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尧
(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榆林车辆维修分公司,陕西 神木 719300)
铁路车辆中各种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确保铁路车辆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铁路车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不断老化、损坏,对车辆的使用水平带来较大影响。加强对铁路车辆设备的检修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但是对于车辆检修而言,仍然存在检修信息传输滞后、信息不全面等问题,会增加检修人员的工作难度。对此,在铁路货车检修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检修系统,提高铁路货车检修水平。
铁路货车检修调度系统是对铁路货车检修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系统,包括了铁路货车检修过程中所有的作业环节,而且在铁路货车检修调度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还对调度摆车、修车日计划等检修调度员经常使用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描述,从而建立良好的货车交路模型,检修调度人员可以结合更加便捷的操作方式,对货车检修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尽快完成货车检修目标。铁路货车检修调度系统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货车检修调度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提高检修效率。
铁路货车检修信息化管理是未来铁路货车检修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检修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即5T,具体包括五个部分,第一是车辆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第二是车辆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第三是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第四是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第五是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当前的信息化检测系统中,对车辆的5T信息进行查询是了解车辆运行状态和性能的重要途径,在查询的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地对车安全监控体系5T系统进行,在这个综合平台上虽然对很多系统进行了综合,但是在实际查询信息的时候依旧需要进入到不同的系统中才能展开信息查询,而且获取的信息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很容易导致信息分散,不利于对整车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这个系统中产生的基础信息主要是根据铁路货车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计数履历数据综合产生的,系统每天可以结合总部的数据库,对检修信息进行下载操作,但是系统查询信息的速率较低,实时性不高,而且车辆状态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所以不能对车辆状态进行及时、准确地监督。
在铁路货车检修信息系统中,由于各个信息平台之间不统一,从而导致信息无法共享,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而且信息系统中只是存储了很多信息,并不能实现对信息的综合评判,而且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还需要较多时间,尤其是在查询不同系统的时候,获取海量信息以及处理信息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会影响到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对车辆的检修水平产生极大影响。
铁路货车检修系统平台存在比较明显的功能缺陷,作为系统软件的开发商来讲,最初设计系统和软件的时候一般是为了突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以及特定的需要,对于系统的后续功能完善工作做得不到位,在信息查询的时候,很多信息的检修功能也是不被支持的,使得系统平台的功能性下降,无法满足检修现状。例如检修人员想要从系统中获得车辆的故障信息,但是系统中的信息关联性不强,无法为检修人员提供帮助。
对于铁路货车的检修来讲,提高检修效率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传输故障、并且对故障进行解决,尤其是一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铁路货车检修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当前铁路货车检修过程中所有涉及到的系统之间还没有实现信息共享,所以系统的衔接性不够,当车辆入库检修的时候一般都还是以人工检修为主,检修的效率不高。
当前铁路货车检修过程中还没有平台可以实现全方位监测和信息查询,所以在铁路货车检修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综合的信息管理平台,接入铁路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在建设系统模型的时候,需要结合的信息系统有5T信息、检修HMIS等系统,以及轮厂HMIS等相关系统的复试等,借助软件对信息系统综合平台进行搭建。在这个平台中统一实现了HMIS、ATIS、CTC等相关数据的接入,然后通过系统的自动分析,可以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再将判断得到的综合结果提供给检修现场的技术人员,给他们提示车辆运作的状态,如果车辆的运行状态不好,还要同时给出预警信号,让检修人员可以提前了解车辆的哪一部分出现了故障,以及要如何处理这部分故障,提高检修水平。同时,车辆检修系统还能实现对铁路货车的检修调度,及时安排车辆进行检修管理。
(1)系统要求。以货车轮轴检测为例,对铁路货车检修系统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轮轴是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测轮轴故障并且对故障进行解除的时候,系统要满足以下基本功能。
第一,轮对身份识别。轮载电子设备连接轴端首先会触发阅读设备,由轴端触发识别设备控制相应的电子设备将轮轴端的信息发送出去,阅读设备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第二,轮对身份甄别。轴端触发识别设备传输来的信息可以直接抵达工控机的位置,然后对轮对的状态进行识别,并且确定轮对是否应该出现在检修工位上,如果确认轮对有问题需要检修,则要对轮对进入工位的时间进行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报警,没有问题时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第三,识别的轴号处理。每一辆货车都有独特的轮轴号码,在轮轴检修过程中,首先要将识别到的轮轴号码通过识别的时间一起传输到服务器数据管理系统中,然后由识别的轴号自动录入到工位数控设备端,服务器再根据轮轴号码提取HMIS系统中与该轴号该工位相对应的数据。第四,轮对检修完成之后的作业。当轮对检修完成之后,可以提取工位数控设备端上的检修数据,传输给整个检修系统的服务器,再根据服务器的处理,判断这个检修过程是否合格,如果检修不合格,要重新返回进行检修,如果检修合格,则结束检修过程,可以开始下一个检修作业项目。
(2)具体的实现过程。对货车轮轴进行段修检修的时候,检修过程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轮对收入检查区,然后经过探伤区、旋修区、压装区、支出区,最后完成检修。
第一,收入检查区方案配置。这部分主要负责对轮轴号信息进行识别和录入,包括车辆轴承的使用时间、当前的外观状态、转动时的状态等,并且要对轮对进行基本的冲洗和除锈处理。在系统处理过程中,首先可以采用机器视觉算法识别轮轴轴端的基本信息,将这些信息读入轮载的电子设备中,然后将电子设备吸附在待检修的轮对上,当轮对到检修工位的时候,就由该电子设备将轮轴的基本信息发送给轮轴智能识别设备,然后每一个检修工位上的工控机负责将接收到的轴端信息以及工位检测结果数据传输给系统服务器。第二,探伤区的处理。探伤区主要是对轮对故障进行检修的部分,负责收集磁粉探伤、微机超声波探伤以及手工超声探伤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可以及时了解轮对出现的故障。磁粉探伤是第一步,当轮对进行探伤检测区之后,可以通过磁粉探伤检测到轮轴轴身以及轴颈表面的缺陷,然后通过微机超声波探伤对内部的缺陷进行检测和处理,最后再通过手工超声波探伤方式对具体的故障进行准确地判断,提高探伤检测的准确性。进行探伤处理之后,检测的结果可以通过工位工控机发送给系统服务器端。第三,旋修区。该区域主要负责对收入检查区的检修尺寸进行收集,判断轮对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尤其是轮对的踏面,是很容易出现磨损的地方,该环节可以判断轮对的踏面是否要进行加修,以满足车轮各部尺寸符合工艺标准要求。第四,压装区。该区域主要负责收集退卸轴承的轮轴重新压装的信息。 第五,支出区。该区域负责轮轴支出的各部尺寸、关盖、磨合等信息进行复核,确保轮轴检修过程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投入使用的货车数量也越来越多,货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较高。在铁路货车使用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车辆设备的检修管理,尤其是要不断完善检修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检修人员提供更多车辆设备的数据信息,从而提高检修水平和检修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千里,陈雷,吴月东.关于铁路货车检修扣车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铁道车辆,2006,(05).
[2]遆龙.铁路货车检修调度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设计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3).
[3]张红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改革的探讨[J].中文信息,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