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学生进入六年级以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过去在学校爱说爱笑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了,回家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并且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对父母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其实,这与青春期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关。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此时他们既非成人又非儿童,原本的儿童世界被打破,同时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如独立意识增强但实际能力偏低,生理成熟提前但心理成熟滞后,渴望他人理解但心理“闭锁”等。
因此,青春期儿童在成长的道路上,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矛盾冲突时,需要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需要父母作为他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建关系,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愿意敞开心门,接纳父母作为倾诉的对象。
2.找到适合自己的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3.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愿意将学到的方法付诸实践,积极主动地找父母沟通。
【活动过程】
师: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如果有一天,你要开始一段漫长的旅行,只允许带一样东西或一个人,你会带什么呢?”网友的回复千奇百怪。今天,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学生分享交流。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手机、现金、食物、相机、宠物等。
师:有没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带上自己的父母?
学生一片沉默。
师:为什么没有呢?
学生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网络热议话题,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成功引出活动主题。接着启发大家思考“为什么没有想过带父母”,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想象:某一天,当你情不自禁萌生了一个让人惴惴不安的想法时,或当你犯了一个错误束手无策不知何去何从时,或当你因为争执被误解而心中充斥着委屈和怨恨时……你在哪里?你会怎么办?不用回答我,自己在心里想一想。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对折,按要求画图:在这张纸的左半边用简单的图形画你的家,在家里画出你的房间。选取一种符号代表你,想想上面提到的情景发生时你在哪里,把你放在这幅画里。你觉得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在哪里?再选择两种符号分别表示爸爸妈妈,然后把他们也放在这幅画里。
学生按照要求画图。
教师巡视发现:当以上情景发生的时候,只有2个学生把自己和父母放在一个房间,其余45人都将自己与父母分离,他们把自己单独放在自己的房间,而把父母放在客厅、卧室、厨房或者家外面的环境中。
师:有谁愿意与我们分享你的画?大致描述一下图画的含义。
学生分享交流。
师:为什么在你最孤单难过、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独处而将父母拒之门外呢?
生1:因为我妈妈要照顾弟弟妹妹没时间管我,我一放学就要去辅导班,晚上回家就睡觉了。
生2:我爸爸一回来就喜欢坐在沙发上打游戏,每次我跟他说什么他都不理我,最多说“哦”或者“嗯”之类的,所以我有事就不想跟他说。
生3:如果我跟父母说某件事情,他们肯定会骂我。
生4:因为我爸妈在外地工作,我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很少和他们联系。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情况很真实,也很现实,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的苦恼。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被渐渐拉开,彼此间的亲密关系被打破,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亲密无间,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对父母失去信心。
设计意图:该环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意识到,由于自己对父母的不信任和不满,导致亲子沟通出现问题。通过进一步挖掘,找到这一心理问题,大多与二胎家庭、父母工作忙有关。
师:有人说,从出生起,我们就在父母的陪伴下坐上了一列开往远方的火车。每到一站,我们都要和一批刚刚熟悉起来的面孔告别,然后再迎接一批新的朋友。就这样,我们匆匆忙忙地走着,不知不觉走了好远好远,也在不知不觉中弄丢了最初与我们一同上路的“老朋友”、曾经最“亲密无间的知己”——我们的父母。
师:还记得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视频展示:《生门》(讲述妈妈孕育和分娩孩子的过程)
师:还记得你是怎样成长为现在的自己吗?
视频展示:系列图片《成长的故事》
师:此时此刻,你想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哪些难忘的事情?
生1: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发烧,妈妈陪了我一整夜,一会给我量量体温,一会给我喝点水,我感觉妈妈非常爱我。
生2:之前我写作业很慢,妈妈每天晚上都陪着我。
生3: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过十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办了一个生日派对,给我买了好吃的蛋糕、心仪已久的礼物,还请了很多好朋友替我庆祝,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生4: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和妈妈躺在床上聊天,她说她和爸爸省吃俭用就是为了把钱存起来给我上舞蹈班,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每次想起来都很感动、很难过。
生5:每次我犯了错误,爸爸都不会打我,也不会骂我,只会耐心地教育我。
师:妈妈冒着生命的危险生下了我们,又和爸爸一起精心地呵护我们长大,我相信天底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也许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心都是一样炽热。此时此刻和第一次画图时相比,你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我以前总是觉得妈妈很烦,现在我觉得很对不起她,其实她也是为我好。
生2:我觉得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
生3:如果爸爸妈妈现在就在我身边,我想拥抱他们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又能让他们明白,当下的问题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不必惊慌失措。视频和图片故事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孩子厚重的爱,帮助学生消除对父母的误解,在主观情感上愿意与父母重建良好亲子关系。
师:下面请在我的指导下,按照要求重新画图:在刚刚那张纸的右边用简单的图形画你的家;在家里画出你的房间;选取一种符号代表你,想想上面提到的情景发生时你在哪里,把你放在这幅画里;这个时候,你希望爸爸妈妈在哪里?再选择两种符号分别表示爸爸妈妈,然后把他们也放在这幅画里。
师:停下笔,对比观察左右两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想要与爸爸妈妈亲近了;当自己有烦恼的时候,希望爸爸妈妈陪在自己身边。
设计意图:重新构建家园,是为了验证上一环节的关系重建是否成功,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渴求。
师:回忆一下,过去你和父母之间最难沟通的问题是什么,概括地罗列在左半边图画下面。
学生分享交流。
师:你能为他量身定制一个适合他们家实际情况的沟通方式吗?
课件展示:和父母沟通的途径还有哪些?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总结罗列在右半边图画的下面。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写一封信;亲子日记;微信、QQ;家庭座谈会;小纸条;找个中间人;等等。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有些人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很遗憾下课铃很快就要响起,但我希望大家走出这个教室之后能与父母重新开始。试试选择一种最适合你和“老朋友”的沟通方式,当你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沮丧的时候、无助的时候,主动地向他们袒露自己,让他们在你的心里点亮一盏灯,打开一扇窗。成长的路,带上“老朋友”一起走!
设计意图:重建亲子关系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实现亲子沟通。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需要学生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探讨出多种多样的方式,以便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去和父母沟通。
【教学反思】
好的活动设计环节对于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如:通过描绘心理图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观看震撼人心的视频和感人至深的图片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等。但如果根据亲子沟通的内涵来审视这节课,又存在问题。亲子沟通的定义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通过有效的情感交流,使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和谐发展。这一内涵规定了亲子沟通的主体应该是父母和孩子两方。本节课的设计仅从孩子一方入手,显然不够科学。如果之前能够邀请家长加入,应该会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