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明朝王琼撰《北虏事迹》版本源流及其研究价值

2018-01-29 03:16胡玉冰付明易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9期
关键词:事迹

胡玉冰,付明易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一 、文献著录情况

《北虏事迹》在传世明代相关目录提要类书籍中未见著录,其较多著录于清代及近现代目录题解类书籍或工具书中。基本信息著录类主要有清代所编的《四库全书总目》,在《子部·兵家类存目》中对其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北边事迹》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琼在嘉靖初总督三边军务,因集历代守边得失,及所条画奏疏,合为一书。大旨主于花马池一路三百里,及环县至兰州八百里,皆筑墙掘堑,以为临边设险之计。又欲仿赵充国故策,于甘肃屯田,以备战守。盖当时兵力,不能及远,故其所设施,止于如此。后附设险守边图,则所起边墙及铲削崖谷之道里尺寸也。”[1]843因清代四库著录时的特殊要求所限,故将“北虏”改为“北边”。一些当代文献中也对《北虏事迹》有提要式著录,如《中国边疆古籍题解》《山西文献总目提要》《古代蒙古及北方民族史史料概述》《西北史籍要目提要》《百年蒙古学综目》等。就具体版本著录而言,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对《北虏事迹》各版本均有简单陈述;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对《北虏事迹》《金声玉振集》本和嘉靖间淡泉书屋蓝格钞本有记载;《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了《北虏事迹》之《金声玉振集》本和《豫恕堂丛书》本两个版本;沈增植《海日楼书目》、黄裳《天一阁被劫书目》、骆兆平《新编天一阁书目》等对于《北虏事迹》明钞本有记载;《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史部》对《北虏事迹》嘉靖间淡泉书屋蓝格钞本有记载;《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对《金声玉振集》本《北虏事迹》有较为详细的提要式著录,对是书的编者和内容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二、整理与研究成果

因《北虏事迹》只有一卷内容,篇幅较小,故常被辑于丛书之中。其整理成果主要有影印类和点校类两种类型,且都未单行传世,而是附于丛书或别集中传世、出版。

从影印类成果看,大多以明朝嘉靖年间袁氏嘉趣堂《金声玉振集》丛书刻本为底本影印。最早的影印成果是中国书店1959年版《金声玉振集》刻本,《北虏事迹》在其第11册。此后,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三辑《西北史地文献》第28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丛书集成续编》第23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31册、巴蜀书社2000年版《中国野史集成》第23册、线装书局2005年版《明代基本史料丛刊·边疆卷》第39册、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唐宋元明清藏事史料汇编》第七辑《蒙藏及青藏关系史料》、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边疆史地文献初编·北部边疆》第一辑等,都影印出版了《金声玉振集》本《北虏事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197册影印了明淡泉书屋本《北虏事迹》。

点校类成果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单锦珩辑校《王琼集》,是书对王琼的《双溪杂记》《西番事迹》《北虏事迹》等三部著作和散见诗文进行辑校,另附史籍所载王琼传记和张友椿编《王恭襄公年谱》,为研究王琼提供了较为详备的材料,但校勘和注释较为简单。第二种点校类成果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其第一辑节录了《北虏事迹》有关明代蒙古的部分,所据底本为《金声玉振集》本,此本仅对辑录的史料做了简单的标点和断句,没有校勘和注释。

