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网民身心健康的影响

2018-01-29 04:31杨俊海
关键词:媒介社交心理健康

王 伟,雷 雳,杨俊海

(1.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2.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2;3.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健康管理部,北京100073)

美国天文学家柯蒂斯说:“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而洛克也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所以身体健康对于人们所感知到的幸福来说非常重要。大量的实证研究[1-2]表明,身体健康状况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大量地食用水果蔬菜和闲暇时陪伴家人等健康的行为不仅让人们变得更健康,也会让人们感到更幸福。由此可见,健康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会影响到我们的幸福和精神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互联网也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体验。我们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购买和销售产品、观看电视节目、寻求配偶并搜索娱乐;我们使用互联网和其他人联系,通过互联网与身边熟悉的人或陌生人互动。截止到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人数[3]。那么,互联网的使用会对这些网民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互联网,使我们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健康生活。本文将从互联网与身体健康和互联网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来论述。

1 互联网与身体健康

1.1 网络使用与身体健康

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变得无处不在,那么互联网的使用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研究者在普通网民中针对干眼病进行了一项基于web的现场试验,结果发现,在980名一般网民中有大约355名(占36.2%)被试报告有五个或更多的干眼症状[4]。由此可见,网络的使用会对我们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过度的网络使用还会伤害我们的视力,再加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则对我们的视力伤害更大[5]。

较短的睡眠时间和过度的网络使用也会导致不良的健康状况[6]。卧室如果没有网络或电视,则会增加睡眠时间,减少疲劳[7],所以睡前尽量少使用网络和看电视,会对我们的睡眠有帮助。睡眠质量差是生理和心理症状的一个危险因素,过度网络使用不仅会直接地影响到健康,而且还会通过剥夺睡眠来间接地影响到健康。过度的娱乐上网、睡眠不足、经常喝咖啡或酒精饮料也会促进体重增加,影响健康[8]。

过度使用网络,就像过度使用酒精、烟草一样,会给使用者的身体带来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近年来常有报道由于上网时间过长,通宵打游戏等导致猝死的事件发生。过度网络使用打乱了使用者的作息时间,黑白颠倒,睡眠不足,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对中国大学生的研究[9]发现,网络成瘾对健康的影响就包括日间嗜睡及较低的自评健康状况。因此,健康上网一直会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1.2 网络信息与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互联网来搜索和共享信息,阅读新闻,查看天气,找寻方向,跟踪约会,支付账单,与家人和朋友交流,以及各种其他的事情[10]。所以,互联网也成为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手段,可以在网络上开展一系列健康相关的活动。关于健康相关的网络使用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信息寻求,而健康状况不佳或医疗问题是人们在线搜索健康信息的主要原因。一些研究者发现,健康的个体更容易在线搜索健康信息[11],而其他的研究人员则认为,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更容易在网上搜索信息[12]。这也说明,网络是一个大宝藏,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需要的信息,为他的健康提供帮助。

那么,网络的健康信息是否会给使用者的健康带来有益的影响呢?我们用两个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一项对血液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在线健康信息搜索对患者的健康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在某方面可能会增加焦虑,但是又会刺激在其他方面的适应。在线健康信息还会影响患者对他们健康的认识和医患关系[13]。对法国青年的研究[14]发现,互联网是传播健康信息和预防活动的一个有用的工具,尤其是针对青年。青年人相信网上的信息,并且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建议的来源。在调查的所有被试中,三分之一的被试报告,因为在线搜索,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健康行为(如医疗咨询的频率、照顾自己健康的方式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当中搜索健康信息,移动社交媒介的出现,也让很多人被大量的健康信息所包围。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所看到的健康信息影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但是,网络中看到的健康信息都是正确的吗?适合每一个人吗?这就给我们的网络监管部门提出了一个难题,监管部门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净化网络,让网民在网络中所得到的关于健康的信息都是正确的,让特殊疾病的患者能得到相对专业的建议,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3 社交媒介与身体健康

