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2018-01-29 11:40李有才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宋 丹,李有才

(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一、前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人口红利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因素的不断累计、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发生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等诸多现实问题,在这一系列国内自身原因与国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现已进入“新常态”发展。自2015年开始,我国经济存在增长率持续下降,而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企业的净利润率呈现下降趋势,消费水平上升而投资热度下降,这说明我国主要经济指标之间的联动性已经出现了背离,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迫切需要供给侧环境的改善、供给侧结构优化等改革措施,以便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供需错位”是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着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反映了中国的供给结构与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端、生产端着手,积极调整供给结构,不断寻求新路径,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发力点就是实体经济,而主攻方向则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原料和重要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都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由我国能源自身的结构特征决定的。[1]自2012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煤炭市场需求不振,产能严重过剩,供求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煤价跳崖式下跌,煤炭全行业亏损,煤企生存压力巨大,10年煤炭黄金期一去不复返,而国家推行的能源结构优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上了历史舞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市场将进入一种新常态: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激化、竞争加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解决煤炭产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成为解决煤炭困局的关键。

二、具体措施

按照国家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要求,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是煤炭行业的改革重点。具体有两方面,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用工多、效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将煤炭利用从单一的燃料方向,向原料和燃料并重的方向转变。

(一)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于供需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失衡、扭曲,导致我国出现煤炭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因此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对煤炭进行去产能。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行业的第一任务就是去产能,而怎样稳妥去除严重的过剩产能,对以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1.淘汰“僵尸企业”。对于长期停产停工、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已失去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要加快实施整体退出、关停出清、重组整合。

2.关闭退出违法违规及不达标煤矿。将无法达到有关安全、质量、环保、技术等国家强制性标准,逾期未改或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煤矿,纳入去产能范畴。对于部分煤矿,其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实施关闭退出。

3.退出产能落后、风险大的煤矿。国发〔2016〕7号文件规定,产能不足30万吨 /年且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要在事故发生当年内淘汰。对于采用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工艺方法,且没有办法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矿,必须实施去产能。

(二)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是有效化解煤炭行业散、乱、弱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持续增加煤炭优质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1.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将使煤炭企业平均规模明显扩大,中低水平煤矿数量明显减少。力争到2020年底,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出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

2.优化煤炭产业格局。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环境等因素,支持有关地区通过兼并重组适度扩大规模,部分地区适度控制、降低生产规模甚至关闭退出,进一步实现煤炭产业优化布局。[2]

3.提升上下游产业融合度。大力发展煤电联营,结合电煤运输格局,以中东部地区为重点,推进电煤购销关系长期稳定且科学合理的相关煤炭、电力企业开展联营。煤炭、电力两个行业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缓解煤电矛盾,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助于煤炭行业化解低端无效产能,增加有效供给。

2017年11月28日,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重组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并后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成为仅次于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之后的第四大能源央企。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在煤电业务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按照度电耗煤310克计算,中国国电2011年3700亿千瓦时的燃煤发电量,需要消耗煤炭1.147亿吨。除去自产的0.65亿吨煤炭外,中国国电需要外购大约0.5亿吨煤炭。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以后,这部分采购量完全可以通过内部供应来完成。[3]

(三)提高供给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供给和需求是互相作用,螺旋式发展的。因此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必须考虑到需求因素的影响,保证在有效需求稳定和扩大的基础上,提高供给质量。具体到煤炭领域,就是要跟上我国工业化不断深入进程,对煤炭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清洁煤的使用,另一方面保证煤炭的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转化力度进一步加大,使煤炭从作为单纯的能源材料转化为用途更为广泛的工业原料。煤炭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和去产能工作的根本思路,就是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开发先进产能,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4]

(四)国企改革,减税降税、降低成本 市场供给的主体是企业,而中国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受政府政策影响较深,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性,这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加快国企改革进程,变管资产为管资本,尽快建立企业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一方面对于致力于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创造新需求的企业,要减税降税,使税负占企业成本中的比例逐步降低。另一方面要尽最大程度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如时间成本、运输成本等。

三、改革成果

(一)产能过剩矛盾得到较大缓解 煤炭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抓领域之一,2016开局之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关闭退出产能超过3亿吨,煤炭产量、库存大幅下降,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炭进口重新回升。2017年迎来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全年退出产能1.47亿吨,其中动力煤退出1.11亿吨,占退出产能的75%;炼焦煤0.36亿吨,占退出产能的25%,煤炭产能过剩得到有效控制。[5]

去产能持续推进,我国煤炭供应格局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全国煤矿数量由2015年底的1.2万处减少到现在的7000处左右。[6]现代化大型煤矿的产量占全国煤矿产量的比重约为75%以上,成为我国煤炭生产供应的主体。