对王琼及其《北虏事迹》的研究型成果较少。研究王琼,主要以其治边防边政绩为重点。湖南大学2015届硕士生莫德惠的硕士学位论文《王琼研究》对于王琼的家世、生平、著述等有较为详细的论证,其中第二章第三节有王琼著述提要,对于《北虏事迹》的版本和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2]但也存在版本信息梳理不全等情况。该论文是目前内容最丰富、研究最系统的研究成果。张正明《明代重臣王琼》一文对王琼一生进行了简要的评介,其中涉及王琼总制三边时的相关政绩,对王琼的防边之策进行了介绍,其史料多引自《北虏事迹》。王仁芳、张瑞芳《王琼佚文与其宁夏修边得失》一文对《〔嘉靖〕固原州志》、《〔嘉靖〕宁夏新志》两部地方志中保存的王琼在出任陕西三边总制期间所作的部分诗文进行了介绍,包括《宁夏阅边》《阅视征西将军周尚文墙堑》《九日登长城关楼》《渡河过广武营》《驻兵花马池》《九日登花马池城》《偕寇中丞登固原鼓楼》《过预望城》八首诗作和《设险守边大省劳费奏议》《设重险以固封守奏议》《甘露降固原奏》三篇奏议。据笔者统计,另有《〔乾隆〕中卫县志》卷十中载王琼所作《边城》一诗,此文未见提及。这些诗文在王琼的传世著述中没有被全部收录,有的仅见记载,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与《北虏事迹》对照参看,补充和丰富了王琼在宁夏修边防虏的相关资料。余焜《王琼与明中期西北边事》一文对于明代西北边患和王琼经略西北的相关举措进行了分析,对于理解和研究《北虏事迹》有着较大的帮助。有关明代“三边总制”的研究成果中,也有涉及王琼《北虏事迹》的研究。如侯颖《明代陕西“三边总制”制度研究》一书,着力于阐释“三边总制”制度的由来、组织机构等相关问题,对王琼任三边总制期间所施行的盐政、修筑边墙等相关措施均有涉及,其史料多取自《北虏事迹》,将王琼的整个修边政绩置于明代整体的防边政策下进行评价,有助于客观地评价王琼的修边得失。

三、《北虏事迹》成书时间与版本特点

(一)成书时间与刊刻时间

有关王琼《北虏事迹》一书的成书时间,著录有不同之处,主要有嘉靖九年(1530)和嘉靖十一年(1532)两种说法。“嘉靖九年”说的代表人物为张友椿。张友椿《王恭襄公年谱》记载:“嘉靖九年庚寅(1530),著《北虏事迹》一卷,《西番事迹》一卷。”[3]344“嘉靖十一年”说的代表人物为李文君。李文君《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一书认为“1532年(嘉靖十一年)壬辰,王琼《北虏事迹》成书。”[4]笔者认为两说皆值得商榷。

《北虏事迹》文末有王琼论赞:“嘉靖戊子,诏起总制陕西边务,迄今辛卯,四阅岁华。”[3]81“嘉靖辛卯”即嘉靖十年(1531)。是书附录有马汝骥所撰《定边营墙堑碑》,其中记载:“工始于嘉靖十年春三月,越秋七月告成。”[3]97因此,《北虏事迹》一书所记载史实止于嘉靖十年(1531)。且嘉靖十年(1531)十二月王琼即改任吏部尚书,不再专任三边总制这一职务,此后因遭人抵牾,王琼便陷入纷争之中,一直到嘉靖十一年(1532)七月辞世。王琼在任陕西三边总制时期有著述两部,分别是《西番事迹》和《北虏事迹》,二书并行流传于后世,因此其成书时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西番事迹》前有王九思于嘉靖九年(1530)所作序文一篇,可以推断王琼在嘉靖九年(1530)先行撰写了《西番事迹》,后又于嘉靖十年(1531)写成《北虏事迹》。

《〔嘉靖〕固原州志》卷一载:“(王琼)又自著《西夷事迹》一卷,《北虏事迹》一卷,印板俱在总制府书厨收贮。”[5]《嘉靖州志》编成于嘉靖十一年(1532),而王琼当时也参与了此志的编写,因此在嘉靖十一年(1532)时,《北虏事迹》已经刊刻完成。

(二)版本特点

《北虏事迹》现传世最早的版本为明嘉靖间吴郡袁氏嘉趣堂所刻《金声玉振集》本,另有明淡泉书屋蓝格钞本、明万历间《名臣宁攘编》本以及曾见存于天一阁的明代钞本,清代有光绪间刻《豫恕堂丛书》本。