社交媒介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互动方式,在虚拟的社区和网络中人们创造、分享和交换信息。社交媒介是学习健康行为和寻求支持的工具,青年人会利用社交媒介向社交网络内的人寻求健康相关的社会支持[15]。与非互动式的媒介(如电视、电影和音乐等)相比,社交媒介的互动性会对使用者的健康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交互动可以影响年轻人食物的选择和分享[16]。在社交场合食物消费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青年被试都会比自己前面的消费者拿的食物多,但是与跟在胖消费者背后的被试相比,跟在瘦消费者背后的被试拿的食物更少。这也许是因为社交媒介像电视一样,在食物摄取时分散了注意力,但社交媒介的互动性,与健康行为有着独特的关系。社交媒介和互联网是可行的和可以接受的向青少年母亲提供健康干预的工具,她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搜索健康信息[17]。

除此之外,社交媒介的使用和在线健康信息还会促进个体使用在线健康服务,而在线健康服务的使用能够在个体水平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的自我管理,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层面提高效率[18]。对于特殊人群,社交媒介对他们健康的帮助也许会更大。病人们在线分享他们的个人健康信息,为在线寻求帮助的病人提供社会支持,社交媒介正在建设更多的社交群体,让病人共享治疗的信息[19]。而且,社交媒介的使用对医患关系、疾病的恢复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社交媒介上的互动交流可以解决和减轻患者的疾病和恢复过程中的问题与情绪困扰[20-21]。

2 互联网与心理健康

2.1 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

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22-23]。研究[24]指出,电脑游戏、网络浏览会让儿童和青少年疏远他们的社会生活。但是,张峰等人[25]的研究却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与社会-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会受到使用动机的影响。当使用动机为信息获取时,互联网的使用有助于社会-心理健康的提高,而基于人际情感的使用动机则会导致病理性互联网的使用,从而对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量的研究[26-28]也发现,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或网络成瘾会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对使用者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此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使用手机上网早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但是,有研究[29]发现,手机互联网依赖能够负向影响心理和谐,而网络社会支持在期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手机依赖既可以通过网络社会支持对心理和谐产生影响,还会通过网络社会支持缓冲手机依赖对心理和谐产生的影响,对个体起保护作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网络使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动机和使用时间,过度的网络使用肯定会对使用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而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健康上网的重要性。

2.2 互联网与孤独感

孤独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幼年时的孤独感被认为是以后的低生活健康状况的预测指标。一些理论认为,互联网的使用与更低的孤独感和幸福感有关,而有些理论则认为会增加孤独感。一方面,互联网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与同学、家人或有共同兴趣的陌生人相联系,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之间的互动增加。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也可能减少了线下的互动,而网络当中发展的都是一些肤浅的关系和弱的社会联系[30]。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互联网是增加了孤独感还是降低了孤独感,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反的结果。

研究者[31]采用实验法对在Facebook上发布状态更新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用实验诱导增加状态更新行为会减少孤独感,而孤独感的减少是由于被试感觉每天与朋友的联系更多了,而发贴对孤独感的影响与朋友直接的社交反馈(即响应)相独立。对大一新生的研究却发现,Face⁃book的使用强度对孤独感产生积极的影响[32]。对大学生亲子之间网络交往的研究发现,与父母更频繁的电话交谈的学生报告有更满意、亲密和支持的父母关系,但那些使用社交网站与家长沟通的学生则报告有更高水平的孤独感、焦虑依恋以及亲子关系冲突[33]。总之,网络与孤独感的关系非常复杂,很难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一个人孤独感的强弱会影响到他网络的选择和使用情况,但是反过来,网络的使用也会对网民的孤独感产生影响,两者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