2017年我国原煤产量34.5亿吨,同比增长2.7%,与去产能政策同时进行的“加快释放优质产能”也逐步实施,已成为煤炭行业一项重点工作,陕西榆神矿区小保当二号矿、内蒙古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矿等多个优质煤矿相继核准投产,加速释放了优质产能,大幅提高了有效供给质量,进一步优化了煤炭的供应结构。

(二)煤价恢复上涨,持续高位震荡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驱动下,连续两年去产能任务都超量完成,2016年4月份开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开始上涨,结束了连续59个月下跌的局面,持续高位运行,多次震荡调整是2017年煤价的主要特征。

煤炭价格逐步回归高位运行,一是由于化解过剩产能所带来的直接“红利”,另一方面因为不断增大的需求,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减少了煤炭实际供应量,同时由于经济回暖,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煤相关行业的不断复苏推动了对煤炭的需求。

(三)治理散煤取得显著成效 大刀阔斧对散煤进行治理,重点地区的治理任务顺利完成,截至2017年11月,“2+26”多个城市已完成300多万户居民电代煤、气代煤,5万多台燃煤锅炉被淘汰,1000多万吨散煤被有效替代。其他诸多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散煤治理措施。2017年12月20日,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提出了散煤治理的新目标:截止2019年,北方地区50%的取暖为清洁取暖,替代散烧煤量约7400万吨;截止2021年,70%的取暖为清洁取暖,替代散烧煤量约1.5亿吨。[7]

(四)行业经济效益回升 随着国家在煤炭行业推行供给侧改革,煤炭价格从2016年开始大幅上涨,煤炭生产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从2016年8月开始明显改善。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54万亿元,同比增长 25.9%,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 290.5%,企业效益整体向好,利润水平保持显著增势。截至2017年11月,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21.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利润累计同比增速高达364%。[8]

(五)煤炭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 2017年全社会存煤继续下降。年末,重点煤炭企业存煤6100万吨,同比减少 2284万吨,下降 27.24%。 2017年重点煤矿及统调电厂煤炭库存量。[9]

(六)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量落后的、不安全的煤矿被关闭停产,整体行业事故率有所下降。安监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249起、死亡538人,比前期分别下降了29.3%和10%;较大事故22起、死亡95人,较前期分别下降了37.1%和39.5%。[10]从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两方面来看,2017年都较2016年同期安全形势有明显好转趋势。

煤炭行业效益总体形势好转,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煤炭企业可以在安全生产中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也是煤矿生产安全升级的绝好机会。同时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全国各煤矿在不断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着力巩固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陆续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2017年,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逐渐显现:落后产能继续被淘汰、优质产能加速释放、煤价高位运行、行业效益稳步回升、重点地区散煤治理任务完成、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然而煤炭行业还未真正的脱困健康发展,价格的短时间复苏不足以弥补过去周期下行的欠账,更不足以应对当前紧张的资金周转问题。多数煤炭企业从前数量速度型的发展模式必须从意识上彻底抛弃,依法控制产量,坚决禁止超过核定能力生产,对企业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认真调整,对待煤炭市场更加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炭行业逐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行业负债率修复缓慢 受益于煤炭价格高位运行,2017年煤炭行业经济效益短期实现“突飞猛进”,企业利润不断回升,但不能与“黄金十年”期相比,当年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近百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中,前10家企业利润就占总利润的八成左右,这表明大多数煤炭企业仍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行业亏损面超过五分之一,多数企业仍未扭亏。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使煤炭行业长期处于熊市周期,行业景气情况受到重创,资产负债率也从2012年开始大幅上升。截至2017年11月,煤炭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8%,较2016年初70%的负债水平仅下降了2个百分点。行业盈利大幅好转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速度依然较为缓慢。[11]

行业运行的企稳向好态势掩盖不住内部结构性矛盾,煤炭企业面临的改革和转型压力依然非常大。除实现盈利这一最基本的目标外,借此机会实现煤炭企业的转型更是一件具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二)退出生产要素没有得到高效配置 虽然去产能工作进展顺利,但后遗症问题也逐渐显现。煤炭及洗选行业从业人员仍大于300万,较供给侧改革之前虽减少10%以上,但煤炭行业相当数量的人员未进入统计,煤炭行业冗余人员仍较多,要达到“十三五”规划中全员劳动功效1300吨/人·年以上仍有较大差距。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做好人员安置工作仍有较大的困难。退出人员的安置问题比较棘手,安置资金缺口大、奖励补贴资金标准低、安置渠道有限;大多数关闭退出煤矿为法人单位,关闭退出煤矿的资产债权债务关系复杂,资产债务处置难度较大,众多企业资金债务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财务成本居高,杠杆率依然偏高;煤炭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明显放缓,对后续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12]

