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响起
——四年级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

2018-01-29 15:45
江苏教育 2018年48期
关键词:预估团体目标

【设计理念】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其自我意识水平决定他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确认自己的位置。本课的设计遵循“以小见大,润物无声”的原则,借助“鼓掌”这一极其普通的动作,通过预估数与实际数的比较,引发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潜能,继而学习如何为自己确立合适的目标,并寻找到能达成目标的成功要素。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

播放《掌声》公益广告。

教师: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今天我们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就是“掌声响起”。(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活动初期,学生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还不明确,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暖身活动能让全体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这一阶段5分钟左右,《掌声》这个公益广告既能紧扣课题,又能营造温暖的心理氛围。

二、掌声初体验

1.预估数字。

教师:根据你平时鼓掌的频率和幅度,请预计一下如果用最快的速度鼓掌,15秒你能鼓多少下。请认真思考后,把你预计的数字慎重地写在纸的左上角。

2.进行15秒鼓掌测试。

真实测试15秒鼓掌数,学生将实际数字写在纸的右上角,教师统计:实际数据>预估数据的同学有多少;实际数据<预估数据的同学有多少;实际数据≈预估数据的同学有多少。

将三组数据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3.分享。

教师:实际数据与预估数据相近,上下误差控制在5以内的同学有多少?

教师:看来是0。那实际数据小于预估数据的同学有多少?(有一位学生举手)

教师:全班是43位同学,去掉那1位实际数据小于预估数据的同学,也就是有42位同学都是实际数据大于预估数据的。(教师当场制作柱状图)

教师:有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吗?

学生1:我预估自己会击掌40下,但是实际上我拍了120下,整整比预估数字多了2倍,我很惊讶。

学生2:我预估自己击掌70下,实际上我拍了76下。

教师:你的差额是目前最小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2:我以前玩过,根据上一次的经验我预设了70这个数字。

教师:看来原有的经验会帮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预估。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暖身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就需要围绕活动主题,创设情境,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学生的情绪和团体的氛围切入主题,进入团队转换阶段。在本环节设计了简单的一轮鼓掌活动,因为有学生的亲自参与,这一活动显得意味深长。大部分学生都对结果感到惊讶,继而引发其思考:这是为什么呢?发生了什么呢?为下面的主体活动——给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埋下伏笔。

三、我的“吉尼斯”

1.观看视频《鼓掌吉尼斯》,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吉尼斯世界纪录为60秒鼓掌717次,同学们会不会把目标也设定为717次,和吉尼斯纪录去比一比?

在股市中做投资,无需清楚每只股票的走势表现,只要能看清小部分个股的走势就足够了。选出自己能看清的目标盯着这些品种,从中寻找机会就足够了。

学生1:我会的,我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个目标会让我用尽全力去尝试。

学生2:我不会,因为这实在是超出了我的能力,我会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教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们会不会直接用掌声初体验时15秒得到的数字,来制定自己60秒的目标?

学生3:我15秒是140次,60秒准备设600次的目标,我想要挑战一下自己。

学生4:我准备定400次,因为我15秒的击掌次数是120次,60秒就是4个120,总共480次。减掉80次,是因为我觉得拍到后面会累,所以减去一些。

教师: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前,我们需要给自己制定合适的目标,有的同学需要自我激励,有的同学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再请大家设想一下,自己会遇到哪些困难,准备如何解决?

学生5:我会累,所以我会把自己的目标降低一点,让自己有时间休息一下。

学生6:我会坚持下去,即使手痛也坚持,在心里给自己鼓劲。

2.实际演练。

学生进行60秒鼓掌。

设计意图:本阶段为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团体工作阶段,“生生互动,解决问题”是这一阶段的重点,讨论、体验是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验、思考;鼓励团体成员之间进行不同观点的交换,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共同研讨有效策略。

在本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的目标,既不和别人攀比,又要充分相信和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如预计自己的困难、设计解决方法、寻找社会支持系统等,引发学生思考。

在实际操作环节,教师也亲自参与活动,以身作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进入高潮。

四、联系生活

1.教师提问。

教师:在你以前的生活、学习中,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成功经历?目前你有没有想在哪一方面获得成功?你打算怎样获得这方面的成功?

2.填写心理辅导活动反馈表并分享:我的成功目标是什么,我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五、教师小结

教师:全体同学起立,为伙伴的成功送上祝福,为自己的成功送上鼓励,让我们掌声再次响起吧!

设计意图:结束阶段的团体经验对活动的成效有决定性影响。如果这一阶段是成功的,学生就会比较愿意将自己在团体中的所学带入现实生活中,心理课有了落地的契机。最后的全体鼓掌,不仅为了呼应这堂课的暖身环节,更是希望学生为自己送上鼓励,用积极的心态投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教学反思】

1.选好主题、契合实际,让心理辅导活动课走进学生的内心。

“掌声响起”一课最初的设计想法来自毕淑敏老师的《我的成长我做主》一书,书中介绍了这个简便易行,但是又发人深省的游戏。毕淑敏老师用这个游戏加上一个真实的新闻故事,告诉广大青少年:“相信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的价值。因为你的力量,常常比你自己估计的要大得多,就像一块璞玉,不经琢磨,你无法全面地看到它灼目的光辉,然而让它闪光的唯一方法,不是等待,而是打磨。如果你哪一天灰心丧气了,就看看你的这张纸,看看你写在左上角的数字,再看看你写在纸中央的数字。记住,你的潜能就像深藏不露的泉水,如果不去挖掘,你无法知道它究竟能不能成为一条汇入大海的浩瀚河流的源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预估不准确,他们更多的是依靠周围成人或伙伴们的评价来确认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对自己抱有怀疑、不够自信的学生并不少见。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一下这个活动,或许会有所收获。

一开始,学生都觉得这个游戏太幼稚了,觉得老师的要求简直易如反掌。然而,当大家都投入地花了15秒钟鼓了一次掌后,面对预估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不小差距,发现“实际数据>预估数据”在群体中是那么普遍时,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独特的体验比比皆是:有的说要正确估量自己,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有的说累的时候要先养精蓄锐,盲目地做事是无用的;有的说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做事要专一,不要分心;有的说以后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方法,希望能发现更多的拍手方法……这应该就是心理辅导课所追求的学生的内心体验吧。

2.一个活动多样解读。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参与的学生不同,对同一个活动出现了多样化的精彩解读,这也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魅力所在。

在我的试教过程中,有的班级学生告诉我这个活动教会了他们要相信自己,坚持到底一定能胜利;有的班级学生告诉我这个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事前要多思考,只有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路径”,才能离成功更近一步;有的班级学生告诉我这个活动教会了他们确定合适的目标很重要,蹦一蹦能够到的目标才让人有前进的动力……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流程进行了反复推敲,综合大多数学生的反馈与生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最后将课的核心理念定位为:通过鼓掌的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更准确的评估,学习一些目标管理的方法。

心理辅导活动课与其他学科的课不一样,并不追求学生获得知识与体验的统一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于是在课堂的分享环节,在课末的书写反馈环节,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对整个活动的解读多元而丰富。

猜你喜欢
预估团体目标
美国银行下调今明两年基本金属价格预估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SVM分类模型预估网站商业价值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