1.嘉靖间《金声玉振集》刻本

《金声玉振集》,明朝袁褧编成于嘉靖二十九至三十年(1550-1551)间。袁褧字尚之,自号谢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吴县)人,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室名“嘉趣堂”。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载:“《金声玉振集》五十八卷,五十二种,二十四册。”[6]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本。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均有馆藏,各家记录的卷数和种数略有不同。国图藏本《金声玉振集》五十种,六十一卷,二十册,其中《北虏事迹》在第十五册。是书卷首题“北虏事迹金声玉振集边防”,版式特点为白口,左右双边,单、白鱼尾,版心题书名及页次,每半页10行,每行20字。内容包括:《北虏事迹》《设险守边图说》《修边凡例》和马汝骥所撰《定边营墙堑碑》。就所见国家图书馆藏本(简称“国图本”)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本(简称“中科院本”)相较而言,两本之间略有差异:国图本《北虏事迹》中“擁秦民十余万口”的“擁”字,中科院本作“臃”,查《资治通鉴》卷一二二相关史实,可知此字当作“擁”;国图本“纻丝四表里,荫子锦衣百户世袭”中的“子”,中科院本作“等”,据《明史》卷六九《选举》可知,“荫子”为官职继承制度;国图本“凡城东南抵大山口”中的“大”,中科院本作“木”,“大山口”为定边营的一个地名,不存在“木山口”之说。由此观之,国图本文字讹误较少,比中科院本质量高且刊刻更为精良。《金声玉振集》本《北虏事迹》内容最全,流传较广,为现今最为通行的本子。

《四库全书总目》将《北虏事迹》和《西番事迹》列为存目之书,注明为“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四库全书总目》对《西番事迹》有著录:“前有王九思序,称关中士大夫作为诗歌以纪其盛,题曰《元老靖边》,属九思序之,而书中实无诗歌。序与书颇不相应,疑刊书者误取他序以冠此册也。”[1]843与《豫恕堂丛书》本对比可知,所谓《元老靖边》一书是实际存在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散佚,仅存诗序两篇。《〔嘉靖〕固原州志》卷二也收录了靖边诗序两篇,其中王九思所作序名为《元老靖边诗序》。因此“王际华家藏本”应与《金声玉振集》本同,而四库馆臣应未见明淡泉书屋本《北虏事迹》和《西番事迹》。

2.嘉靖间淡泉书屋蓝格钞本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五对《西域行程记》《北虏事迹》《西番事迹》《西域番国志》四种书籍有著录:“以上四种皆明写本,蓝格,版心上有‘独寤园稿’,下有‘淡泉书屋’等字,盖明海盐郑端简晓家写本。后有桂生跋。钤有‘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朱昆田曾观是书大略’、‘金道登印’、‘云峰’、‘粟岩’诸印。”[7]郑晓字窒甫,号淡泉,海盐武原镇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谥号端简。淡泉书屋、独寤园皆为郑晓藏书之处,因此此本也可称为独寤园钞本。郑晓不仅藏书,且著述颇丰,针对当时明朝倭患严重的现实状况,曾撰写《皇明北虏考》《九边图志》等书。

是书后附桂生跋。桂生,疑为鲍桂生,字小山,道光五年(1825)举人,喜藏书,其藏书室名为“藏书楼”。据印文可知,此书曾为朱氏父子家藏。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藏书甚富,“曝书亭”“潜采堂”皆为其藏书室名,昆田为其子,继承其曝书亭藏书。此本原藏于北平图书馆,1968年交由台湾“国家图书馆”代藏,后又移交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3.万历间《名臣宁攘编》刻本

《名臣宁攘编》,明项德祯编,项鼎铉补。此丛书汇辑明人著述三十种,多记载边防与兵事,在清代被列入《抽毁书目》《违碍书目》之中,卷帙多有损毁。台湾“国家图书馆”藏《名臣宁攘编》存六卷,其中有《北虏事迹》一卷。据台湾书目整合查询系统可知,是书共四册,版框为18.9×13.4cm,每半页9行,每行19字,单栏,版心白口,上方记各集书名,钤有“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方印、“王氏二十八宿研斋祕笈之印”朱文长方印、“恭绰”朱文方印、“遐庵经眼”白文方印、“玉父”白文长方印。据印文可知,《名臣宁攘编》本《北虏事迹》曾为王祖询、叶恭绰家藏。王祖询,字次欧,号雨亭、蟫庐,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末藏书家,藏书楼名“二十八宿砚斋”。叶恭绰(1891-1968),字裕甫(又作玉甫、玉虎、玉父),号遐庵,喜收藏古籍,曾斥巨资购买古籍字画捐献给公共图书馆。