2.3 互联网与抑郁

抑郁是一种易发的情感障碍,而且抑郁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互联网的使用增加了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使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增多。网络使用让老年人的幸福感提高,并且减少了抑郁,尤其是对那些独居的老年人的作用更大[34-35]。而对于那些感知到低友谊质量的青少年来说,以沟通为目的的互联网使用能够降低抑郁,而以非交往为目的互联网使用则能增加抑郁和社交焦虑[36]。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使用还存在着很多的偏差行为,例如网络成瘾、网络欺负等。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研究[37]发现,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会负向影响抑郁,而压力感在其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网络社会支持在压力源与抑郁间起调节作用,青少年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越多,在网络受欺负中感到的抑郁就会越少。

近几年,有大量的学者开始关注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有学者发现,抑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网络成瘾对抑郁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而非单向预测关系[38]。如果网络的使用是为了提高社会支持(例如,使用社交媒介是为了和远距离的家人交流)也许会对心理健康有益。相反,过度的网络交往或网络成瘾行为,会减少传统的面对面互动的时间,可能是网民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39]。而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抑郁和自杀意念得分也是最高,也就是说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更容易抑郁,自杀的念头也最多[40]。

3 总结与展望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大量的健康信息,但同时网络的过度使用又造成对健康的损害。所以,健康上网将是互联网心理学一直关注的问题。虽然这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1)互联网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证明,也还需要考察网络与健康之间的中介和调节变量,未来对互联网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之外,互联网、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互联网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心理健康起着怎样的作用?心理健康会影响到身体健康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互联网是否会通过影响网民的心理健康而间接的影响身体健康,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加以验证。身体健康是否又会影响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研究。

(2)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介正悄悄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已有研究[41]发现,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与青少年的友谊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友谊质量。那么,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对其他人群的健康又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在移动社交媒介的使用和健康之间是否会存在着中介或调解变量,例如友谊质量、社会支持、孤独感、幸福感等因素。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互联网与健康的关系。

(3)未来需要开展互联网与健康的本土化研究。中国是一个网络使用的大国,但我国对互联网心理学的研究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也不难发现,对互联网与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部分都来自国外,我国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并不多。除此之外,在线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国外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是典型的东方文化,我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和行为都与西方国家不同,在我国互联网与健康的关系是否也会和其他国家不同呢?我们可以研究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网络心理咨询的优势以及网络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总之,互联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探讨互联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健康地使用互联网。

[1]Fararouei M,Brown I J,Toori M A,et al.Happiness and health behaviour in Iranian adolescent girl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13,36:187-1192.

[2]王彤,黄希庭,毕翠华.身体健康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宗教信仰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6):1053-105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3](2017-10-12).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4]Kawashima M,Uchino M,Kawazoe T,et al.A field test of Web-based screening for dry eye disease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eye problems among general internet users:A latent strategy to promote health[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3,15(9):102-111.

[5]Bener A,Al-Mahdi H S,Vachhani P J,et al.Do excessive Internet use,television viewing and poor lifestyle habits affect low vision in school children?[J].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2010,14(4):375-385.

[6]Do Y K,Shin E,Bautista M A,et al.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elf-reported sleep duration and adolescent health outcomes:What is the role of time spent on Internet use?[J].Sleep Medicine,2013,14:195-200.

[7]Custers K,Van B J.Television viewing,internet use and self reported bed time and rise time in adults:implications for sleep hygiene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loratory cross-sectional study[J].Behavioral Sleep Medicine,2012,10(2):95-105.

[8]Berkey C S,Rockett H R H,Colditz G A.Weight gain in older adolescent females:The Internet,sleep,coffee,and alcohol[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8,153(5):635-639.e1.

[9]Lau C H.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Risk Factors and Health Outcomes[M].Dissertation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11.

[10]Fuchs C.Internet and Society:Social Theo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M].Routledge,2007.

[11]Cotten S R,Gupta S S.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and off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ers and factors that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m[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4,59(9):1795-1806.

[12]Goldner M.Using the Internet and email for health purposes:the impact of health status[J].Social Science Quarterly,2006,87(3):690-710.

[13]Rider T,Malik M,Chevassut T.Haematology patients and the internet-the use of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n the 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J].Patient Education&Counseling,2014,97:223-238.

