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颖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的体系也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科发展也成为了迫切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即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的分析,给予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的启示。从讨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过程入手,解决当代大学生同一性混乱,帮助大学生度过同一行危机时期。
佛洛依德关于自我的看法是本能冲动与超我需求之间的传递者。埃里克森相信,一个健康的人格发展必须要总结每一次危机的正反两个方面,自我同一性构成了人格发展的核心内容。埃里克森将佛洛依德的观点发展与继承,他不同于费罗伊德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埃里克森觉得人格的发展理论不能局限于异常人的心理特征中,而是应该根据心理健康者的人格特征建立起来。第二,佛洛依德认为人格特征的建立是由人的早期决定的,而埃里克森是将人的一生看作是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第三,埃里克森不认同佛洛依德将生物性的本我的性冲动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是认为社会性的自我成长看作人格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分为了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也就是说,人在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是贯穿一生的。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这八个阶段的过程中是不可逾越、逐步发展的。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会有一组对立矛盾冲突,例如勤奋和堕落、自信和自卑等。在每个阶段中遇到矛盾时,若不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解决,就会使个人的心里出现危机,导致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可以这样说,所有在同一阶段的不同人发展的人格都会表现在这个阶段的两个对立矛盾中。这八个阶段的心理危机矛盾冲突特征具体表现为:(1)婴儿期,在0-1.5岁,是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2)儿童期,在1.5-3岁,是自主敢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3)学前期,在3-6岁,是自主感与内疚感的冲突。(4)学龄期,在6-12岁,是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冲突。(5)青春期,在12-18岁,是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在18-30岁,是亲密感与孤独感的冲突。(7)壮年期,在30-65岁,是创造力感与自我专注的冲突。(8)老年期,在65岁以上,是自我整合感与失望感的冲突。
以上八个阶段中,与大学生人格发展最为紧要的是第五阶段,即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12-18岁),这正是学生从中学过度到大学的学习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进入青春期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往往会形成一个概念,比如他们自己是谁,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他们的价值在哪里,长大以后他们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们在这一时期对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开始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观察,会将自己的各种形象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相同和连续”之感。同时,也开始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认识现在和未来社会中的关联。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这种统一感会使青少年了解、认同自己以及自己与前后左右的事物整合起来——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达到一个整合的自我同一性。具有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会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积极意向,这一点对于个体接受成年期生活的挑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缺乏时间观念,对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不相一致,不能理解努力工作从而达到实现预期工作效果,对成功不抱希望以至于长期处于松懈、半途而废的状态,不愿意接触异性或者乱搞两性关系,不了解领导与被领导而产生权威混乱和盲目跟从,这些状态都会使青年产生角色混乱或者是消极同一性。角色混乱是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消极同一性是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同性是逐渐认识自我和形成自我的过程。自我是大学生作为个体对当前经验与过去经验的整合体,能够把自己在发展过程中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从而引导思想与心理朝着更合理的方面发展。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带有普遍性的特定的任务有待完成,任何一个阶段都有一对两极对立的感情。比如:一方面是自主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感到怀疑和羞愧的状态做斗争,形成一对矛盾。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够积极地解决这个矛盾,就能发展自我,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对环境与社会的适应;但如果是以消极的态度解决矛盾,则会使他们的人格缺陷,不利于他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每个人的人格都处于两级之间的某一级上。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尽管每一阶段的焦点只有一个问题,但是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会对个体后一阶段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在大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所在的埃里克森同一性理论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容忽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前一个阶段问题没能成功解决,将会对其人格发展的后一阶段产生消极影响,但后期发展的阶段成功引导,也会给帮助克服前期出现的问题创造机会。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同一性危机时期,当他们对于环境无法适应、角色混乱,以至于不能支配个人心理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的问题。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他分的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每个阶段是否能够顺利度过是根据社会环境决定的。环境配合本能发展的情况对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也表现在“危机”的形式上。当个体不能积极地去完成第五个阶段(青春期)带来的社会任务时,就会形成“消极同一性”。消极同一性是与积极同一性相反一端的状态,它是与社会目标相背离的同一性。
大学生产生消极同一性的原因在于:他们早期所处的生活模式与现实社会中所需的要求差距较大,以至于不能将自己的认识与周围事物整合的程度,因此大学生在这期间无法适应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使得无法积极地度过这一阶段带来的矛盾。埃里克森曾在美国社会中以嬉皮士青年作为研究对象。他指出,嬉皮士青年对社会抱有不满情绪,做出与社会愿望相反的行为,比如蓄长发,穿着怪异,行为颓废,故作惊人之举,表面上玩世不恭,实际上是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孤独、苦闷和混乱的情感。消极同一性的行为虽然受到社会的谴责使人们甚至感到反感,但实际上是青年对于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不能在此实现自我认同,不能将他人想法与自我认知保持一致。
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压力,要懂得逐渐学会承担责任,感受人生价值的意义。同时,要本着我心向善的心理驱使每个人度过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现的问题,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当代大学生同一性混乱所表现出的意识发展偏差主要包括:过度的自我接受,盲目的心理和消极懒惰的态度,过强的从众感和自卑感,任性和叛逆。对于过度自我接受的调试方法,建议大学生能够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目标,对自己进行充分而深刻的了解,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努力的方向,加强个人意志品德的培养。过度自我接受的大学生往往会在做事情的时候信心百倍、激情澎湃,偶遇失败后则灰心丧气,前后心理落差过大。政治教育者对于盲目的心理和消极懒惰的学生,建议他们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指定略高于自己水平的人生目标,使自己能够稍稍忙碌起来,因为如果目标太高往往不切实际,目标太低又使人缺乏动力,所以从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对于有过强的从众感和自卑感学生,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懂得认清自己的优点,以此为骄傲,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缺点,把它当成自己独特的方面来看,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不要苛求所有人都能接受自己,要能够接受部分人对自己的否定;任性和叛逆的学生无意识停滞在了青春期这一阶段,自身心理的不成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教育者要让大学生要学会停下自己高昂的情绪,来思考人性和叛逆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能不能换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实现。其次,这种任性和叛逆往往也是在人格发展的前几阶段出现了偏差,也与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要好好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以此为突破口获得心灵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明之,译.杭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佛山: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厚粲.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赖海雄,王传中,朱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