(三)散煤治理工作问题突出 尽管散煤治理完成的比较顺利,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地区的治理散煤、清洁取暖工作没有因地制宜,不能有效结合当地实际资源的情况实施,“一刀切”地采用清洁能源取暖,导致当地及周边地区清洁能源供应不足、价格高扬。另外,还存着散煤治理市场体系不完善问题,清洁能源进入成本较高,控煤仍对行政手段依靠度较高,市场化机制作用有限,特定区域内仍存在着“一刀切”、停产限产和强行统一技术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创新型人力资源匮乏 对于煤炭行业这种资源型企业来说,不落伍的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煤炭企业正经历着逆流而上的艰难时期,走出困境的最基本条件是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然而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阻碍着有创新思维的技术人才施展才能。目前煤炭行业的创新型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密度低的现象,如山西同煤集团洗选公司,现有员工2784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比仅2.01%,[13]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转型升级。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产能,进退并重 从总量上看,2017年煤炭去产能进展较为顺利,但落后产能仍占据煤炭生产的较大比重,结构性去产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未来一段时期煤炭产能将呈现有增有减的形势,通过有序增加先进产能,尽快退出落后产能,从去除产能总量转向优化产能结构,从只退出落后产能转向进退并重。未来去产能的新课题的具体内容为:一方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增大优质增量供给,最终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二)加强科技创新,助推煤炭行业改革 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积极推进煤矿“四化建设”,即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现今社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进一步加深,再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只有大力推进煤矿“四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煤矿作业的安全系数,继而真正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这是推进煤矿生产安全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煤矿企业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重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是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煤炭企业需要提高人才比例,优化队伍结构,突出精干高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理念、技术、工艺和技能等方面不断变化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保证企业顺利转型升级。

(三)推进煤炭行业一体化发展 以煤炭为基础,多元化发展是煤炭企业应对瞬息万变新常态的总体方针,优化纵横价值链,推进产业一体化,从两方面实施:首先,应该坚持以低碳利用,清洁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原则,推进煤炭产品纵向延伸,大力推进煤炭与电力、化工、新能源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挥“煤++”效应,实现煤炭产品纵向一体化,促进煤炭企业优化升级;其次,煤炭市场供给过剩危机使得煤炭企业亏损严重,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下,煤炭企业实施市场化和企业自主的重组,这种重组可以是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国的兼并重组,其特征是更多煤电融合、煤化融合、煤钢融合及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并购重组,从规模上看,将出现更多竞争力强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会更高,市场话语权及控制力会更强。因此可以看出,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其他同类或相关企业,可以实现协同融合,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

(四)完善煤炭行业制度 推进煤炭行业制度改革,优化煤炭行业体系格局,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第一,深化煤炭市场化,促使煤炭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煤炭利益链上的每个主体都能够严格遵守市场规律,消除恶性竞争,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煤炭市场机制;第二,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使煤炭价格能更合理规范的反应市场供求关系、煤炭资源的稀缺、成本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第三,健全煤炭行业监管机制,应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监督管理,坚持效率优先,简化所涉项目的审批流程,落实企业资产运营权责统一,形成分工明确、管理清晰的煤炭行业监督管理机制。第四,完善以《煤炭法》为核心的煤炭行业所涉及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确定审批权限,如煤炭安全和矿工权益保护、环境与矿产资源保护以及煤炭资源规划和管理等,同时对于违反煤炭领域法律法规行为追究责任,严厉查处,确保各项规定的有效实施。

六、结论

在未来相当时期内,煤炭作为能源主体的地位不会变化。根据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4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58%左右。煤炭供给侧改革还远未结束,去产能仍将继续,或将加大产能置换进度来保障供应的稳定。煤炭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抓住当前煤炭行业效益好转的有利时机,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尽快做大做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要创新煤炭商业模式,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由传统的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由煤炭价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1]宋 丹.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J].中国煤炭,2017(05):30-33.

[2]乔小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能源部门经济重要性评价——基于投入产出技术[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6.

[3]深度报告:“煤电一体化”的前世与来生(2)[EB/OL].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2018-01-16.

[4]余晋彬.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煤炭工程,2017(09):166-168.

[5]高英杰.2018年动力煤有效产能为30.67亿吨同比增加2%[EB/OL].煤炭资源网,2017-11-18.

[6]王 妍.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下的规划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煤炭,2016(10):12-15.

[7]李瑞峰.关于煤炭规划体制的思考[J].煤炭工程,2011(04):1-3.

[8]证券时报[N].2018-03-27.

[9]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EB/OL].中国煤炭市场网,2018-03-28

[10]张 鹏,吴立新,孙博超.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政策效应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7(10):18-21.

[11]陈 刚.供给侧改革下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煤炭技术,2017(03):326-328.

[12]张振红.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煤炭洗选发展机遇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选煤技术,2016(05):95-99.

[13]李丽英.能源革命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煤炭科技发展趋势探析[J].煤炭工程,2017(03):143-145.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