4.明钞本

是书现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卷首题“北虏事迹西番附”,“西番”即王琼另一著述《西番事迹》。全书19页,仅有《北虏事迹》一卷,无《设险守边图说》《修边凡例》和马汝骥所撰《定边营墙堑碑》。每半页10行,行22字至30字不等,四周双边,白口,黑鱼尾。钤有“国立中央图书馆考藏”朱文方印、“寐叟日利”朱文方印、“潭月山房书印”白文方印、“沈增植”白文方印。据印文,此本曾为沈增植家藏。沈增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布政使,藏书多善本,其藏书楼名“海日楼”。黄裳《天一阁被劫书目》载:“按:《海日楼书目》有‘《北虏事迹》一卷,《西番》坿。天一阁藏抄本。’一条,即此本。”[8]骆兆平《新编天一阁书目》中的《天一阁明抄本闻见录》记载:“《套虏事迹》一册,抄本。见薛目,疑为《北虏事迹》。”[9]薛目,即薛福成所撰《天一阁见存书目》,编于光绪十年(1884),反映了天一阁自鸦片战争以来遭遇浩劫之后的藏书情况。因天一阁藏书多次遭遇兵燹之乱,流散甚多,所藏书籍大量损毁,经历了数次丢失、访回的过程,所编有关天一阁的藏书目录较多,因此无法确定此《北虏事迹》明钞本具体是何时被收入天一阁中的。此本文字上存在脱讹现象,如《金声玉振集》本中的“百泉县”,此本作“北泉县”,据《隋书》《新唐书》《旧唐书》等载,“百泉县”为隋唐时县名,隶属原州。“汉哀帝时黄门郎杨雄”,此本作“杨雍”等,据《汉书·扬雄传》可知,“雄”当为正确写法,以上应为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

5.清《豫恕堂丛书》本

《豫恕堂丛书》为清光绪年间刊刻的诸书朱印本和写样本,清沈善登编,谭献校,共收书二十一种,五十三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等均有著录。该丛书有写样本2种,其中一种为《独寤园丛钞》,王琼《北虏事迹》一卷、《西番事迹》一卷被收入其中。“独寤园”即上文所言明朝郑晓藏书之处,此写样本即据淡泉书屋蓝格钞本传钞。沈善登(1830-1903),字谷成,亦作谷臣,号未还道人、豫斋,浙江桐乡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一等翰林院庶吉士,好刻书,其书室名曰“豫恕堂”。

《豫恕堂丛书》写样本要经过发写、校勘、割补等工序,使用红色套格纸书写,每半页10行,行21字,使用眉批或夹签等形式进行校勘。此丛书因种种原因未能刻完,现藏于上海图书馆。此本版心下方镌“豫恕堂藏版”,有页码。卷端题“北虏事迹嘉靖九年总制尚书王恭襄公琼奏议”,正文部分有校勘之处,所改之字皆与《金声玉振集》本同。与《金声玉振集》本相比,不同之处有二。其一,阙文甚多。《豫恕堂丛书》本所录内容仅有明代当朝之事,自“国初于夏州立宁夏府”起之前内容皆未见著录。其二,内容顺序上存在差异。《独寤园丛钞》共收录四种书籍,分别是《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北虏事迹》《西番事迹》,《北虏事迹》与《西番事迹》皆为王琼所著,内容包括:《北虏事迹》《西番事迹》《设险守边图说》《修边凡例》《大总制晋溪王公靖边诗序》《元老靖边诗序》《论北狄盛衰》《定边营墙堑碑》,最后附有桂生跋。《设险守边图说》部分附有标记,注明图像待补,但此写样本最终未能刊刻完成,因此图像仍然是缺失的。

