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研究

2018-01-29 09:51:55曾鲜艳胡小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痛苦癌症心理

曾鲜艳,胡小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422医院肿瘤科,广东 湛江 524000)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导致的局部组织细胞增生,从而形成新的生物,这种新生物大多都呈占位性块状突起,故也称为赘生物。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癌症即为恶性肿瘤的总称。癌症病死率高,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仅要经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理的折磨和考验,特别是新发生癌症的患者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更为强烈[1]。现抽选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肿瘤科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8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7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4.4±3.7)岁。128例肿瘤患者均为恶性,其中肺癌46例,胃癌36例,肝癌21例,胰腺癌13例,食道癌12例。

2 心理反应特征及心理护理

2.1 心理痛苦

心理痛苦是指个体面对生活应激事件(如癌症)所形成的较为一般的心理不适应状态。据统计,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癌症患者可受到心理痛苦影响。

2.1.1 表现形式

受心理痛苦影响的患者常表现为被隔绝、自卑、失落、耻辱、担心传染和复发、害怕死亡、失眠、恐惧、焦虑、抑郁等,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2.1.2 护理干预措施

(1)在对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心里特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式,将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此同时,督促鼓励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在做各项检查治疗前后,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若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副反应,患者产生急躁情绪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其情感需求,尽力使其身体处于舒服状态,并不断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其生命质量。

(3)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讲解肿瘤护理和心理的相关知识,以支持帮助患者尽快融入到社会中,培养开朗乐观的心态,最大程度摆脱心理上的痛苦。

2.2 焦虑

焦虑是个体对一个或多个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威胁做出反应时所经受的不适应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焦虑是在威胁发生之前,预计可能会给本人造成危险或需要做出极大努力去应对的情况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焦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身心健康有保护性作用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适当的焦虑有益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变化,在常见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面前通过自我调节达到身心平衡状态。但若个体产生过度的焦虑且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则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

2.2.1 表现方式(1)生理表现

患者常会出现乏力、呕恶、厌食、心悸、失眠、腹泻、多汗、胸闷、呼吸急促、颤抖、头痛等症状。

(2)情绪表现

患者易出现缺乏耐心、情绪激动、自责或者责备他人的表现,为了缓解不适,还常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如来回踱步、坐立不安等,有的患者则表现为沉默不语、愁眉不展,有的患者会喋喋不休,反复询问关于自己疾病的某一问题。

2.2.2 护理干预措施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对患者不良的感官刺激。

(2)护士态度诚恳,语速适中,解答耐心。(3)为患者提供宣泄机会,听患者倾诉。(4)采用适当的放松方式,如听听音乐、做做深呼吸、全身按摩、热水浴等。

(5)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减少应激源对患者的刺激与干扰。

2.3 抑郁

抑郁是指一种情绪低落状态。由于抑郁引起的植物神经症状与患者本身的疾病症状不易区别,给诊断造成困难。长期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如疼痛)、心理上的痛苦、焦虑等不良反应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会逐渐发展为抑郁,这会导致患者在社会中、工作中、生活中与他人协调事宜及沟通交流的能力逐渐减退。但许多人不能完全符合诊断标准,可以认为是一种伴随抑郁情绪的情绪紊乱状态。

2.3.1 主要症状

(1)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食欲改变、睡眠紊乱、精神运动性迟缓、易激惹、疲劳、精力不足。

(2)心理症状

烦躁不安和兴趣丧失、快感缺乏;自我形象降低、罪恶感、注意力不集中、产生自杀想法。

(3)症状不明

一部分患者虽然行为表现不明显,但其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往往容易被忽视,护士要对少言寡语的患者多加注意,防止发生自杀悲剧。

2.3.2 护理干预措施

(1)及时甄别出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请心理医师会诊,也可报告主管医师,酌情请外院精神心理科医生会诊。

(2)无严重抑郁但有伴随症状的患者,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并与家属沟通,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密切观察,同时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以帮助患者排解不良的情绪反应。若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患者有向重度发展的趋势则要及时采取措施。

(3)对于服抗抑郁药的患者,护士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如有无兴奋、头痛、失眠、心电图改变、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的出现。

(4)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减少患者的诸多疑问和顾虑,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知识,充分调动患者的内部潜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5)使用非药物疗法,消除心理性因素,如:放松训练、提供患者倾诉机会、培养兴趣、合理安排生活等。

(6)及时处理患者躯体不适,提高舒适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7)创造温馨的治疗康复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刺激。

(8)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动态变化要及时做好评估,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改变,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症状改变随时更新干预计划。

3 结果

128 例患者心理痛苦、焦虑、抑郁均得到缓解,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4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所表现出的消极心理反应,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追其根本可归因于人畏惧死亡的本能反应。消极的心理反应也不一定都是负面作用,只要反应适度,表明患者渴望延长生命的强烈愿望,反而可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其身心状态的改善是有利的[3]。

通过对本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的分析,可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痛苦癌症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降低“支付痛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谁痛苦,谁改变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36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分担痛苦
癌症“偏爱”那些人?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6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08
不如拥抱癌症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