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顺花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湖南 长沙 410011)
局麻下无管化经皮肾镜术(Tubeless percutaneous nephrilithotomy,TPCNL)即在局部麻醉状态下经皮肾造瘘并建立通道,在肾镜或输尿管镜直视下借助碎石及取石设备取出上尿路结石,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且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输尿管导管支架的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其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用于治疗上尿路结石[1]。我院泌尿外科从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局麻下采用无管化经皮肾镜方法治疗上尿路结石102例,手术效果满意,本文将重点阐述局麻下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本组患者102例,男68例,女34例,年龄21-69岁,平均47.6岁,其中肾盂及肾盏结石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6例(结石均在L3水平以上),重度积水38例,轻中度积水64例。术前均行B超、尿路造影剂泌尿系CT检查,结石直径1.5-3.0cm,平均2.6cm。
根据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合适病例纳入研究[2]。病例纳入标准:经静脉尿路造影或CT造影确诊尿路结石患者;单发性结石,直径≤3cm者。病例排除标准:麻醉过敏者;严重泌尿系统感染或感染未控制者;有明显集合系统损伤;合并心、肺、肝、肾、脑、血管等疾病;尿路或肾脏畸形;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患者;无需二期手术者。
所有病例均采用局部麻醉,术前10分钟肌注盐酸哌替啶75mg,患者取截石位留置输尿管导管及导尿管,输尿管导管连接林格液并持续滴注,患者再改俯卧位,腹部垫小枕抬高腰部,利多卡因于手术区域逐层浸润麻醉;B超引导下肾盏穿刺,拔出针芯见有尿液滴出,沿穿刺针置入安全工作导丝,筋膜扩张器从F8至F18逐渐扩张,最后置入F18可撕薄皮鞘,建立经皮肾通道,采用F8/9.8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并取出结石,检查无结石残留且无明显出血,顺行置入F4.8D-J管,拔出输尿管导管,退出镜体,拔出薄皮鞘,加压覆盖敷料[3]。
102 例患者均一期取石成功,结石清除率100%。术后未见严重感染,有2例出现寒战、发热,给予抗炎和物理降温后好转。无严重术后出血,但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对症治疗后治愈。全部患者未出现结石残留、腹腔积液、器官损伤等,所有病例均治愈顺利出院。
2.1.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介绍局麻下无管化经皮肾镜手术全过程,介绍该项手术的优势和安全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4]。重点讲解局麻手术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请已施行手术介绍体验,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详细介绍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办法,使正确认识及对待手术,并对术后的变化有心理准备。
2.1.2 术前检查
术前协助医生完善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静脉尿路造影或CT造影,行器官功能检查,排除不宜手术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升高者及时控制感染。
2.1.3 术前指导
术前体位训练为术前指导重点。术前向患者介绍PCNL书中体位情况,包括俯卧位、截石位,指导患者训练。俯卧位训练法:嘱患者在床上取俯卧位,双臂向上环抱一软枕,腹部下垫一大小适中软枕,头部偏向任意一侧,上肢自然置于头部两侧,平静呼吸,初始训练每次15分钟,随后每次递加15分钟,直至增加到60分钟每次。若患者在60分钟内呼吸平稳,脉率变化小于10次/分,血氧饱和度大于90%,则能耐受俯卧位[5]。此外指导患者做好术前清洁,指导患者清淡饮食、注意休息等。
2.1.4 术前准备
清洁术野皮肤毛发,做好留置肾造瘘管和无管化皮肤准备。准备腹背侧和会阴部的皮肤。术前查血,行交叉配血实验,联系血库备血,以备术中、术后紧急输血。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结合无管化经皮肾镜术手术特点行手术配合:①肌注盐酸哌替啶并告知其药物效用,消除患者紧张情绪;②协助患者摆最佳手术体位并尽可能舒适;③予以心电监护,低流量给氧,记录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④局麻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易产生恐惧心理[5],与患者交流使其放松,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及不适;⑤加热冲洗液至36-37℃,减少膀胱痉挛及心血管并发症[6];⑥控制手术室温度,使患者处舒适状态[6,7]。
2.3.1 术后常规护理
患者送回病房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吸氧6小时,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如有恶心者则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3.2 体位管理
因无管化经皮肾镜术无造瘘管压迫止血,术后嘱病人勿剧烈活动,翻身时轻按压肾造口部位,用手托住腰部,避免腰部用力引发出血;以小方枕垫在术侧腰背部敷料覆盖处,尽量减小肾周间隙,以减少尿液对肾周外渗及肾周感染率,减轻术侧疼痛。
2.3.3 术后管道护理与监测
2.3.3.1 导尿管护理:
①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打折、脱出、受压、阻塞,引流不畅致肾周出血和尿性囊肿,避免引流袋位置高于耻骨联合,及时倾倒储存尿液,防逆行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②观察引流尿液量、形状、颜色,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尿,活动后稍加重,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现象。如出现鲜红尿液,提示出血可能,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通知医生查看;③鼓励患者多喝水稀释尿液,防血凝块堵塞尿管。若出现血块梗阻导尿管,则更换粗大的导尿管,忌行膀胱冲洗,以免发生逆行感染;④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憋尿,以免膀胱内压升高导致尿液反流。术后4-5天,患者尿液较清,可予以拔出导尿管。
2.3.3.2 D-J管护理:
术后留置D-J管,D-J管穿过整个输尿管,起支撑、引流作用。①嘱咐患者忌腰部剧烈活动和深蹲动作,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引起腹压增高,导致D-J管的移位;②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免导管堵塞或形成新的结石;③告知患者膀胱刺激症并处理方法,因导管刺激膀胱粘膜,易引发膀胱刺激症,解除患者将紧张心理;④麻醉清醒后,采用半卧位,嘱咐患者定期排尿,避免膀胱过渡充盈导致尿液逆流[8,9]。
2.3.4 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2.3.4.1 出血
密切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及出血状况。尿液颜色持续加深或鲜红的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给予止血药对症治疗[10]。
2.3.4.2 感染
术中肾实质的撕裂和尿外渗、术中高压灌注、输尿管逆行插入和术后引流不畅或逆流,均与术后感染密切相关[11]。术后每6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发现体温持续超过38.5℃,应汇报医生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必要时查血常规,了解感染情况、。
2.3.4.2 尿外渗
无管化经皮肾镜术未留置肾造瘘管,无肾造瘘管的引流和创面压迫止血作用,肾内尿液易通过造瘘口外渗。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轻微外渗可经腹膜吸收好转。渗出较多时会引发患者腹胀腹痛,重者导致腹膜炎。若出现敷料渗出较多,腹痛腹胀明显,应及时汇报医生,必要时,重新置入肾造瘘管。患者术后应保持引流通畅,减轻肾盂肾内压力,可减少尿外渗的发生[12]。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手术,无管化因不留置肾造瘘管,术后无肾造瘘管与肾脏之间的接触摩擦[1],避免了因造瘘管造成的疼痛与不适。较传统经皮肾镜术,无管化不需拔管,且创伤较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病人医疗费用。此外对局麻无管化经皮肾镜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可减少麻醉及术后并发症肾绞痛、肾周血肿、出血、感染、尿外渗等的发生[1,14],并提高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