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及设计

2018-01-29 01:57安政民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构筑物泥沙河流

安政民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随着城市结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资源传输体系也逐步向着科学化、专业化的角度转化。目前,给水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智能化设计与管理,这将大大提升城市建设的速率,同时,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创新,有效规划各个部分建设,尽量保障工程建设完善、协调,是充分发挥城市给水工程建设优势的基础。

1 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

给水工程是城市水资源供应的主要渠道,选择良好的给水工程构建方法,将会成为现代工程建设结构有效调节的基础条件。

依据当前国内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的核心要点来看,一方面,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的选择,需尽量确保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对应,达到取水构筑物形式完善对接的效果。为了达到现代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有效选择的目的,我们分别对给排水对应设计模式、给排水错位设计模式对比分析。对比实践过程中,两者同时进行给排水运作,经过为期30天的记录观察,将其结果归纳分析:其中给排水对应设计渠道,给水量共计30t,排水共计25.14t,通道内残余泥沙2.11m3;错位式给排水通道给水量共计30t,排水量共计23.11t,通道内残余泥沙4.01m3。

通过以上实践信息可知:对应式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给排水的畅通性,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也与构筑物的排水效果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进行给排水分析的过程中,分别对顺势给水和逆向给水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借助虚拟仿真图分别进行给水设计分析。假定两种设计方式的给水量均为25t,顺势给水系统设计,给水量最高可达到24.5t,损耗0.5t,而逆向给水设计,给水量最高可达到21.5t,损耗3.5t。依据以上两种结果对分析来看,顺势给水能够实现资源高效性传输,减少给水系统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是较为实用的给水方式。

因此,现代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的形式一般以对接式、顺流式给水方法作为第一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并不是固定的,我们进行实际施工时,也必须结合给水工程建设地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

2 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各部分设计

2.1 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设计

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是上层用水与下层供水连接的关键部分,因此,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设计的深度、宽度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给水系统的流畅度和持久度。一般而言,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的深度设计,应与给水河床的高度持平,如果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过高,就会导致上部用水点水位提升,上层用水困难度增加;如果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过低,就会导致下部用水点水位下降,下层用给水可控性难度增加。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我们采用检验频率曲线法,对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设计的段位进行分析。

假设A工程中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设计给水量为2.5t,当前水位高度为0.13m,需考虑到雨季的水位会增加值0.55m,依据给水系统的设计结构规划计算公式,将其曲线频率控制在可以斗槽的高度应控制1.5~2m之间,其斗槽的宽度需设计在1.2~1.5 m之间。依据计算后图形分析而言,A工程中的给排水结构设计,需要在斗槽设计过程中,按照给水结构原有模式,预留一定的可变动空间,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季节上的差异,对后期给排水的影响。

同时,现代给排水工程内斗槽设计内斗槽设计结构的协调运作,也需要注重内斗槽设计趋向,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序性调整,确保内斗槽设计模式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减少内斗槽给水传输时损耗比例,可以达到辅助内斗槽设计良性调节的效果。

2.2 取水构筑物内部泥沙处理

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选择,也应做好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的内部泥沙处理,综合式协调工作的有序推进,对给水结构传输中存在的多重可能性都作出判断。

一方面,给水工程中资源有效性调节,应考虑到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设定地理位置的特征。一般而言,如果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的总体设计结构断面面积较宽,则给水水流的速率过大,给水过程中的阻碍物较少,给水过程中携带的泥沙总量可能过少;反之,如果给水横截面过小,则系统中给水后期所冲击比例就较大,出现泥沙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举例来说,我们假定某工程中的给水结构设计排水总量为1.2t,则进行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横截面设计时,其结构设计的最大传输水量为0.7t,进行给水结构的设计时,则需要将其结构间距控制在0.5~1之间。这样,在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的横截面处,已经为后期给水系统的设计预留了截面拓展空间,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后期应用,出现给水泥沙残留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中泥沙处理,可以从给水流速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给排水系统中在运送过程中,每一立方米的水,将会携带0.33m3的泥沙,做好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有序性调节,必须要准确分析水流速率与泥沙携带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河流给水模式在资源传输中协调运用的作用,为现代系统的有效运用提供水流供应与调节的有效措施。

2.3 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周期循环分析

结合城市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给水结构发挥作用,必须保障给水设计结构的运用,与排水系统的结构设计相对应,才能够保障给水工程中水流传输速率和传输稳定性。因此,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设计,应充分利用给水地理优势,构建一个完整的给排水周期循环系统。举例来说,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有效应用,应将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水源传送比例控制在1:2之间,应做好现代系统供应结构的综合式传输,实现现代城市内部资源的综合利用。

假设M工程中水流坡的高度为16米,而取水构建物的高度只有10米,如果直接进行给水结构操作,则底层水源引入的速率需要先上升到16米,然后再进行给水传输,后期给水水压需求比例较大,如果M工程的给水水位不能够达到特定高度,则给水结构的运作困难就会增加。为了达到M工程给水与排水结构协调同步,则调整其结构比例,构建系统运作辅助结构,借助外部系统提升给排水协调运作能力,常见的为后期进行给水结构的坡度调节,就能够有效缓解给水结构与排水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确保了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在城市供水结构中发挥资源供应与调节的作用。因此,构建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良性循环模式,也可以保障和检验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做功良性循环 。

3 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适合的给水工程中取水构筑物形式,实现城市水资源应用模式的有效运用,应做好给水河流传输的内斗槽设计、取水构筑物内部泥沙处理分析、以及工程中给排水结构的周期循环分析,有效协调水资源传输时的资源利用比例。

[1]罗小微.浅谈市政给水工程的槽沟回填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7,(10):142.

[2]潘婵.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2017,(19):37-38.

[3]武海霞,孙文全,刘翠云,俞峰.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BIM课程设置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235-236.

猜你喜欢
构筑物泥沙河流
泥沙做的父亲
邻近重要建构筑物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
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分析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业构筑物中的应用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河流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流放自己的河流
从“水工构筑物”到“水工建筑” 水利建筑设计实践与思考
当河流遇见海