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王 翠
小学写作是从一开始的一句两句、只言片语到后来逐渐能够用小篇幅文字大致陈述一件事情由来,在最后能够构造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整个写作学习过程看似简单,然而实践过程却是漫长而又艰辛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创作,而不是把写作要求死死地框住。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等渠道来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创新多元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如果学生嫌烫,教师要做的不是去换杯温水,而是再给学生一只空杯子,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将热水变温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写作学习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学习的动力和来源大多建立在兴趣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写作从一开始就没有兴趣,甚至是抵触,那么作文教学实践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被动接受学习过渡到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对于画面、音乐等比较直观形象的东西的接受能力比较好,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作文素材以图像、声音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写作教学形式不再单一化。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更加兴奋、更加活跃。比如小学语文写作中,以人类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首先可以请学生之间分组交流,尝试梳理自己的语言,表述这种动物的外貌特征,然后教师就可以适时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小动物,可以是猫的声音、图片、视频等。将聪明、可爱的小猫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并最大程度地集中注意力。多媒体教学展示结束后,这时候再让学生动笔写作,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新课标教育改革下,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仍然是不变的教学目的。所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主题似乎都围绕着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赞美、对社会好人好事的歌颂、伟大价值观的建立等。因为这些主题思想符合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符合小学生心智、德智的发展。然而,这些传统主题下的作文逐步流于形式,广泛空洞,千篇一律。当然,小学教育理念中接受、传递正能量是个永不过时的、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假恶丑不可避免,小学生作为社会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把生活比作泉水,那么写作就是溪水,只要泉水源源不断,想必溪水也会生生不息。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摸索探寻,贴近生活、感知生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自己擅长或者热衷的方式自由表达出来。即使是社会一些黑暗复杂的一面,也不能阻止学生去发现,只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接触,才能在后续教学中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好坏的辨别。有作文的地方就应该有生活,它们之间不可分割,脱离生活的作文就像一朵失去水分的花朵,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情调可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提炼挖掘出好的写作素材。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仔细观察花草树木,抓住一些景物的特点,比如说“泉水叮咚作响,发出银铃般爽朗的笑声”“嫩绿的小草露出自己的小脑袋”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去概括景物的样貌特征。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像“蝴蝶观测”“观察植物”这样的比赛,考验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也可以作为写作中宝贵的素材。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性和求知欲,心智水平也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作文创作中,学生既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大量的语文材料,又需要从阅读中汲取丰富的作文素材,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培养学生及时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不仅是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更多地,可以对书籍或者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考。再有甚者,对阅读内容十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或改编。阅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注重数量的积累,当然也要重视质量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主动地去学习借鉴大师名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自然而然地,写作能力就能有所提高。
简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也应及时与教学新理念接轨,立足于社会生活。运用合适的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挖掘生活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手段,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