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相信谁都有外出途中遭遇无处寻觅卫生间的尴尬。普通公路什么时候才能像高速公路那样有便捷的服务区?
2016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大力提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推进服务设施建设,并连续出台建设指导意见。在此之前,浙江、上海、北京、江西等地先行一步,探索在公路服务站、道班等设施上扩展服务功能,增加停车、如厕、加水等基本功能,建成了一批小而美的“驿站”。
普通国省干线不是封闭道路,不能照搬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经验,没有垄断经营的模式,更无法实施标准化建设。从两年多的建设实践来看,普遍存在三大难题:土地、资金、法规。
“三大难题”让服务设施建设成为一项无法完成的作业。本期杂志就目前一些省市的做法,给读者提供些许破解难题的思路。
在原有的公路养护、收费设施上扩展服务功能,以解决征地问题。但由于公路养护、收费设施的土地属性,限制了其不能进行商业经营,如果增加加油、零售等商业经营,土地性质变更、商业经营申报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不能经营,缺少造血机能的服务设施,很难做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各地公路管养部门手中掌握的资金是财政划拨的养护资金,专款专用,无法投入服务设施建设。有的省份利用地方政府资金,吸引企业,特别是有财力的油品企业。吸收社会资金等手段解决部分资金问题,但由于商业运营模式缺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绝非易事。
在改扩建的同时,增加服务设施的规划,也是一个解决难题的办法。但远水救不了近火,“运动式”的建设推进容不得渐次改扩建规划的实施。况且,既有的工程规范、法律法规,也不适用于当前推进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
公路行业好像注定了要与各种困难伴生伴随,注定了要去践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言壮语。毕竟谁也不愿经历无处寻找卫生间的尴尬,谁也不愿意看到在禁烟禁火禁手机的加油站进进出出的男女老幼,谁也不愿意品尝缺少监管的路边店做的“南北大餐”,谁也不愿意看到国省干线两侧随意停放的车辆和恣意横行的“好汉”。
以人为本是社会的共识,更是公路行业的共识,服务设施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安防设施。如果顶层设计能将这一思路纳入服务设施建设,有些问题可能就会容易解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