四、研究价值

王琼所任的三边总制之职主要负责延绥、甘肃、宁夏一带的军务,故其处于抵抗北方少数民族袭扰的第一条防线,责任十分重大。王琼所撰《北虏事迹》从《诗经》开始溯源,多引正史文献,对历代边境问题和少数民族侵扰等情况作了较为清晰的阐释,条分缕析地勾勒出一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历史脉络,其中不乏王琼自己对守边得失的评价和思考。从研究价值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研究王琼生平及其著述具有重要意义。王琼生平著述颇丰,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随着职务的变迁均有相关的著述行世。弘治八年(1495),王琼出治漕河,作《漕河图志》三卷;正德八年(1513),升任户部尚书,有《户部奏议》若干卷;正德九年(1514),任南京户部侍郎,著成《掾曹名臣录》一卷、续集一卷;正德十四年(1519),任兵部尚书,撰《晋溪奏议》十四卷;嘉靖元年(1522),王琼与杨廷和有隙,后被贬至绥德,著《双溪杂记》二卷;嘉靖九年至十年(1530-1531),王琼任三边总制,平番、平虏功绩颇丰,著《西番事迹》与《北虏事迹》各一卷。《北虏事迹》记载了王琼对于历代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的分析和见解,在其至固原任三边总制期间,王琼制定出一套符合地方实情的抵御政策,即设险守边,因地制宜的深挖沟堑,以此来阻挡北方蒙古部族的袭扰。《〔嘉靖〕太原县志》卷二《王琼传》载:“及荐起总制三边军事,北虏远遁,西夷款关,羌戎授首,详见公《环召新疏》,及公子朝立所辑《三效录》,并霍文敏公所撰 《神道碑铭》”。[3]176《环召新疏》 与 《三效录》今或已散佚,《神道碑铭》叙事简略,所以《北虏事迹》与《西番事迹》可谓阐述当时之事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可与《明实录》中所载王琼任三边总制时所上奏议对照参看,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第二,为正确评价王琼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文献资料。史籍中对于王琼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尤以杨廷和所编《明武宗实录》为甚,孙彩霞所撰《〈明武宗实录〉所塑王琼奸佞形象考》一文详细的论述了杨廷和采用曲笔、隐功等方式将王琼塑造为一个佞臣的形象。《四库全书总目》在评述王琼《双溪杂记》时也有相关言论:“盖其才干足称,而心术则不足道也。”[1]1129王琼任其他官职时或与人有嫌隙,遭遇弹劾,但在其出任三边总制时期,王琼则充分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和才干,拥获了众人的信任。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六:“若论晋溪筹边之才,不知韩魏公、范文正之在西夏,果能过之否也?”[10]关中士大夫纷纷作诗称赞王琼的守边政绩,集结编为诗集名为《元老靖边》,此书虽然今已不传,但王琼守边的政绩已深入人心。

第三,丰富了宁夏地方文献著述种类。《北虏事迹》采用编年体的体裁来记述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事迹,从先秦至明嘉靖时期,钩沉史料,对于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关系发展脉络有着清晰的体现,而宁夏作为明代防边的军事重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北虏事迹》多涉及明代宁夏地方,一些有关防边举措的著述和王琼任内的散见诗文在宁夏地方旧志中也留存不少,如(嘉靖)《宁夏新志》、(乾隆)《宁夏府志》、(光绪)《花马池志迹》、(民国)《朔方道志》等志书均有记载,二者可以互相参看,以证得失。是书对于宁夏、固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建置沿革多有涉及,其中有王琼所绘地图4幅,对于当时宁夏东部边墙的地理位置、沿线建置、河道山脉等都有着清晰的描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事迹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青史演义》中“唐古特”事迹探源
元代东迁不花刺人买述丁事迹补考
明辽阳副总兵黑春事迹考略
与时俱进
轮椅上的守望——湛江市离休干邵陈光保助学奖教的事迹
永恒的坚守: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老人关爱下一代的事迹
“让孩子们有个家!”:记玛希毕力格创办儿童福利院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