[14]Beck F,Richard J,Nguyen-Thanh V,et al.Use of the internet as a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 among French young adults:result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2014,16(5):193-205.

[15]Oh H J,Lauckner C,Boehmer J,et al.Facebooking for health:an examination into the solicitation and effects of health-related so⁃cial support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29(5):2072-2080.

[16]McFerran B,Dahl D W,Fitzsimons G J,et al.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Effects of social influence and body type on the food choices of other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36:915-929.

[17]Logsdon M C,Bennett G,Crutzen R,et al.Preferred Health Resources and Use of Social Media to Obtain Health and Depression In⁃formation by Adolescent Mothers[J].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2014,27:163-168.

[18]Mano R S.Social media and online health services:A health empowerment perspective to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9:404-412.

[19]Bugshan H,Nick Hajli M,Lin X,et al.Social media for developing health services[J].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17(3):283-296.

[20]Oh H J,Lee B K.The effect of computer-mediated social support in online communities on patient empowerment and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J].Health Communication,2012,27(1):30-41.

[21]Grimsbø G H,Ruland C M,Finset A.Cancer patients’expressions of emotional cues and concerns and oncology nurses’respons⁃es,in an online patient-nurse communication service[J].Computers&Education,2012,59(2):222-235.

[22]Yau Y H,Potenza M N,White M A.Problematic internet use,mental health and impulse control in an online survey of adults[J].Journal of Behavioural Addictions,2013,2(2):72-72.

[23]Taylor C B,Jobson K O.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integrated treatment programs for mental health[J].Psy⁃chiatric Annals,2002,32(11):671-677.

[24]Kelleci M.The effects of internet use,cell phones and computer games on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TAF Pre⁃ventive Medicine Bulletin,2008,7(3):253-256.

[25]张锋,沈模卫,徐梅,等.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J].心理学报,2006,38(3):407-413.

[26]Ming A.How computer and internet use influences mental health:a five-wave latent growth model[J].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3,23(2):175-190.

[27]Barthakur M,Sharma M K.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J].As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2,5(3):279-280.

[28]吴春华,张亮,谢守付,等.初中生网络使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1-222.

[29]刘沛汝,姜永志,白晓丽.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277-280.

[30]Subrahmanyam K,Lin G.Adolescents on the net:Internet use and well-being[J].Adolescence,2007,42(168):659.

[31]Deters F G,Mehl M R.Does posting Facebook status updates increase or decrease loneliness?An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experi⁃ment[J].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2013,4(5):579-586.

[32]Lou L L,Yan Z,Nickerson A,et al.An examination of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of loneliness and Facebook use among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2012,46(1):105-117.

[33]Gentzler A L,Oberhauser A M,Westerman D,et al.College students'use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links to loneli⁃ness,attachment,and relationship quality[J].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2011,14(1-2):71-74.

[34]Cotten S R,Ford G,Ford S,et al.Internet use and depression among older adul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2):496-499.

[35]Cotten S R,Ford G,Ford S,et al.Internet use and depression among retired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a longitudinal analysis[J].Journals of Gerontology,2014,69(5):763-771.

[36]Selfhout M H W,Branje S J T,Delsing M,et al.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et use,depression,and social anxiety:the role of perceived friendship quality[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9,32(4):819-833.

[37]胡阳,范翠英,张凤娟,等.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压力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2):177-184.

[38]荀寿温,黄峥,郭菲,等.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4):613-615.

[39]Banjanin N,Banjanin N,Dimitrijevic I,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depression:focus on physiological mood oscil⁃lations,social networking and online addictive behavior[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3:308-312.

[40]Kim K,Ryu E,Chon M Y,et al.Internet addiction in Korean adolesc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a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6,43(2):185-92.

[41]雷雳,王伟.青少年移动社交媒介使用与其友谊质量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5):664-670.

猜你喜欢
媒介社交心理健康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