强一些,更突出亲切、熟悉的味道。
5.在延安整风的时候,我们曾学过郭老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四)单独列类 很多研究词缀“老”的著作或者论文中,都单独列出一个分类:“老”附加在动物名词前指称动物,但是这类词非常有限,通常只能列举出“老虎”、“老鼠”、“老鹰”三个。郭维(2010)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述“老鼠”、“老虎”的虚化历程,从历时角度探讨“老”的演变。[7]我们承认一些双音词在最开始构词的时候是通过派生式构词法以“词缀+词根”的形式构成,但是,随着词汇的使用发展,一些派生形式逐渐消失,只留下了几个具有普遍使用性被大众认可的词,其他的派生词都消亡不再被使用。[8]而这几个保留下来的词,他们最初的词缀与词根的关系也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消失,词缀逐渐同化到词中,成为一个整体。最初的构词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再把当初构词时的词缀承认为词缀,而是应该另外根据情况具体讨论。
古汉语中“老”作为前缀后加动物名表示动物的构词方式[9]很多,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6.“铁里虫有时蛀不穿,钻仓鼠有时吃不饱,吊睛老虎没威风,洒墨判官齐跌倒,白日里鬼胡行,这回儿不见了。”(明《二刻拍案惊奇》)
7.脑后见腮村僧。大开眼了作梦。虽然趁得老鼠。一棒打破油瓮。(南宋《古尊宿语录》)
8.光一个老鸦,却没有了身上的火,船上就不妨碍。二位元帅才然放心,说道:“多谢国师老爷神力扶持,真个狠是一场惊恐也!”(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9.觅汉使两只手掐着他的身上,狄希陈拿着头,相于廷绑炮仗,用火点上药线,把手往上一撒,老鸹飞在半空,就如霹雳一声,震的那老鸹从空坠地,看那脑袋,震的两半个,脑子也都空了。那老鸹大不如那灰色狗有些耐性。(明《醒世姻缘传》)
10.这贵家子见楚玉是个秀丽模样,便放肆地说:“哈嗨,来了个美人。”说完就用手去摸楚玉的脸。没想到楚玉来个老鹰擒小鸡,一下制服住这个贵家子,对他的十几个打手说:“别乱动,动一动,就拧掉他的头。”说完稍使劲,听那贵家子喊疼:“别动,别动!”(民国《武宗逸史》)
11.济公在旁边拍手大笑道:“有趣,有趣!这幸亏是一具小棺材,假若是大棺材,这一个老虫扑了,不知砸死几个人。”(清《续济公传》)
12.吉木萨山中有老猪,其巨如牛,人近之辄被伤;常率其族数百,夜出暴禾稼。参领额尔赫图牵七犬入山猎,猝与遇,七犬立为所啖,复厉齿向人。鞭马狂奔,乃免。余拟植木为栅,伏巨炮其中,伺其出击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在上面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动物名表示动物是古汉语中一种固定的构词方式,构词数量也相对比较多,说明在古代“老”作为词缀在这个结构中具有一定的能产性。但是,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大部分的动物都有了新的名称,而不再用古代汉语的说法,这种情况下,这个结构中的“老”还能被看作词缀吗?
“老”是一个词缀是毫无疑问的,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充分的研究和证明。但是,是不是每一个有“老”构成的复音词中,“老”都是词缀呢?显然不是。我们可以用词库和词法的区分来进一步判断“老”作为词缀的界定。首先明确词库和词法的概念,词库是一个语言中具有特异性的词汇单位的总体,存储在语言使用者的头脑中,所以又称心理词库。被收入词库中的词都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不能进行具体构词分析的词。词法是一套规则系统。我们把需要逐个记忆、缺乏规律性的词统一归入词库,叫做“词汇词”,具有规律性、根据语法规则可以大量生成的词叫做“词法词”。[10]词缀作为派生式构词法的一个部分,很明显是一种词法定义,有着很确定的规律性,同时根据具体语法规则可以生成同系列的词汇。因此,我们判断一个语素是不是词缀,可以通过判断它构成的词是“词汇词”还是“词法词”,从而进行词缀的界定。归入词库的“词汇词”,它的构成语素自然不是词缀,而可以构成“词法词”的语素,则可以顺理成章地被判定为词缀。
根据这个判定,前文提到的“老”+单音节姓氏构成的派生词,“老张”、“老王”、“老刘”等,这些词具有统一的规律性,可以大量生成,是典型的词法词,所以这些词中的“老”属于词缀。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使用,到现在,“老”作为前缀加动物名表示动物的功能已经非常弱化了,古汉语中使用的派生词到现在也只剩下了“老虎”、“老鼠”和“老鹰”依然在使用,其他按照这个构词方式构成的派生词已经在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消失。比如,我们用“乌鸦”代替“老鸦”,用“猫头鹰”代替“老枭”等等。我们在讨论词缀的界定标准时谈到,词缀应该有一定的词法意义,同时,词缀的使用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普遍性。“老”在“老鹰”、“老虎”、“老鼠”中,明显已经不具有实际的词法意义,同时,这种构词方式也不再具有能产性。也就是说“老鼠”、“老鹰”、“老虎”这三个词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并不能够根据这个规则大量生成同系列词汇,一些曾经根据该词法生成的词在语言的发展变化中已经逐渐消失在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仅剩的“老鼠”、“老鹰”、“老虎”各语素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析,“老”在构词中没有任何实际词法意义,我们应该把它们作为具有特异性的词汇词归入词库。由此,我们认为,“老”在作为可以普遍使用的、表达一定词法意义的结构中,是词缀;在诸如“老虎”、“老鼠”、“老鹰”等无法明确词法意义、无法再生成的结构中,不属于词缀。
最后,我们再探讨一个小问题:既然“老虎”、“老鼠”、“老鹰”这三个词中的“老”不是词缀而且“老”在词中没有任何词法意义,那么,它们应该归类为单纯词还是复合词呢?笔者认为,“老虎”、“老鼠”、“老鹰”仍然应该算是复合词。这是我们从单纯词的定义角度出发得到的结论,用“老鼠”举例来具体说明,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老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吗?我认为不是,“鼠”承担了这个词的几乎全部意义,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我们说的单纯词,例如“葡萄”、“沙发”等拆分开来根本不能表达词语原本的意义。由此可见,“老鼠”、“老虎”、“老鹰”依然是复合词,“老”虽然在词中已经没有词法意义,但是,把它当做一个语音形式完整、失去语义的蜕化中的语素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