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霞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038)
采血检查深入到健康人群中,近些年来临床研究中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采血工作。但是护士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次成功。为了提升采血成功几率,在临床研究中要提前进行调查,总结采血失败的因素,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出现护理异常或者其他现象。
护士的操作能力对采血能否成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在采血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具体分析工作,了解采血注意事项,做好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异常。以下对采血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能一针见血
静脉采血比较常见,如何做好标本采集是重点,部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有限,在采血过程中需要保证静脉和手背充盈,穿刺后必须一针见血。但是当前在实际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穿刺不正确的现象,遇到特殊的体检者,难度比较大,如果操作不到位,则导致采血不能一次成功。
(2)血液渗出
医护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用力过大或者进针角度选择不合理的现象。针对此类情况,真空采血是重点,要一边退针一边观察是否存在退血的现象,如果存在回血或者血液进入到采血管的现象,则说明针头能直接退回到采血管,操作人员边退针边观察是否存在退血的现象。如果有回血或者血液进入到血管的现象,则说明针头能退回到血管内,说明采血成功。如果出现不畅的现象,则会导致出现肿大的现象,说明穿刺失败。
(3)扎止血带过紧
静脉采血的距离设定是关键,要掌握穿刺点的实际位置,在大约上方6cm处进行,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如果扎的比较紧,可能出现疼痛,扎的比较松,穿刺不成功。如果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则能保证整个过程顺利进行。但是如果存在穿刺问题,失败后,需要及时调整深浅,避免出现退出血管的现象[1]。
(4)采血操作不合理
护士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接真空采血管时,如果存在不固定或者牵拉的现象,则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采血不能一次成功。
(5)采血管无真空负压
医护人员在静脉穿刺成功后,接采血管,如果不存在血液渗出的情况,则判断为血管无负压,要及时进行更换处理,避免出现移位的现象,导致失败[2]。
部分体检者自身存在晕血的现象,此外初次接受采血,可能存在紧张和焦虑等情绪。
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部分体检者嘴上说,不紧张,不害怕,但是表情严肃,如果检查静脉管路不存在异常,止血带进行加压处理后,需要考虑到周围静脉痉挛,此外刺激性疼痛以及精神压力比较大,可能存在迷走神经异常或者心跳缓慢的情况,容易出现灌注异常的情况,体检者容易晕厥。
护士静脉采血是个全面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可知,采血异常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采血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异常。以下对对策进行分析。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可知,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综合能力是重点。体检中心护士是从各个科室临时抽派的,体检人数多,部分工作人员新入职,对很多内容缺少了解,在操作过程中要使其了解操作环境,根据静脉采血项目和实际情况做好处理工作。如果出现异常,不能慌张,要镇静处理。检查处理也是重点,提前进行互动和交流,尽量保证一次成功。此外要善于总结操作要点,了解注意事项,提升综合水平和能力。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需要对年轻的护士给予指导和帮助,提升一次成功几率,减少痛苦[3]。
护士的专业能力对静脉采血有一定的影响,要了解周围组织的解剖层次,此外从力度调整的方面入手,必须保证动作轻柔,合理进行操作。
护士穿刺血管成功后,在连接采血管的过程中要注意理顺采血管的引流管,避免针头过于翘起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牵拉过程中不能移动采血针,避免针头脱出。此外医护人员在穿刺的阶段,要控制好进针的深浅,避免针头脱落。
操作前,护士需要检查采血器的有效期,查看针头是否存在阻塞的现象,对于存在问题或者异常等,要及时更换。只有做好整个过程的把关工作,才能保证采血器的质量,避免由于质量问题出现采血事故[4]。
体检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大的现象,要做好心理评估工作,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比较紧张的患者,采血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做好分析工作,此外提升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提升依从性。对于不需要空腹采血的患者,让体检者进食后采血,避免由于没进食出现晕厥的现象。此外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患者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有效的护理指导能避免患者出现相关炎症,能让其尽快恢复,避免出现异常[5]。
体检人员在采集静脉血标本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措施后,能避免出现恐惧和焦躁的情绪。静脉采血作为临床血液检查不可缺少的节能,有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准确掌握技术类型,提升一次穿刺成功几率,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针对当前医护人员自身和体检者自身因素,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明确注意事项,按照流程要求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